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飞行器装备热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各类飞行器不断向着高功率、远视距的方向发展,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发热功率成倍增加,同时,飞行器也在向小型化、轻量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这两个技术背景下,飞行器的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有效的热控已成为制约飞行器技术发展的关键。
2、由于难以实现与外界的热交换,飞行器的热控目前主要聚焦于被动热控技术,但随着各类飞行器不断向超声速、高超声速的方向发展,其面临的热环境越来越严苛,目前主要通过在电子元器件近端布置相变材料来进行散热,然而由于相变材料焓值和体积重量的限制,目前越来越难以满足热控需求。
3、现有的热控储热器,换热效率低,难以实现快速循环散热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长时间、超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储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用以解决现有储热器、换热效率低,难以满足超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包括:储能器外壳、散热管路和相变材料;所述散热管路用于流通冷却介质;所述散热管路为由多个u形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蛇形管路。
4、具体地,所述蛇形管路纵向多次弯折形成多层结构。
5、具体地,所述蛇形管路的上下两层之间通过一个u形管连接。
6、具体地,所述储能器外壳上设置有储能器入口和储能器出口。
7、具体地,所述储能器入口用于与主动热控系统的电磁驱动泵连通。
8、具体地,所述储能器出口用于与主动热控系统的近端散热冷板连通。
9、具体地,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能器入口和储能器出口连通。
10、具体地,所述u形管的宽度小于储能器宽度的四分之一。
11、具体地,所述蛇形管路的上下两层之间的间距小于储能器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12、具体地,所述散热管路为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管或耐高温玻璃管。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4、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通过在储能器内部设置蛇形管路,能够与相变材料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内的热沉,在有限空间内极大地提升了储热能力。
15、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散热管路由多个u形结构组成,能够降低液体流通时的流阻,进而能够降低对电磁驱动泵的功率需求。
16、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1.一种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包括:储能器外壳(301)、散热管路(305)和相变材料(304);所述散热管路(305)用于流通冷却介质;所述散热管路(305)为由多个u形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蛇形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路纵向多次弯折形成多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路的上下两层之间通过一个u形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外壳(301)上设置有储能器入口(302)和储能器出口(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入口(302)用于与主动热控系统的电磁驱动泵(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出口(303)用于与主动热控系统的近端散热冷板(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305)的两端分别与储能器入口(302)和储能器出口(30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的宽度小于储能器(3)宽度的四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路的上下两层之间的间距小于储能器(3)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实现循环散热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305)为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管或耐高温玻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