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180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



背景技术:

电路的端口通常有极性的限制,即正负极应该与指定的端子接触。如果正负极反接,则电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短路,导致电源或负载电路烧毁。

现有的电路仍然存在着人为操作失误的情况,导致正负极反接。如果在正负极反接时切换外部电源,那么内部电路模块也不能工作。

上述防止正负极反接的方法不仅需要针对插头插座特殊的模具,导致成本升高,而且由于在正负极反接时停止工作,导致家用电器等用品的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包括无极性触发模块,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端口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用于输入电平信号,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用于输出电平信号,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耦,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光耦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第二光电二极管、第三光电二极管和第四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三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三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耦包括发光器和受光器,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受光器被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器具体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采用无极性触发电路,通过二极管特性合理搭配,使其在使用时无需区分输入/输出极性,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示意图。

d1第一光电二极管、d2第一光电二极管、d3第一光电二极管、d4第一光电二极管、3第三端子、4第四端子、5光耦第一端、6光耦第二端、u3光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包括无极性触发模块,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端口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3和第四端子4,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用于输入电平信号,第三端子3和第四端子4用于输出电平信号,无极性触发模块采用桥式整流电路。采用无极性触发电路,通过二极管特性合理搭配,使其在使用时无需区分输入/输出极性,操作方便。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包括无极性触发模块,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端口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3和第四端子4,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用于输入电平信号,第三端子3和第四端子4用于输出电平信号,无极性触发模块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光耦u3,第三端子3连接光耦u3的正极,第四端子4连接光耦u3的负极,

在本实施例中,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d1、第二光电二极管d2、第三光电二极管d3和第四光电二极管d4,第一光电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光电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端子3连接,第二光电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四端子4连接,第二光电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三光电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三光电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三端子3连接,第四光电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四端子4连接,第四光电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二端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光耦u3包括发光器和受光器,发光器和受光器被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具体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端子3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端子4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具体为optoin,第二端子具体为incom,若optoin输入高电平,incom输入低电平,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四发光二极管d4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截止,电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四发光二极管d4使光耦u3正常工作。

若optoin输入低电平,incom输入高电平,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四发光二极管d4截止,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导通,电流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使光耦u3正常工作。

光耦u3的光耦第一端5连接电阻后连接内部电源和内部逻辑电路,光耦第二端6接地连接。

采用无极性触发电路,通过二极管特性合理搭配,使其在使用时无需区分输入/输出极性,操作方便。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极性触发模块,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端口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用于输入电平信号,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用于输出电平信号,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io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耦,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光耦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性io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第二光电二极管、第三光电二极管和第四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三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三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性io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包括发光器和受光器,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受光器被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性io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具体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端子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极性IO触发电路,包括无极性触发模块,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端口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用于输入电平信号,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用于输出电平信号,所述无极性触发模块采用桥式整流电路。采用无极性触发电路,通过二极管特性合理搭配,使其在使用时无需区分输入/输出极性,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曾彪;向小华;廖洪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