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强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传统通过硬件的迭代升级实现手机更新换代已逐步发展到瓶颈,新款手机与旧款手机之间的使用体验差别相差不大,随着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手机的简单更新换代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开拓了全新的使用场景,提高了手机的可操作性,且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大显示屏的追求,越发受到消费者喜爱,故折叠屏手机是未来几年手机的主要发展方向。
2、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池、前后摄相机等结构不容易做薄,导致折叠屏手机的厚度很难做薄,目前市场上成熟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后的整机厚度均较大,影响用户使用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补强板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折叠屏手机厚度较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补强板用于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以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3、所述补强板包括:
4、第一单元;
5、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液冷散热结构;
6、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所述连接单元可受力弯曲,以使所述补强板能够在所述连接单元处弯折。
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8、第一载体;
9、第二载体,可相对所述第一载体运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第一载体重叠;
10、柔性屏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同一侧;以及
11、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为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第一单元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柔性屏组件之间,所述补强板的第二单元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柔性屏组件之间,所述柔性屏组件和所述补强板用于随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运动而运动,且所述补强板支撑所述柔性屏组件。
12、本申请中,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那么柔性显示屏对应补强板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区域不会发生弯折,而连接单元容易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配合柔性显示屏对应补强板的连接单元的区域发生弯折,使得柔性显示屏弯折呈设计所需要的形状,防止柔性显示屏弯折处产生褶皱或隆起。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液冷散热结构,使得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具有散热功能,而且连接单元连接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那么,电子设备传递至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热量可以通过连接单元相互进行传递,则整个补强板具有散热作用,使得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补强板均匀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各处,防止电子设备局部发热严重。
13、如此,补强板不仅实现了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还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即一个补强板既可以实现作为显示屏托板的功能,又可以实现散热板的功能,那么,可以省去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传统的显示屏托板,或者是省去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传统的散热板,则相比于现有的可折叠显示设备,减少了至少一个器件的厚度,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提升用户使用手感。而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减少了器件数量,那么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生产制作成本,且简化了电子设备内部的连接装配结构,便于电子设备的装配,提高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
1.一种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补强板用于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以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设有贯穿所述连接单元厚度方向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厚度方向的至少两个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不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底板,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补强板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为不锈钢结构、铜结构或钛结构中的其中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柔性导热片,所述柔性导热片连接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且所述柔性导热片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单元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片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