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9341发布日期:2023-07-24 00:0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器,尤指一种离子源用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1、离子布植机的离子源于产生离子布植用的离子束时会产生高热,故均采用一液冷式散热装置,并于该液冷式散热装置的顶面设置二相对支撑板,将该离子源的电弧室撑高,以利掺杂用气体输送通道可自该电弧室底面通入该电弧室中;然而,电弧室于作用时所产生的高热不仅会让支撑板变形,也会让气体输送通道间的掺杂气体预先解离而沉积在通道间,阻塞气体输送通道。

2、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中国台湾公告第m528514号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供电弧室50使用的散热装置,其提供一个可全平面贴合于该电弧室50底面的散热本体51,该散热本体51内设有二支冷却媒介管52,供外部冷却媒介通入后,带走该散热本体51自该电弧室50所吸收的高热,故可解决前揭二项因电弧室50产生的高热而产生的结构缺陷。

3、然而,由于该实用新型专利的散热本体与其下方的散热装置为独立结构,组装需花费一定时间,加上目前离子源被设计产生能量更大的离子束,故会产生更多热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散热装置,以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上述离子源散热装置的组装费用与散热效率应再提升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令上述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包含:

3、一散热块体,其一侧面向内凹设有一贯穿其顶面的凹槽;

4、一散热座体,位在该散热块体下方,并与该散热块体一体成型;

5、一第一通道,贯穿该散热块体及该散热座体,且其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分别外露于该散热座体外侧,以分别供冷却媒介通入或流出该第一通道;以及

6、一第二通道,贯穿该散热座体,且其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分别外露于该散热座体外侧,以分别供冷却媒介通入或流出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一通道彼此分离。

7、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8、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一出口分别外露于该散热座体的底面;以及

9、该第一通道包含:

10、一第一内通道,横向形成于该散热块体内,并远离该侧面;

11、二第一连接通道,横向间隔形成于该散热块体内,以分别连接该第一内通道;以及

12、二第一直通道,纵向贯穿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且该二第一直通道的第一端分别透过对应该第一连接通道与该第一内通道连通,其第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入口及该第一出口。

13、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14、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入口及该第二出口分别外露于该散热座体的底面;以及

15、该第二通道包含:

16、一第二内通道,横向形成于该散热座体内;

17、二第二连接通道,横向间隔形成于该散热座体内,以分别连接该第二内通道;以及

18、二第二直通道,纵向贯穿该散热座体,且该二第二直通道的第一端分别透过对应该第二连接通道与于该第二内通道连通,一第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二入口及该第二出口。

19、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20、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内通道横向远离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内通道;以及

21、该第二通道的该二第二直通道横向远离该第一通道的该二第一直通道。

22、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23、该第二内通道长度较该第一内通道长度短;以及

24、该二第二连接通道位在该第一通道的该二第一直通道之间。

25、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26、该第一通道的该二第一连接通道呈相互平行;以及

27、该第二通道的该二第二连接通道非呈平行。

28、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29、该第一内通道及该二第一连接通道位在该散热块体中的靠近其该顶面处;以及

30、该第二内通道及该二第二连接通道位在该散热座体中的靠近该散热块体处。

31、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该散热块体的一顶面呈一长方形。

32、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

33、该散热块体的二相对短侧自其该顶面分别垂直向下延伸,再向内渐缩,使该散热本体的一底面小于其该顶面;以及

34、该散热块体的该顶面形成有多个结合柱。

35、上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中该冷却媒介为冷却气体或冷却液体。

36、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将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一体成型,故可减少组装时间,又于该散热座体内贯穿形成该第一通道,并于该散热座体内贯穿形成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一通道彼此分离不互通,以分别将该冷却媒介提供至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以快速带走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的高热,不因该第一及第二通道互通而拉长冷却媒介流动路径而造成热累积,故本案大幅提升该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块体的一顶面呈一长方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却媒介为冷却气体或冷却液体。


技术总结
一种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其包含一体成型的散热块体及散热座体、一贯穿该散热块体及该散热座体的第一通道及一贯穿该散热座体的第二通道,且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系彼此分离不互通;如此,除了该散热块体及该散热座体一体成型,可完成节省二者组装时间外,该第一及第二通道分别提供低温冷却媒介至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可快速地带走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块体的高热,不因该第一及第二通道互通而拉长冷却媒介流动路径而造成热累积,故本案可大幅提升该双冷却通道的一体式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承靖,林伟文,余竟玮,黄彦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飞特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