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2.常规仪表包括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充电表等,汽车仪表通过电源供电,电源通常安装在发动机舱内,机舱内空间小相对密封,且电源四周均安装有较多其他设备,电源散热较为困难,电源仅靠自身内部设置的风冷或水冷进行散热,难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又因发动机舱内空间狭小难以在电源外设置其他动力散热结构,导致电源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既降低了电源寿命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现没有专门针对汽车仪表电源的外部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汽车仪表电源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a、导热垫片、球体、支撑杆、散热板b、导热管b和电源本体;
5.导热垫片设置在散热板a上;散热板a左右两侧面上均水平横向设置条形槽a,条形槽a相对的两侧槽壁上水平横向设置滑槽,滑槽截面形状为带缺口的圆形,散热板a上端面左右两侧均竖直设置条形槽b,两组条形槽b分别在散热板a左右侧面上形成开口,条形槽b与条形槽a连通,条形槽b的纵向尺寸小于条形槽a的纵向尺寸;球体与滑槽配合,球体伸入条形槽a内,球体设置四组,四组球体分别位于四组滑槽内;支撑杆位于条形槽a内,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球体连接,支撑杆设置两组;散热板b设置两组,两组散热板b分别竖直设置在两组支撑杆上,散热板b穿过条形槽b,散热板b和条形槽b槽壁可拆卸式连接;导热管b设置两组,两组导热管b分别设置在两组散热板b相对的端面上;电源本体设置在导热垫片上,电源本体两侧分别与两组导热管b接触。
6.优选的,导热管b螺旋弯曲设置在散热板b上。
7.优选的,散热板a和散热板b均为铝板。
8.优选的,导热垫片为硅胶垫片。
9.优选的,散热板a上设置螺旋弯曲的导热管a,导热垫片下端面设置凹槽,导热管a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顶部槽壁接触。
10.优选的,还包括螺栓;散热板b和条形槽b槽壁上分别设置相对的通孔a和螺纹孔a,螺栓与螺纹孔a配合,螺栓穿过通孔a插入螺纹孔a内。
11.优选的,还包括螺栓;散热板b顶部设置通孔b,条形槽a上竖直设置螺纹孔b,散热板b插入条形槽a的水平状态下,通孔b与螺纹孔b竖直相对,螺栓与螺纹孔b配合,螺栓穿过通孔b插入螺纹孔b内。
12.优选的,散热板a前后尺寸与电源本体前后尺寸相等。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导热管b和导热垫片分别吸收电源本体底部和两侧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板b以及散热板a将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电源本体的散热效果,当电源本体两侧空间不充裕时,解除散热板b与条形槽b槽壁的连接,将散热板b翻转至水平状态然后插入条形槽a内,仅通过底部的导热垫片和散热板a对电源本体进行散热,同样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散热效果,便于在狭窄空间内对电源本体提供外部辅助散热。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16.图3为图1的侧视剖视图。
17.附图标记:1、散热板a;2、导热管a;3、导热垫片;4、条形槽a;5、滑槽;6、球体;7、支撑杆;8、条形槽b;9、散热板b;10、通孔a;11、螺纹孔a;12、螺栓;13、通孔b;14、螺纹孔b;15、导热管b;16、电源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a1、导热垫片3、球体6、支撑杆7、散热板b9、导热管b15和电源本体16。
20.如图1所示,导热垫片3设置在散热板a1上,导热垫片3为硅胶垫片。
21.如图2-3所示,散热板a1左右两侧面上均水平横向设置条形槽a4,条形槽a4相对的两侧槽壁上水平横向设置滑槽5,滑槽5截面形状为带缺口的圆形,散热板a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竖直设置条形槽b8,两组条形槽b8分别在散热板a1左右侧面上形成开口,条形槽b8与条形槽a4连通,条形槽b8的纵向尺寸小于条形槽a4的纵向尺寸。球体6与滑槽5配合,球体6伸入条形槽a4内,球体6设置四组,四组球体6分别位于四组滑槽5内。支撑杆7位于条形槽a4内,支撑杆7两端分别与两组球体6连接,支撑杆7设置两组。散热板b9设置两组,两组散热板b9分别竖直设置在两组支撑杆7上,散热板b9穿过条形槽b8,散热板b9和条形槽b8槽壁可拆卸式连接,散热板a1和散热板b9均为铝板。导热管b15设置两组,两组导热管b15分别螺旋弯曲设置在两组散热板b9相对的端面上。电源本体16设置在导热垫片3上,电源本体16两侧分别与两组导热管b15接触,散热板a1前后尺寸与电源本体16前后尺寸相等。
22.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管b15和导热垫片3分别吸收电源本体16底部和两侧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板b9以及散热板a1将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电源本体16的散热效果,当电源本体16两侧空间不充裕时,解除散热板b9与条形槽b8槽壁的连接,将散热板b9翻转至水平状态然后插入条形槽a4内,仅通过底部的导热垫片3和散热板a1对电源本体16进行散热,同样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散热效果,便于在狭窄空间内对电源本体16提供外部辅助散热。
23.实施例二
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散热板a1上设置螺旋弯曲的导热管a2,导热垫片3下端面设置凹槽,导热管a2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顶部槽壁接触。提高散热效果。
25.实施例三
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螺栓12。散热板b9和条形槽b8槽壁上分别设置相对的通孔a10和螺纹孔a11,螺栓12与螺纹孔a11配合,螺栓12穿过通孔a10插入螺纹孔a11内。散热板b9顶部设置通孔b13,条形槽a4上竖直设置螺纹孔b14,散热板b9插入条形槽a4的水平状态下,通孔b13与螺纹孔b14竖直相对,螺栓12与螺纹孔b14配合,螺栓12穿过通孔b13插入螺纹孔b14内。
27.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12旋转插入螺纹孔a11内能带动散热板b9贴合在电源本体16侧面上,便于散热,通过螺栓12旋转插入螺纹孔b14内,能对水平状态下的散热板b9进行固定,稳定性好。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1.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a(1)、导热垫片(3)、球体(6)、支撑杆(7)、散热板b(9)、导热管b(15)和电源本体(16);导热垫片(3)设置在散热板a(1)上;散热板a(1)左右两侧面上均水平横向设置条形槽a(4),条形槽a(4)相对的两侧槽壁上水平横向设置滑槽(5),滑槽(5)截面形状为带缺口的圆形,散热板a(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竖直设置条形槽b(8),两组条形槽b(8)分别在散热板a(1)左右侧面上形成开口,条形槽b(8)与条形槽a(4)连通,条形槽b(8)的纵向尺寸小于条形槽a(4)的纵向尺寸;球体(6)与滑槽(5)配合,球体(6)伸入条形槽a(4)内,球体(6)设置四组,四组球体(6)分别位于四组滑槽(5)内;支撑杆(7)位于条形槽a(4)内,支撑杆(7)两端分别与两组球体(6)连接,支撑杆(7)设置两组;散热板b(9)设置两组,两组散热板b(9)分别竖直设置在两组支撑杆(7)上,散热板b(9)穿过条形槽b(8),散热板b(9)和条形槽b(8)槽壁可拆卸式连接;导热管b(15)设置两组,两组导热管b(15)分别设置在两组散热板b(9)相对的端面上;电源本体(16)设置在导热垫片(3)上,电源本体(16)两侧分别与两组导热管b(15)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管b(15)螺旋弯曲设置在散热板b(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a(1)和散热板b(9)均为铝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垫片(3)为硅胶垫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a(1)上设置螺旋弯曲的导热管a(2),导热垫片(3)下端面设置凹槽,导热管a(2)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顶部槽壁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12);散热板b(9)和条形槽b(8)槽壁上分别设置相对的通孔a(10)和螺纹孔a(11),螺栓(12)与螺纹孔a(11)配合,螺栓(12)穿过通孔a(10)插入螺纹孔a(1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12);散热板b(9)顶部设置通孔b(13),条形槽a(4)上竖直设置螺纹孔b(14),散热板b(9)插入条形槽a(4)的水平状态下,通孔b(13)与螺纹孔b(14)竖直相对,螺栓(12)与螺纹孔b(14)配合,螺栓(12)穿过通孔b(13)插入螺纹孔b(14)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a(1)前后尺寸与电源本体(16)前后尺寸相等。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仪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包括散热板a、导热垫片、球体、支撑杆、散热板b、导热管b和电源本体;导热垫片设置在散热板a上;球体与滑槽配合,球体伸入条形槽a内;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球体连接,支撑杆设置两组;两组散热板b分别竖直设置在两组支撑杆上,散热板b穿过条形槽b;导热管b设置两组,两组导热管b分别设置在两组散热板b相对的端面上;电源本体设置在导热垫片上,电源本体两侧分别与两组导热管b接触。本实用新型能提高电源本体的散热效果,当电源本体两侧空间不充裕时,还能仅通过底部的导热垫片和散热板a进行散热,便于在狭窄空间内对电源本体提供外部辅助散热。电源本体提供外部辅助散热。电源本体提供外部辅助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鼎腾立原(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0
技术公布日:202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