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7554发布日期:2023-05-10 09:2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散热件的通风孔的设计的考量因素主要包括散热能力、安全性及电磁屏蔽效果等方面,而这几个因素又是互相矛盾不可同时兼顾的,比如当通风孔的孔径越大时,通风散热效果越好,但安全性及电磁屏蔽效果会有所降低,如何同时兼顾散热机构的高通风效果、高屏蔽效果好、高强度是本行业的一大难点。

2、目前行业上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件大部分采用的是钣金盖板,其通风孔的形状多为圆形、方形和正六边形,圆形孔由于排布后通风率较低,使用的越来越少,钣金通风板的极限厚度在2mm以下,通风孔与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要求大于钣金盖板的盖板厚度(比如盖板厚度为1.0mm,那么通风孔与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就要大于1.0mm),为获得较大通风效果,通风孔的大小通常在3mm以上,开孔率通常为75%左右。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设备厂家对散热件的抗电磁干扰(emc)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散热件的厚度大于2mm,则继续采用钣金盖板将无法实现量产。并且随着新版国安gb4943.1-2022《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在2022年7月19日发布,新版的国安增加了对机柜外壳开孔的尺寸要求,电子设备厂商要求钣金盖板的通风孔尺寸需满足国安要求的免测试尺寸,即所有方向均不大于3mm,这样钣金盖板的通风效果将降低。

3、另外的,行业上虽然也有屏蔽材料厂商生产的蜂窝结构通风片,厚度可以做到6mm以上,其通风、屏蔽效果好,但价格昂贵,且蜂窝结构通风片本身强度很低,且容易因较小外力而产生破裂,影响外观也影响整个设备的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机构,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壳体上的散热件,散热件为一体式铝制散热件,散热件上设置有多个蜂窝状的通风孔,多个通风孔排布在散热件上组成通风孔面,通风孔的孔径大于3mm,且通风孔面内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小于散热件的厚度。

3、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安装有风扇组件,其包括风扇框架和安装在风扇框架内的风扇,散热件为呈圆角矩形的风扇散热板,风扇组件与风扇散热板相对设置,风扇散热板的通风孔面对应覆盖在风扇的出风侧上。

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孔呈正六边形,通风孔面为呈上下、左右对称的蜂窝结构孔面。

5、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的四周边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风扇框架的四周边缘开设有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锁件依序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实现将蜂窝厚板与风扇框架安装在壳体上。

6、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孔的孔径为3.6mm,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为0.25mm,散热件的厚度范围为2~5mm,风扇散热板的长度、宽度范围为70~72mm,通风孔面的面积大于风扇散热板的面积的80%。

7、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呈“[”形,其包括散热主板和位于散热主板两侧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散热主板上开设有i/o开口和通风孔,通风孔布设在i/o开口的周围,安装部的两端开设有第四安装孔,用于与螺锁件配合从而将散热件锁固在壳体上。

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屏蔽条,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五安装孔,屏蔽条通过与第五安装孔配合固定安装在散热件的安装部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对应散热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挡板。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和安装壳体上的散热件,散热件为一体式铝制散热件,散热件上设置有多个蜂窝状的通风孔,多个通风孔排布在散热件上组成通风孔面,通风孔的孔径大于3mm,该结构设置使得散热件的通风效果较好,散热能力较强,且通风孔面内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小于散热件的厚度,保证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emi衰减能力,即能够兼顾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不会因较小外力而产生破裂,影响外观。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安装壳体上的散热件,散热件为一体式铝制散热件,散热件上设置有多个蜂窝状的通风孔,多个通风孔排布在散热件上组成通风孔面,通风孔的孔径大于3mm,且通风孔面内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小于散热件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安装有风扇组件,其包括风扇框架和安装在风扇框架内的风扇,散热件为呈圆角矩形的风扇散热板,风扇组件与风扇散热板相对设置,风扇散热板的通风孔面对应覆盖在风扇的出风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通风孔呈正六边形,通风孔面为呈上下、左右对称的蜂窝结构孔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散热件的四周边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风扇框架的四周边缘开设有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锁件依序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实现将蜂窝厚板与风扇框架安装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通风孔的孔径为3.6mm,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为0.25mm,散热件的厚度范围为2~5mm,风扇散热板的长度、宽度范围为70~72mm,通风孔面的面积大于风扇散热板的面积的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散热件呈“[”形,其包括散热主板和位于散热主板两侧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散热主板上开设有i/o开口和通风孔,通风孔布设在i/o开口的周围,安装部的两端开设有第四安装孔,用于与螺锁件配合从而将散热件锁固在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条,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五安装孔,屏蔽条通过与第五安装孔配合固定安装在散热件的安装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对应散热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挡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壳体上的散热件,散热件为一体式铝制散热件,散热件上设置有多个蜂窝状的通风孔,多个通风孔排布在散热件上组成通风孔面,通风孔的孔径大于3mm,且通风孔面内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孔壁厚度小于散热件的厚度。本技术的散热件的通风效果较好,散热能力较强,同时保证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EMI衰减能力,即能够兼顾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不会因较小外力而产生破裂,影响外观。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闽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