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56949发布日期:2022-11-19 09:0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小、耗电快的缺陷也越加明显,同时,伴随着国内乘用车数量的增长,使智能手机在乘用车内的充电需 求也变得愈加迫切。此外,汽车作为现如今最常用的沟通工具,智能手机或智能电子设备在车内不仅扮演着电话沟通的角色,还担当着导航的角色,目前现有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散热均不理想而且,容易造成手机掉落,所以目前急需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内的线路板和风扇,所述线路板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充电器外壳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充电器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外表面且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外表面且靠近所述缓冲装置。
4.可选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的内腔,所述支撑板内具有气道。
5.可选的,所述限位装置设置有穿过充电器外壳的吸盘导管,所述吸盘导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吸盘导管通过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气道与所述缓冲装置连通。
6.可选的,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套筒、活塞柱,其中,所述套筒穿过所述充电器外壳与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气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底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套筒的底部连接。
7.可选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套筒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柱穿设于所述充电器外壳,所述活塞柱的外露部分透过连杆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还可以为多杆结构。
8.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活塞柱之间通过弹性气囊连接,所述弹性气囊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气道相连通。
9.可选的,所述活塞柱上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铰接。
10.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一端的挡板。
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具有通气孔。
12.可选的,所述的支撑件与所述充电器外壳表面之间形成锐角。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1、适应不同大小手机,实现有效缓冲:通过设置四个缓冲装置在围成伞状的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的间隙内约束手机两侧,实现有效缓冲。
14.2、通过围成伞状的支撑件,实现无线充电器掉落过程中的高效缓冲,当无线充电器掉落的时候,围成伞状的支撑件会先接触平面,此时通过围成伞状的支撑件的受力结构实现碰撞的缓冲,延长了碰撞事件,减小了碰撞瞬时的受力。
15.3、实现掉落过程中负压的加强,通过弹性气囊倒吸空气,在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实现对吸盘负压的保持和加大,实现手机的强力吸附。
16.4、通过设置内置的风扇实现了有效的散热。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结构半剖图;图2为整体三维外观结构图;图3为三维正面识图;图4为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充电器外壳1;散热孔2;风扇3;固定装置4;无线充电模块5;套筒6;支撑件7;连杆8;滑块9;活塞柱10;弹性气囊11;气管12;充电器控制模块13;吸盘14;吸盘导管15;支撑板16;缓冲装置17;挡板18;手机19。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9.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1、散热孔2、风扇3、固定装置4、无线充电模块5、套筒6、支撑件7、连杆8、滑块9、活塞柱10、弹性气囊11、气管12、充电器控制模块13、吸盘14、吸盘导管15、支撑板16、缓冲装置17、挡板18,其中:充电器外壳1的一侧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孔2,且安装有固定装置4,充电器内部空腔中间设置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孔2;支撑板16上还安装有风扇3与无线充电模块5、充电器控制模块13;充电器外壳1的另外一侧安装有吸盘14;吸盘14上设置有穿过充电器外壳1的吸盘导管15;吸盘导管15上安装有单向阀;吸盘导管15分别与四个缓冲装置17连通;前述的缓冲装置17的结构包括如下部件:套筒6、支撑件7、连杆8、滑块9、活塞柱10、弹性气囊11、气管12,其中:套筒6穿过充电器外壳1与支撑板16固定连接;套筒6内部中空,且滑动的安装有活塞柱10;活塞柱10的底部通过弹簧与套筒6的底部连接;活塞柱10位于充电器外壳1外部的部分铰接的安装有若干根支撑件7的一端,支撑件7与活塞柱10之间通过弹性气囊11连接;支撑件7还通过铰接的连杆8与滑动的安装在活塞柱10上的滑块9铰接;活塞柱10内埋设有一端与弹性气囊11连通,另一端穿过套筒6、支撑板16与吸盘导管15连通的气管12;前述的每个活塞柱10上的支撑件7彼此之间通过弹性材料连接在一起;前述的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形成锐角用于放置手机19;前述的位于吸盘14一侧的充电器外壳1上两端安装有挡板18。
20.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吸盘14吸住手机19,此时手机19同时位于四个缓冲装置17上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的间隙内,使得手机19侧面被约束住,同时两头的挡板18也防止手机19从两侧滑落,此时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为锐角,该角度的保持是通过弹性气囊11填充于支撑件7与活塞柱10之间实现的,且支撑件7围成伞状,中间为活塞柱10,且活塞柱10位于支撑件7围成伞状的圆弧内部;此时手机19无线充电,充电器控制模块13在充电
器温度达到阈值的时候控制风扇3工作实现内部的散热,整个无线充电器通过固定装置4固定在车辆内部,当车辆发生颠簸,手机19在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的夹缝中滑动,由于支撑件7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为锐角可以实现手机晃动过程中的缓冲,该种限位手机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手机,利用锐角结构可以有效地加大手机在两侧晃动中的阻尼,实现有效缓冲;当无线充电器掉落的时候,有一定几率有手机一侧的无线充电器首先接触车辆内部底面掉落,此时手机一侧向下,但是由于有支撑件7的存在,手机会被保持和充电器一体的状态不会脱落,在手机即将碰撞到平面的时候,围成伞状的支撑件7会先接触平面,此时通过围成伞状的支撑件7的受力结构实现碰撞的缓冲,延长了碰撞事件,减小了碰撞瞬时的受力,此时围成伞状的支撑件7撑开,将弹性气囊11扯开,弹性气囊11内部空间变大,开始通过气管12实现倒吸空气,在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实现对吸盘14负压的保持和加大,使得在受到较大碰撞落地的时候可以通过吸盘14瞬时的负压加大,实现手机的强力吸附,防止手机和充电装置分离,在充电装置落地之后即使受到脚踩等外力,由于活塞柱10与套筒6之间的滑动连接,内部实现了空气与弹簧双重的缓冲,可以最大限度缓冲充电器,实现减少瞬时冲击。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1)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内的线路板和风扇(3),所述线路板包括无线充电模块(5)和控制模块(13),所述充电器外壳(1)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2),所述充电器外壳(1)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缓冲装置(17),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外表面且远离所述固定装置(4)的一侧;限位装置(14),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外表面且靠近所述缓冲装置(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的内腔,所述支撑板(16)内具有气道(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14)设置有穿过充电器外壳(1)的吸盘导管(15),所述吸盘导管(15)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吸盘导管(15)通过所述支撑板(16)的所述气道(12)与所述缓冲装置(1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装置(17)包括:套筒(6)、活塞柱(10),其中,所述套筒(6)穿过所述充电器外壳(1)与所述支撑板(16)的所述气道(12)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10),所述活塞柱(10)的底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套筒(6)的底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与所述套筒(6)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柱(10)穿设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所述活塞柱(10)的外露部分透过连杆(8)与所述支撑件(7)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7)与所述活塞柱(10)之间通过弹性气囊(11)连接,所述弹性气囊(11)通过所述套筒(6)与所述支撑板(16)的所述气道(12)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10)上设置有滑块(9),所述连杆(8)与所述滑块(9)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一端的挡板(18)。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6)上具有通气孔。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7)与所述充电器外壳(1)表面之间形成锐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内的线路板和风扇,所述线路板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充电器外壳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充电器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载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外表面且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外表面且靠近所述缓冲装置。该发明优点为通过设置风扇实现散热,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实现手机的缓冲与加持。手机的缓冲与加持。手机的缓冲与加持。


技术研发人员:曾亮 罗冬华 邓小兰 王伟 刘建湖 王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