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20544发布日期:2024-05-30 11:3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薄膜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加热器。


背景技术:

1、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具备电极和透明导电膜的薄膜加热器,该电极具有连接部、旁通部及取出部,该透明导电膜不呈矩形形状。该连接部经由端口以使电流在与透明导电膜的发热部的内部之间流动的方式与透明导电膜连接。旁通部与连接部连接,并且经由取出部与供电部连接。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膜加热器中,电流从供电部经由取出部、旁通部、连接部及端口而向透明导电膜流动。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86712号公报

5、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膜加热器的连接部的大小比旁通部及取出部小。由此,由于连接部的电力密度比旁通部及取出部的电力密度大,因此连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比旁通部及取出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大。因此,在连接部产生局部发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透明导电膜的局部发热的薄膜加热器。

2、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为一种薄膜加热器,具备:透明导电膜,该透明导电膜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且透光的第一发热部和通过通电而发热且透光的第二发热部;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具有与第一发热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二发热部及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第一连接部相对,且与第一发热部及第二发热部连接,流经第二发热部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比流经第一发热部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小,第二连接部的电阻比第一连接部的电阻大。

3、由此,当流经第二发热部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比流经第一发热部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小时,施加于第二发热部的电压比施加于第一发热部的电压小。因此,由于第一发热部的电力密度与第二发热部的电力密度相同,因此能够抑制透明导电膜的局部发热。

4、此外,对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技术特征:

1.一种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薄膜加热器(10)具备透明导电膜(30)、第一电极(41)以及第二电极(42)。透明导电膜(30)具有第一发热部(31)和第二发热部(32)。第一电极(41)具有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一发热部(31)连接。第二连接部(412)与第二发热部(32)及第一连接部(411)连接。第二电极(42)与第一连接部(411)相对,且与第一发热部(31)及第二发热部(32)连接。而且,流经第二发热部(32)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比流经第一发热部(31)的电流的路径的长度小。进而,第二连接部(412)的电阻比第一连接部(411)的电阻大。

技术研发人员:小仓太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电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