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2662发布日期:2023-09-17 02:0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加热丝,尤其涉及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


背景技术:

1、为了解决冬季汽车座椅寒冷冰凉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加热座椅,汽车座椅上的坐垫、靠背和扶手等的加热依靠排布在其内部的加热丝,加热丝通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加热的效果。

2、加热丝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加热座椅的加热效果、寿命和安全性,应用于汽车座椅上的坐垫、靠背和扶手等上的加热线需要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高耐久性、以及优良的绝缘性,汽车座椅上的扶手整体体积较小,内部空间较小,因此要求加热丝还需要具有适用空间小,不突出,不影响手感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包括包括中心纤维、金属加热丝和在金属加热丝外侧的绝缘结构;所述金属加热丝为1-19根,所述金属加热丝螺旋密排绕包在中心纤维外侧;所述金属加热丝绕包过程设有周期性的节距。

4、优选的,所述绝缘结构为包覆在金属加热丝外侧第二绝缘层或涂覆在金属加热丝外侧的金属加热丝漆包层。

5、优选的,所述中心纤维外侧包覆第一铜箔层,所述第一铜箔层位于中心纤维和金属加热丝之间,当绝缘结构为第二绝缘层时,在第一铜箔层和金属加热丝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6、优选的,所述金属加热丝外侧设有第二铜箔层,所述第二铜箔层外侧包覆第三绝缘层。

7、优选的,所述中心纤维外侧包覆第一铜箔层,所述第一铜箔层位于中心纤维和金属加热丝之间,当绝缘结构为第二绝缘层时,在第一铜箔层和金属加热丝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金属加热丝外侧设有第二铜箔层,所述第二铜箔层外侧包覆第三绝缘层。

8、优选的,所述金属加热丝的规格为0.02mm~0.07mm。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加热丝中,中心纤维满足加热丝的强度要求,金属加热丝密排螺旋状绕包,可增强加热丝的弹性和耐弯折性能,从而增强加热丝的可靠性。

11、2、金属加热丝绕包过程设有周期性节距,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加热丝的电阻,从而调节加热丝的功率。

12、3、金属加热丝外侧设有绝缘结构,可优化加热线的绝缘性能,提高加热线的耐久度,金属加热丝外侧设有铜箔层,可提高加热丝的导电性能。

13、4、该加热丝外径小,整体体积小,可以应用在较小的空间,不影响汽车座椅的正常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纤维(1)、金属加热丝(2)和在金属加热丝(2)外侧的绝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为包覆在金属加热丝(2)外侧第二绝缘层(32)或涂覆在金属加热丝(2)外侧的金属加热丝漆包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纤维(1)外侧包覆第一铜箔层(51),所述第一铜箔层(51)位于中心纤维(1)和金属加热丝(2)之间,当绝缘结构为第二绝缘层(32)时,在第一铜箔层(51)和金属加热丝(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热丝(2)外侧设有第二铜箔层(52),所述第二铜箔层(52)外侧包覆第三绝缘层(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纤维(1)外侧包覆第一铜箔层(51),所述第一铜箔层(51)位于中心纤维(1)和金属加热丝(2)之间,当绝缘结构为第二绝缘层(32)时,在第一铜箔层(51)和金属加热丝(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1),所述金属加热丝(2)外侧设有第二铜箔层(52),所述第二铜箔层(52)外侧包覆第三绝缘层(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热丝(2)的规格为0.02mm~0.07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加热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折弯绕包型加热丝,包括中心纤维、金属加热丝和在金属加热丝外侧的绝缘结构,所述金属加热丝为多根,所述金属加热丝螺旋密排绕包在中心纤维外侧,所述金属加热丝绕包过程设有周期性的节距,该加热丝中,中心纤维满足加热丝的强度要求,金属加热丝密排螺旋状绕包,可增强加热丝的弹性和耐弯折性能,从而增强加热丝的可靠性,金属加热丝绕包过程设有周期性节距,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加热丝的电阻,从而调节加热丝的功率,金属加热丝外侧设有绝缘结构,可优化加热线的绝缘性能,提高加热线的耐久度,该加热丝外径小,整体体积小,可以应用在较小的空间,不影响汽车座椅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森,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利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