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68522发布日期:2023-08-01 13:5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公开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电池接纳部(batteryreceptacle)的电气设备,例如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1、电气设备可以被设置为不同的操作状态。例如,电气设备可以被设置为致动状态或非致动状态。当设备处于致动状态时,设备准备好以预定方式操作。当处于非致动状态时,设备没有准备好以预定方式操作。将电气设备从非致动状态构置到致动状态以及从致动状态构置到非致动状态的改进的机构(mechanisms)是有益的。

2、许多电气设备包括电池接纳部,该电池接纳部被构置用于可释放地接纳电池,使得可以在没有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将电池插入到电池接纳部中或从电池接纳部中移除。电气设备可以是储能电源(stored power source)(诸如充电宝(power bank))、电池充电器或被构置成使用电池操作的其他设备。

3、期望的是,可以在通过更有力高效的机械装置将电池接纳在电池接纳部内的同时,使电气设备的电池接纳部在致动组态(configuration)和非致动组态之间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壳体和容纳在所述主壳体内的电子和/或电气电路。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沿第一方向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移动。能移动的部分被接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内。所述能移动的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非致动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设备包括楔合机构,所述楔合机构被构置成将所述能移动的部分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致动方向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致动位置。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驱动部分,所述驱动部分被构置成操作所述楔合机构,以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将所述能移动的部分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致动位置。

2、所述楔合机构可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楔合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多于一个楔合部件被构置成协作,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沿着所述致动方向的移动引起所述能移动的部分沿所述致动方向的移动。

3、主壳体包括电池隔室,并且电路包括与电池隔室协作以限定电池接纳部的第一组接触端子和第二组接触端子。第二壳体部分可以被构置为可操作以打开或关闭电池隔室的滑动顶盖(sliding roof)。第二壳体部分可以是手掌大小并且被构置用于供使用者进行手掌抓握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壳体和容纳在所述主壳体内的电子和/或电气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楔合机构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楔合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多于一个楔合部件被构置成协作,使得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沿着所述致动方向的移动引起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沿所述致动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楔合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内的第一楔合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楔合部分包括被构置成当所述第二壳体部分沿所述致动方向移动时与所述致动方向成角度地移动的楔合构件(138a,138b),所述角度在60°和90°之间,包括60°、65°、70°、75°、80°、85°、90°或通过选择前述值中的任何一个进行组合的一个或多个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楔合部分包括多个楔合构件,所述多个楔合构件包括第一楔合构件(138a)和第二楔合构件(138b),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楔合构件(138a)和所述第二楔合构件(138b)被构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朝所述致动位置的移动而朝向彼此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楔合构件(138a)和所述第二楔合构件(138b)镜像对称地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布置,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致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中,每个楔合构件包括与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抵接的楔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楔合表面是与所述致动方向成锐角倾斜角度的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角度在30°和60°之间,包括30°、40°、45°、50°、60°或通过选择前述值中的任一个进行组合的一个或多个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楔合构件(138a,138b)的所述楔合表面镜像对称地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布置,并且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与所述楔合构件(138a,138b)成夹持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楔合构件(138a,138b)的所述楔合表面和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的倾斜表面处于能滑动的抵接,并且其中,所述楔合构件(138a,138b)的所述楔合表面和所述能移动的部分的所述倾斜表面具有互补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是相对于所述致动方向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包括在与所述致动方向正交的横向上延伸的主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倾斜表面,所述多个倾斜表面包括在第一侧向侧上的第一倾斜表面和在第二侧向侧上的第二倾斜表面,并且其中,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与所述第一楔合构件(138a)进行楔合接合,并且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的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与所述第二楔合构件(138b)进行楔合接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楔合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第二楔合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楔合部分包括沿纵向在第一纵向端部与第二第一纵向端部之间延伸的楔合构件,所述纵向平行于所述致动方向;并且其中,所述楔合构件包括翼部分(122a,122b),所述翼部分包括第一侧翼部,所述第一侧翼部在所述致动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纵向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一纵向端部时渐缩以限定楔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楔合表面具有15°或更小的楔合角度,包括3°、4°、5°、6°、7°、8°、9°、10°、11°、12°、13°、14°、15°或由前述值的组合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范围,所述楔合角度是相对于所述致动方向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侧翼部具有3cm或更长的长度,包括3cm、4cm、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13cm、14cm、15cm或由前述值的组合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翼部分(122a,122b)包括第二侧翼部和冠部,其中,所述冠部在所述第一侧翼部和所述第二侧翼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二侧翼部、所述冠部和所述第一侧翼部沿所述致动方向顺次地分布,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侧翼部在沿与所述致动方向相反的去致动方向延伸时渐缩以限定保持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翼部分(122a,122b)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中,使得楔合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内的对应的楔合部件进行楔合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翼部分(122a,122b)朝向所述主壳体的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向内突出,并且所述翼部分具有限定所述楔合表面的变化的宽度,所述宽度是在与所述纵向正交的横向上测量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楔合部分包括第一翼部分(122a)和第二翼部分(122b),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翼部分(122a)和所述第二翼部分(122b)向内突出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并且朝向彼此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顶部部分和多个侧向部分,所述多个侧向部分包括第一侧向部分和第二侧向部分,其中,所述顶部部分是沿着由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纵向延伸的中心部分,其中所述第一侧向部分从所述顶部部分的第一侧向侧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二侧向部分从所述顶部部分的第二侧向侧向下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翼部分(122a)从所述第一侧向部分的向下端部附近向内突出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中,并且所述第二翼部分(122b)从所述第二侧向部分的向下端部附近向内突出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包括限定滑动轨道的轨道部分(112),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20)将沿着所述滑动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滑动以沿所述致动方向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20)通过所述第二楔合部分和所述轨道部分之间的协作而附接至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0)。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包括电池隔室和电路隔室,其中,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被接纳在所述电路隔室内部,并且其中,所述楔合机构被构置成使所述能移动的部分(134)朝向所述电池隔室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池隔室协作以限定电池接纳部的第一组接触端子和第二组端子,其中,所述电池接纳部被构置用于电池的能释放的接纳和接合,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移动到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电池接纳部中的电池将与所述第一组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组接触端子进入压缩接触,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非致动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组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组接触端子压缩接触的电池被释放以用于取回。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被构置用于电池充电。


技术总结
一种电气设备,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第一组电池触头和第二组电池触头,当第二壳体部分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二组电池触头处于致动位置;并且当第二壳体部分处于第二相对位置处时,第二组电池触头处于非致动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明,陈锐豪,曾德清,李耀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山电子(香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