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9701发布日期:2023-04-19 13:2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背景技术:

1、在专业摄影中,常需要使用大功率聚光灯以进行补光。大功率聚光灯的功率通常达数千瓦,因此需要配置专用的聚光灯电控设备,用于为聚光灯供电。电控设备通常设有风扇,用于对电控设备的发热元件散热。相关技术中,风扇的安装结构过于简单,使得风扇吹出的风不能快速准确的进入散热风道内,使得风扇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旨在使得风扇吹出的风能快速准确的进入散热风道内,提高风扇的散热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包括:

3、电控主体,具有散热风道;

4、风扇安装座,所述风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电控主体上,所述风扇安装座具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5、风扇,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具有导风斜面,以将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

6、可选地,所述散热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导风结构将所述出风口分隔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

7、所述导风斜面包括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所述第一导风斜面用以将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出风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斜面用以将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二出风区域。

8、可选地,所述散热风道还包括第三散热风道,所述导风结构将所述出风口还分隔形成有第三出风区域,所述第三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区域相互独立,所述第三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三散热风道连通;

9、所述导风斜面还包括第三导风斜面,所述第三导风斜面用以将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三出风区域。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在所述进风口处相接,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导风斜面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第二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导风斜面与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以使所述导风结构与所述风扇将所述进风口分隔形成第一进风区域、第二进风区域和第三进风区域,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三出风区域连通。

11、可选地,所述风扇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扇叶,所述过风通道的内侧壁向内凸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壳体的底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过风通道内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

12、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凸台对应所述安装孔开设有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扇安装座。

13、可选地,围合形成所述过风通道的侧壁具有引风斜面,所述引风斜面与所述导风斜面相对,并与所述导风斜面呈锐角设置。

14、可选地,所述电控主体包括外壳、内壳以及安装于所述内壳内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壳壁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风道,所述风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上。

15、可选地,所述风扇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外壳安装孔和内壳安装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外壳安装孔开设有外壳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座与所述外壳,所述内壳对应所述内壳安装孔开设有内壳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座与所述内壳。

16、可选地,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顶壳,所述顶壳盖设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外壳,所述顶壳远离所述风扇安装座的顶面对应所述风扇开设有进风孔。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风扇安装于过风通道的进风口,使得从风扇吹出的气流能聚集在过风通道,以避免气流流至外部,减小气流的损失,然后通过在过风通道内设置具有导风斜面的导风结构,使得从风扇吹出的气流能沿着导风斜面流动至出风口,也即使得气流的流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如此,使得风扇吹出的气流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出风口进入散热风道内,提高风扇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导风结构将所述出风口分隔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还包括第三散热风道,所述导风结构将所述出风口还分隔形成有第三出风区域,所述第三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区域相互独立,所述第三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三散热风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在所述进风口处相接,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导风斜面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第二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导风斜面与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以使所述导风结构与所述风扇将所述进风口分隔形成第一进风区域、第二进风区域和第三进风区域,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区域与所述第三出风区域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扇叶,所述过风通道的内侧壁向内凸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壳体的底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过风通道内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凸台对应所述安装孔开设有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扇安装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围合形成所述过风通道的侧壁具有引风斜面,所述引风斜面与所述导风斜面相对,并与所述导风斜面呈锐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主体包括外壳、内壳以及安装于所述内壳内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壳壁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风道,所述风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外壳安装孔和内壳安装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外壳安装孔开设有外壳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座与所述外壳,所述内壳对应所述内壳安装孔开设有内壳连接孔,以供紧固件连接所述风扇安装座与所述内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顶壳,所述顶壳盖设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外壳,所述顶壳远离所述风扇安装座的顶面对应所述风扇开设有进风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所述电控设备包括:电控主体,具有散热风道;风扇安装座,所述风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电控主体上,所述风扇安装座具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风扇,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具有导风斜面,以将所述进风口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本技术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小气流在进风口处的损失,且使得气流的流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从而使得使得风扇吹出的气流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出风口进入散热风道内,提高了风扇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科,陈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颂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