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7533发布日期:2023-01-17 22: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在面式供暖领域采用现代宇航技术研发的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
3.对比文件“电热膜加热结构”,专利号(cn201059734y),通过电热膜直接通过载体传导热量,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热效率高,节能,安全,无电磁污染,成本低,但是,电热膜加热结构在使用时,缺乏相应的防护设计,导致在使用时,一旦出现碰撞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出现损坏,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电热膜加热结构在使用时,缺乏相应的防护设计,导致在使用时,一旦出现碰撞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出现损坏,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包括框板,所述框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框板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电热膜载体,两个电热膜载体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护层,所述外护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外护层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承载板,两个承载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固定板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吸能柱,两个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固定板并延伸至其内部,两个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拱形撑。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该电热膜加热结构,通过外护层、承载板、硅胶吸能柱以及弹力拱形撑的配合使用,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能够对碰撞产生的冲力进行缓冲吸收,降低冲力对本装置造成的损坏,通过外护层将本装置从上下部位进行防护,通过承载板起到隔断承力的作用,避免冲力直接作用到电热膜上,通过硅胶吸能柱能够对冲力进行吸收缓冲,通过弹力拱形撑能够利用拱形对冲力进行均匀分散,避免冲力集中一点,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1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槽的示意图。
12.图中:1、框板;2、电热膜;3、电热膜载体;4、外护层;5、承载板;6、固定板;7、滑槽;8、连接板;9、硅胶吸能柱;10、滑板;11、弹力拱形撑;1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电热膜载体和外护层的两侧均与框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外护层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制成,采用绝缘硅胶材质制成,可以避免漏电的情况出现。
15.电热膜一侧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导线,导线的一端贯穿框板并延伸至其外部,导线分为零线和火线,方便使用者接通外接电源。
16.承载板的两侧均贯穿外护层并与框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承载板能够对冲力进行承载。
17.滑板的两侧均贯穿滑槽并延伸其外部,滑板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滑板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连接板进行活动。
18.两个弹力拱形撑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弹力拱形撑能够对冲力进行均分分散。
19.上下两个硅胶吸能柱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外护层的内壁固定连接,硅胶吸能柱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20.框板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框板之间为一体化设计,开口方便将外护层漏出。
21.工作原理:当本装置受到碰撞时,撞击物会先与外护层4碰撞,这样外护层4内的硅胶吸能柱9就会发生作用,通过硅胶吸能柱9的设置,因其具有弹力,在撞击的带动下就会产生形变对冲力进行吸收,且硅胶吸能柱9产生形变就会带动连接板8移动,连接板8移动就会滑板10移动,通过滑板10移动就会带动弹力拱形撑11压缩对冲力进行吸收并将冲力进行均分,因弹力拱形撑11设置在固定板6上,固定板6设置在承载板5上,因此当剩余没有缓冲吸收掉的冲力就会传递至承载板5上,通过承载板5的设置起到隔断承力的作用,避免冲力直接作用到电热膜2上。
22.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得知:
23.该电热膜加热结构,通过外护层4、承载板5、硅胶吸能柱9以及弹力拱形撑11的配合使用,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能够对碰撞产生的冲力进行缓冲吸收,降低冲力对本装置造成的损坏,通过外护层4将本装置从上下部位进行防护,通过承载板5起到隔断承力的作用,避免冲力直接作用到电热膜2上,通过硅胶吸能柱9能够对冲力进行吸收缓冲,通过弹力拱形撑11能够利用拱形对冲力进行均匀分散,避免冲力集中一点,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包括框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框板(1)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热膜(2),所述电热膜(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电热膜载体(3),两个电热膜载体(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护层(4),所述外护层(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外护层(4)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两个承载板(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6)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两个固定板(6)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板(8),两个连接板(8)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吸能柱(9),两个连接板(8)相对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固定板(6)并延伸至其内部,两个连接板(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0),两个滑板(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拱形撑(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载体(3)和外护层(4)的两侧均与框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层(4)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2)一侧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导线(12),所述导线(12)的一端贯穿框板(1)并延伸至其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的两侧均贯穿外护层(4)并与框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0)的两侧均贯穿滑槽(7)并延伸其外部,所述滑板(10)与滑槽(7)之间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弹力拱形撑(11)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硅胶吸能柱(9)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外护层(4)的内壁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板(1)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框板(1)之间为一体化设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加热结构,包括框板,所述框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框板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电热膜载体,两个电热膜载体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护层,所述外护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外护层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承载板。该电热膜加热结构,通过外护层、承载板、硅胶吸能柱以及弹力拱形撑的配合使用,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能够对碰撞产生的冲力进行缓冲吸收,降低冲力对本装置造成的损坏,通过外护层将本装置从上下部位进行防护,通过承载板起到隔断承力的作用,避免冲力直接作用到电热膜上,通过硅胶吸能柱能够对冲力进行吸收缓冲。胶吸能柱能够对冲力进行吸收缓冲。胶吸能柱能够对冲力进行吸收缓冲。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文 缪忠平 皇月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涟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