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及其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86514发布日期:2023-04-19 03: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器及其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控件密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器及其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目前市面上很少有产品进行了内部全密封设计,产品一般只针对外部环境设计密封结构(注:这里的内部全密封具体指的是客户端高压接线空间与内部容纳电路板空间之间的密封,也即接线仓、广义高压导线与机箱之间的密封)。

2、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机控制器产品由供应商供货给整车厂以后,整车厂一般要拆开控制器盖板进行高压线束接线操作,在此接线过程中因紧固螺栓等操作很容易产生较多金属碎屑,这些金属碎屑会通过控制器内部的缝隙进入到控制器内容纳电路板的腔体内部,进而导致电路板短路等故障;除了上述情形外,现有的控制器结构,只要打开控制器盖板,比如客户需要维修汽车控制器时,就会打开控制器盖板,就有异物掉落至控制器内部的可能,进而造成控制器损坏,影响客户体验。

3、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控制器在开盖操作过程中容易因异物进入控制器内部导致控制器损坏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及其密封结构,以解决控制器在开盖操作过程中容易因异物进入控制器内部导致控制器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

4、机箱,具有接线腔和安装有电路板的安装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线引出组件;

5、接线仓,安装于所述接线腔,且所述接线仓具有供所述接线引出组件引出的接线引出孔;

6、其中,所述接线仓与所述接线引出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接线引出组件与所述接线引出孔之间的配合间隙。

7、可选地,所述接线引出组件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引出孔,所述密封件为设置于所述接线柱与所述接线引出孔的内孔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的第一密封圈。

8、可选地,所述接线柱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密封圈安装槽。

9、可选地,所述接线柱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圈向所述电路板一侧滑脱的轴向限位凸部。

10、可选地,所述轴向限位凸部包括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布置且与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对应侧的槽壁面衔接的第一环形锥面,所述接线引出孔的内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锥面相对布置的第二环形锥面,所述第一密封圈被夹紧于所述第一环形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锥面之间。

11、可选地,所述轴向限位凸部还包括沿所述接线柱径向凸起预设距离的防脱环形面,所述防脱环形面与所述接线引出孔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圈脱落的防脱间隙。

12、可选地,所述接线引出孔靠近所述电路板一侧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锥面。

13、可选地,所述接线引出组件包括接线柱和转接排,所述接线柱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引出孔且与所述转接排连接,所述密封件为设置于所述转接排与所述接线仓的配合间隙内的第二密封圈。

14、可选地,所述接线仓上设置有与所述转接排相适配的下沉结构,所述接线引出孔设置于所述下沉结构的下沉平面上,所述第二密封圈被夹持于所述下沉平面与所述转接排之间。

15、可选地,所述下沉平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转接排的限位台阶,且所述限位台阶的支撑高度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相适配。

16、可选地,所述机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箱的内腔分隔成所述接线腔和所述安装腔,所述接线仓的周向边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17、可选地,所述隔板与所述机箱的内壁衔接的位置设置有异物容纳槽。

18、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机箱和接线仓,其中,机箱具有接线腔和安装有电路板的安装腔,电路板上设置有接线引出组件;接线仓安装于接线腔,且接线仓具有供接线引出组件引出的接线引出孔;接线仓与接线引出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密封接线引出组件与接线引出孔之间的配合间隙。通过将控制器的密封结构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当需要对控制器进行开盖操作时,由于密封件的存在,能够有效阻止异物通过接线引出组件与接线引出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安装有电路板的安装腔内部,从而避免了控制器因开盖接线及维护等操作导致控制器损坏的问题。

19、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密封结构,其中,该密封结构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控制器的密封结构。由于前述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密封结构的控制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结构,应用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引出组件(3)包括接线柱(31),所述接线柱(31)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连接,所述接线柱(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引出孔(40),所述密封件为设置于所述接线柱(31)与所述接线引出孔(40)的内孔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的第一密封圈(5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3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51)的密封圈安装槽(3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31)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圈(51)向所述电路板(2)一侧滑脱的轴向限位凸部(3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凸部(311)包括背离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布置且与所述密封圈安装槽(310)对应侧的槽壁面衔接的第一环形锥面(3111),所述接线引出孔(40)的内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锥面(3111)相对布置的第二环形锥面(401),所述第一密封圈(51)被夹紧于所述第一环形锥面(3111)与所述第二环形锥面(401)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凸部(311)还包括沿所述接线柱(31)径向凸起预设距离的防脱环形面(3112),所述防脱环形面(3112)与所述接线引出孔(40)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圈(51)脱落的防脱间隙(6)。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引出孔(40)靠近所述电路板(2)一侧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锥面(40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引出组件(3)包括接线柱(31)和转接排(32),所述接线柱(31)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连接,所述接线柱(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引出孔(40)且与所述转接排(32)连接,所述密封件为设置于所述转接排(32)与所述接线仓(4)的配合间隙内的第二密封圈(5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仓(4)上设置有与所述转接排(32)相适配的下沉结构(41),所述接线引出孔(40)设置于所述下沉结构(41)的下沉平面上,所述第二密封圈(52)被夹持于所述下沉平面与所述转接排(32)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平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转接排(32)的限位台阶(410),且所述限位台阶(410)的支撑高度与所述第二密封圈(52)的厚度相适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所述机箱(1)的内腔分隔成所述接线腔(11) 和所述安装腔(12),所述接线仓(4)的周向边沿与所述隔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3)。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与所述机箱(1)的内壁衔接的位置设置有异物容纳槽(101)。

13.一种控制器,包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及其密封结构,包括:机箱和接线仓,其中,机箱具有接线腔和安装有电路板的安装腔,电路板上设置有接线引出组件;接线仓安装于接线腔,且接线仓具有供接线引出组件引出的接线引出孔;接线仓与接线引出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密封接线引出组件与接线引出孔之间的配合间隙。通过将控制器的密封结构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当需要对控制器进行开盖操作时,由于密封件的存在,能够有效阻止异物通过接线引出组件与接线引出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安装有电路板的安装腔内部,从而避免了控制器因开盖接线及维护等操作导致控制器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秦龙,姚巨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