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7343发布日期:2023-05-11 13:3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碳排放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工业化的今天,工业碳排放往往以吨计算,超过所有生物生活中的碳排量总和,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有必要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监测。

2、现有技术中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的大量累积会影响到碳排放监测传感器的这正常运作效果,由于固定装置的密封性无法使多余热量及时的散出,因为碳排放监测传感器的检测效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通过安装的散热区域对内部空间进行散热处理,通过开设的雨水收集孔使循环水冷结构能进行水冷散热,循环水冷结构由内部的供电电源驱动,实现简单的自我循环,散热区域顶部安装的内部换热风扇也可进行辅助散热,且固定箱体两侧开设有可供通风的百叶窗口能大大增加散热效率,实现对整体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内部的降温,有效保障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的运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3、提供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固定箱顶部安装有散热区域,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循环水冷结构,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供电电源,散热区域顶部一端开设有雨水收集孔,散热区域顶部另一端安装有内部换热风扇,内部换热风扇与供电电源相连接;

4、循环水冷结构包括循环蓄水池,循环蓄水池底端安装有漏斗形排水口,漏斗形排水口上接入有两组水冷管,水冷管环绕整个固定箱内,水冷管末端接入至循环蓄水池中,循环蓄水池中安装抽水泵,抽水泵与水冷管末端相连接,抽水泵上安装有喷水管,抽水泵一端连接在供电电源上。

5、具体而言的,散热区域顶部为三棱柱型,雨水收集孔与内部换热风扇分别安装在三棱柱型散热空间顶部两侧。

6、具体而言的,固定箱两侧风别开设有百叶窗口,百叶窗口平行于固定箱底边。

7、具体而言的,喷水管顶部呈“l”型喷水管顶部对应循环蓄水池。

8、具体而言的,固定箱的背板上安装有六角螺栓。

9、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散热区域对内部空间进行散热处理,通过开设的雨水收集孔使循环水冷结构能进行水冷散热,循环水冷结构由内部的供电电源驱动,实现简单的自我循环,散热区域顶部安装的内部换热风扇也可进行辅助散热,且固定箱体两侧开设有可供通风的百叶窗口能大大增加散热效率,实现对整体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内部的降温,有效保障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的运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顶部安装有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循环水冷结构,所述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供电电源,所述散热区域顶部一端开设有雨水收集孔,所述散热区域顶部另一端安装有内部换热风扇,所述内部换热风扇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顶部为三棱柱型,所述雨水收集孔与所述内部换热风扇分别安装在三棱柱型所述散热空间顶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两侧风别开设有百叶窗口,所述百叶窗口平行于所述固定箱底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顶部呈“l”型所述喷水管顶部对应所述循环蓄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的背板上安装有六角螺栓。


技术总结
该一种散热性强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固定箱背面安装有固定六角螺栓,固定箱顶部安装有散热区域,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循环水冷结构,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有供电电源,散热区域顶部一端开设有雨水收集孔,散热区域顶部另一端安装有内部换热风扇,内部换热风扇与供电电源相连接,通过安装的散热区域对内部空间进行散热处理,通过开设的雨水收集孔使循环水冷结构能进行水冷散热,循环水冷结构由内部的供电电源驱动,实现简单的自我循环,散热区域顶部安装的内部换热风扇也可进行辅助散热,且固定箱体两侧开设有可供通风的百叶窗口能大大增加散热效率,实现对整体碳排放监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内部的降温,有效保障的碳排放监测传感器的运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阳光绿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