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8493发布日期:2023-05-10 09: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建筑照明,特别是涉及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1、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2、目前的智能化建筑照明系统,一般仅具备自主启闭功能,无法对照明光源的朝向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且其改变光照强度通过若干不同颜色、不同光照强度、功率的光源实现,如针对于单一暖色光源的强度调整,则需要使用若干不同输出的光源,制造成本较高,且维护较为困难,发生故障大多解决方法为更换原光源,因此亟需一种具备调节功能的、应用于智能化建筑的感知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包括墙体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墙体上部,所述顶板上方嵌入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墙体内部设置有远程传输模块、光感仪和照明调节模块,所述远程传输模块安装于所述墙体下方,所述远程传输模块输出端连接有远程传输探头;

4、所述照明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机构与照明机构;

5、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下方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云台,所述云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摇臂,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摇臂传动;

6、所述摇臂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聚光罩和限位环,所述聚光罩与所述限位环通过限位杆滑动设置,所述摇臂外壁设置有步进气缸,所述步进气缸输出端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与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

7、所述照明机构包括:

8、光源,安装于所述摇臂端面且位于所述聚光罩的内侧;

9、凸透镜,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环内壁,所述光源与所述凸透镜同轴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光感仪嵌入安装于所述顶板下表面。

11、优选的:所述远程传输模块采用4g/5g传输模块,所述远程传输探头采用4g/5g传输探头。

12、如此设置,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实现对于所述远程传输模块的控制。

13、优选的:所述顶板下部嵌入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远程传输模块的矩形盲槽。

14、如此设置,便于完成对于所述远程传输模块的安装。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水平方向上垂直设置。

16、如此设置,便于完成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摇臂的往复周向摆动位移。

17、优选的:所述伸缩柱与所述限位环通过连接梁固定,所述连接梁采用“l”型梁。

18、如此设置,实现对于所述步进气缸的输出传动。

19、优选的:所述聚光罩内壁涂装有反光涂料,所述墙体内壁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光源、所述太阳能板、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步进电机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20、如此设置,节能环保,且降低对于市电的能耗需求以及供电压力。

21、优选的:所述聚光罩外壁和所述限位环外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连接耳。

22、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于所述聚光罩与所述限位环的轴向往复限位。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4、采用远程传输模块实现对于智能建筑的远程控制,且安装有光感仪,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对照明调节模块进行调节,避免由于光照较强引起的视疲劳,适用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应用太阳能板实现节能,降低对市电的能耗需求和供电压力,且通过多自由度的照明调节模块的设置,具备完善的调节自由度,且安装凸透镜和步进气缸,实现对于光源的远程调节,即聚焦与衍射,实现对于光照强度的提升与降低,适用于更多的工作环境。



技术特征:

1.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包括墙体(1)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墙体(1)上部,所述顶板上方嵌入设置有太阳能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部设置有远程传输模块(201)、光感仪(203)和照明调节模块,所述远程传输模块(201)安装于所述墙体(1)下方,所述远程传输模块(201)输出端连接有远程传输探头(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传输模块(201)采用4g/5g传输模块,所述远程传输探头(202)采用4g/5g传输探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下部嵌入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远程传输模块(201)的矩形盲槽(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01-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01-1)位于水平方向上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304-1)与所述限位环(303-2)通过连接梁(304-2)固定,所述连接梁(304-2)采用“l”型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303-1)内壁涂装有反光涂料,所述墙体(1)内壁设置有蓄电池(102),所述光源(305)、所述太阳能板(101)、所述伺服电机(3)和所述步进电机(302)分别与所述蓄电池(10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303-1)外壁和所述限位环(303-2)外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303-3)相匹配的连接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智能化建筑感知调节照明系统,包括墙体、顶板和太阳能板,墙体内部设置有远程传输模块、光感仪和照明调节模块,顶板下方设置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安装云台,云台上设置有摇臂和步进电机;摇臂一端设置有聚光罩和限位环,摇臂外壁设置有与限位环固定连接的步进气缸。本技术采用远程传输模块实现对于智能建筑的远程控制,安装有光感仪,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对照明调节模块进行调节,避免由于光照较强引起的视疲劳,适用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且通过多自由度的照明调节模块的设置,具备完善的调节自由度,且安装凸透镜和步进气缸,实现对于光源的聚焦衍射调节,实现对于光照强度的提升与降低,适用于更多的工作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丰,王磊,彭学彦,孙盼盼,王志鹏,刘日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中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