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板、冷却系统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0143发布日期:2023-08-24 19:2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水冷板、冷却系统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却,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冷板,还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器设备的发展,电器所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新的功能,电器内需要增加对应的功能部件,这导致了目前电器的功耗逐渐提升。现有电器的冷却系统中通过水冷的方式以提高散热能力。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冷却系统的存在如下问题:

2、尤其是在显示屏产品中,为了增加散热面积,显示屏产品内的冷却通道的高低落差大,冷却液需要水泵给出的压力以克服自身重力向上流动。而在冷却液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难免有一部分冷却液在受自身重力作用产生回流,导致了回流的冷却液与正常向上流动的冷却液撞击形成涡流,阻碍冷却液正常向上流动,影响散热效果。其次,若是冷却液因涡流阻挡难以充满冷却通道,目前常见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提高水泵的马力以提供更大的压力以使得正常向上流动的冷却液克服回流冷却液的阻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提高水泵的马力势必将增大噪声分贝。对于显示屏产品而言,更大的噪声会对显示屏产品使用造成较大的不便,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回流的冷却液与正常流动的冷却液撞击形成涡流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冷板、冷却系统及电器。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冷板,包括板部,板部上设有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槽;

3、冷却槽包括主槽及至少两分槽,主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主槽包括具有第一管口的第一主流道,分槽沿第一主流道的轴向布设,且分槽连通至主槽内;

4、其中,每一个分槽为一循环水道,分槽至少包括第一分流道及第二分流道,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均接入至主槽,并在主槽上依次形成第一入口、第二入口;

5、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的轴向与第一主流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以使得送冷却液自第一管口流入第一主流道朝向第二管口流动时,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汇入第一主流道的冷却液的流向与第一主流道内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锐角。

6、上述实施例中的水冷板,通过在主槽上连通的分槽,且分槽内冷却液汇入主槽的流向与主槽内冷却液的流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调整进入分槽内冷却液的流向以便使分槽内冷却液能够汇入主槽内的冷却液,保证冷却槽内的冷却液进行单向流动,避免回流的冷却液与正常流动的冷却液因流向相反而撞击阻碍冷却液充满冷却槽。同时,通过在主槽上设置向外延伸的分槽,能够提高冷却槽的复杂性进而扩大冷却槽的面积,便于提高散热效率。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槽还包括第二主流道;

8、第一主流道的一端与第二主流道的一端相连通;

9、第一主流道的另一端形成为主槽的第一管口,第二主流道的另一端形成为主槽的第二管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包括第一管路及与第二主流道连通的过渡管路,第一管口位于第一管路的一端,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过渡管路,第一管路与过渡管路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流道包括第二管路及与第一主流道连通的过渡管路,第二管口位于第二管路的一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过渡管路,第一主流道与过渡管路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内的第一管路与第二主流道内的第二管路平行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的两侧均设有分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主槽两侧的分槽呈错位布设,使得主槽内的冷却液交替流经两侧的分槽。

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水冷板;以及

16、水泵,水泵将冷却液从主槽的第一管口压入冷却槽内。

17、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通过将回流到分槽的冷却液汇入主槽内正常流动的冷却液,避免因回流的冷却液阻挡正常流动的冷却液限制水泵正常输送冷却液,以便于水泵利用较小的马力正常输送冷却液,减小了水泵产生的噪音。

1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

19、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器,通过回流到分槽的冷却液汇入主槽内正常流动的冷却液,克服了冷却液因重力回落影响冷却液的输送的顺畅性,以便于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器的使用寿命;且电器内的噪声小,可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器包括板状的用电构件;冷却系统位于用电构件一侧面上,第一主流道竖直设置或近似于竖直设置,以使从第一管口内输入第一主流道的冷却液向上流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部,所述板部上设有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还包括第二主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包括第一管路及与所述第二主流道连通的过渡管路,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渡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过渡管路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流道包括第二管路及与所述第一主流道连通的过渡管路,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渡管路,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过渡管路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内的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内的第二管路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两侧均设有分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槽两侧的分槽呈错位布设,使得所述主槽内的冷却液交替流经两侧的所述分槽。

8.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板;以及

9.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包括板状的用电构件;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所述用电构件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主流道竖直设置或近似于竖直设置,以使从第一管口内输入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冷却液向上流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冷板,包括板部,所述板部上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包括主槽及至少两分槽,主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主槽包括具有第一管口的第一主流道,分槽沿第一主流道的轴向布设,且分槽连通至主槽内;其中,分槽包括第一分流道及第二分流道,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在主槽上依次形成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汇入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冷却液的流向与第一主流道内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锐角。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器。通过分槽内冷却液汇入主槽的流向与主槽内冷却液的流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调整分槽汇入主槽的冷却液流向,使得冷却槽内冷却液单向流动,冷却液循环更流畅。

技术研发人员:王训,李阳,刘世良,王祥国,汤仁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