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7330发布日期:2021-08-03 13:2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浸没式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电力集成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同时散热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便于设备的管理和安全运行,电子、电力器件很多都是装设在专用机箱中,主机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引起机箱温度过高,机箱内的温度过高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将热量从发热元件导出到环境中。传统对于风扇进行对于主板的散热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因此通过冷却液进行对于主机的冷却越发盛行,因此获得一种用于液冷机箱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主机内胆,主机内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二流道为多边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为条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分别与第二流道首尾连通;主机内胆第一侧顶部设有冷却液入口,主机内胆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旋转连接有螺旋导流叶片;主机内胆底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

还包括第一环形流道和第二环形流道,第一环形流道和第二环形流道分别一体成型在主机内胆外壁的上下两侧,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形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环形流道和第二环形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形成的流道斜向设置,第一环形流道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第二环形流道上开设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相对开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进入第一环流道,随后进入第一流道,再分散进入第二流道,随后汇集进入第三流道再进入第二环流道后从冷却水出口流出,能够带走主机内胆内的热量;由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形成的流道斜向设置能够大大增加其流经的面积,增加冷却效果。

主机内胆的下部宽度小于其上部宽度,且主机内胆第二侧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斜面连接。位于斜面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设在斜面上的若干凹槽,凹槽斜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主机内胆的上宽下窄的设置,能够节省冷却液的使用量,减少成本。

螺旋导流叶片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主机内胆的第一侧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旋转柱,所述螺旋导流叶片通过穿孔连接旋转柱,在冷却液入口处落下的冷却液冲击下进行旋转。穿孔与旋转柱之间套设有轴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入口通入冷却液后,给螺旋导流叶片提供一个向下的力,使得螺旋导流叶片自行旋转,由于螺旋导流叶片的旋转,使得位于主机内胆内的冷却液形成一个旋流,从而带走位于主板上的热量。

主机内胆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之间形成用于插入主板的导槽,其中插板固定在主机内胆的内部上,便于主板的插入安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实现对冷却液的散热,以及对于冷却液的导流作用,使得冷却液作用到主板内,从而带走主板的热量,实现主板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出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机内胆;2-第一流道;3-第二流道;4-第三流道;5-冷却液入口;6-插板;7-导槽;8-第一环形流道;9-第二环形流道;10-冷却水出口;11-冷却水入口;12-凹槽;13-斜面;14-连接环;15-螺旋导流叶片;16-旋转柱;17-轴承;18-冷却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主机内胆1,主机内胆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第二流道3为多边形流道,第一流道2和第三流道4为条形流道,第一流道2和第三流道4分别与第二流道3首尾连通;主机内胆1第一侧顶部设有冷却液入口5,主机内胆1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旋转连接有螺旋导流叶片15;主机内胆1底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18。

主机内胆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插板6,两个所述插板6之间形成用于插入主板的导槽7,其中插板6固定在主机内胆1的内部上,便于主板的插入安装。

还包括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分别一体成型在主机内胆1外壁的上下两侧,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形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形成的流道斜向设置,能够大大增加其流经的面积,增加冷却效果。

第一环形流道8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11,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1进入第一环流道8,随后进入第一流道2,再分散进入第二流道3,随后汇集进入第三流道4再进入第二环流道9后从冷却水出口10流出,能够带走主机内胆1内的热量,第二环形流道9上开设有冷却水出口10,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10相对开设,使得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10之间的距离最大,从而增加冷却水流过的路程,增加散热效果。

主机内胆1的下部宽度小于其上部宽度,且主机内胆1第二侧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斜面13连接,由于主机内胆1的上宽下窄的设置,能够节省冷却液的使用量,减少成本。位于斜面13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设在斜面13上的若干凹槽12,凹槽12斜向设置。

螺旋导流叶片15中部开设有穿孔,即包括一个连接环14,穿孔开设在连接环14中心,连接环外壁固定有螺旋导流叶片15,所述主机内胆1的第一侧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旋转柱16,螺旋导流叶片15通过穿孔连接旋转柱16。冷却液入口5通入冷却液后,给螺旋导流叶片15提供一个向下的力,使得螺旋导流叶片15自行旋转,由于螺旋导流叶片15的旋转,使得位于主机内胆1内的冷却液形成一个旋流,从而带走位于主板上的热量。穿孔与旋转柱16之间套设有轴承17,减少摩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实现冷却液的散热,以及对于冷却液的导流作用,使得冷却液作用到主板内,从而带走主板的热量,实现主板降温作用。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内胆(1),主机内胆(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所述第二流道(3)为多边形流道,第一流道(2)和第三流道(4)为条形流道,第一流道(2)和第三流道(4)分别与第二流道(3)首尾连通;主机内胆(1)第一侧顶部设有冷却液入口(5),所述主机内胆(1)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旋转连接有螺旋导流叶片(15);所述主机内胆(1)底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所述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分别一体成型在主机内胆(1)外壁的上下两侧,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形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环形流道(8)和第二环形流道(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和第三流道(4)形成的流道斜向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流道(8)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11),第二环形流道(9)上开设有冷却水出口(10),所述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10)相对开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内胆(1)的下部宽度小于其上部宽度,且主机内胆(1)第二侧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斜面(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斜面(13)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设在斜面(13)上的若干凹槽(12),凹槽(12)斜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叶片(15)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主机内胆(1)的第一侧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旋转柱(16),所述螺旋导流叶片(15)通过穿孔连接旋转柱(16),在冷却液入口(5)处落下的冷却液冲击下进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与旋转柱(16)之间套设有轴承(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内胆(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插板(6),两个所述插板(6)之间形成用于插入主板的导槽(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主机内胆,主机内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第一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二流道为多边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为条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分别与第二流道首尾连通;主机内胆第一侧顶部设有冷却液入口,主机内胆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旋转连接有螺旋导流叶片;主机内胆底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实现对冷却液的散热,以及对于冷却液的导流作用,使得冷却液作用到主板内,从而带走主板的热量,实现主板降温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白瑞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