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

文档序号:34663396发布日期:2023-07-05 11:5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直流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属于空间电推进电子源。


背景技术:

1、空间电推进器依靠喷出离子束流产生推力,为避免带正电荷的离子羽流影响航天器的电位,通常需要中和器阴极与推力器配合工作来中和推力器产生的羽流。阴极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空心阴极、射频阴极、微波阴极等。

2、吸气式电推进成为空间电推进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主要为地球观测和通信卫星提供任务能力。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由进气道收集和压缩稀薄的大气,由电推进器电离和加速完成阻力补偿。该系统将使用大气层上层的剩余气体作为推进剂主要是氮气和氧气。在完全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中,中和器的流量也来源于大气,传统空心阴极中和器,发射体暴露于氧环境,造成表面功函增加,导致电子发射显著下降;其次低地球轨道的氧化环境还会增加加热器失效的风险,降低了系统可靠性;传统空心阴极还存在启动时间长、加热功率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3、虽然采用射频和微波中和器可以克服空心阴极的局限性,但是射频阴极和微波阴极需要更复杂的电源系统,体积大且电源效率低。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一种能够在氧化环境中工作、结构简单可靠的阴极,以保证吸气式电推力器的中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传统空心阴极存在加热器失效风险大,难以在氧环境中工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

2、本发明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包括供气管1、负极4、触持极6和引出极8;

3、负极4为顶端开口圆筒状,负极4的顶端凹腔为放电腔室;触持极6和引出极8均为底端开口圆筒状;

4、触持极6从负极4顶端套设在放电腔室外部,引出极8从顶端套设在触持极6外部,且三者具有周向及径向工作间隙,三者底部之间绝缘;

5、负极4的底板中心设置有进气孔4-1,且与供气管1连通,触持极6顶盖中心设置用于维持放电腔室的气压的节流孔6-1,引出极8顶盖中心设置有引出孔8-1;

6、负极4和触持极6之间加载放电电源vdd1,用于对进入放电腔室的气体工质进行辉光放电以生成等离子体,辉光等离子体在圆筒负极内产生空心阴极效应;

7、触持极6和引出极8之间加载引出电源vdd2,用于令电子依次通过节流孔6-1和引出孔8-1并喷出形成电子发射。

8、优选地,放电电源vdd1为400v~450v直流电源,引出电源vdd2为20v~30v直流电源。

9、优选地,还包括绝缘帽2和绝缘子一3,负极4的底部设置有凸台,绝缘子一3中心设有通孔,负极4的凸台延伸卡在绝缘子一3的通孔中,绝缘子一3的通孔用于连通供气管1和负极4的进气孔4-1;

10、绝缘子一3尾端为大小径两段式结构,大径段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11、绝缘帽2套设在绝缘子一3和供气管1交界处的外部;

12、绝缘帽2为筒状结构,内部空腔体为大径、中径、小径三段式结构;大径段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中径段到小径段45°平滑过渡,小径段为通孔;

13、供气管1为大小径两段式结构,供气管1小径段穿过绝缘帽2内腔小径段通孔,供气管1大径外壁面与绝缘帽2中径内壁面相贴合;供气管1的大径段套在绝缘子一3的小径段外部,以实现供气管1顶端面与绝缘子一中径段底面顶压在一起,并通过绝缘帽2与绝缘子一3的内外螺纹配合紧固。

14、优选地,供气管1与绝缘帽2配合处涂抹硅橡胶来密封;供气管1大径段与绝缘帽2内部大径段间有空隙;绝缘帽2内壁与绝缘子一3大径段尾部外壁螺纹配合处涂抹硅橡胶来密封。

15、优选地,还包括绝缘子二5和绝缘子三7,触持极6底部通过绝缘子二5与负极4绝缘,引出极8底部通过绝缘子三7与触持极6绝缘;

16、绝缘子二5和绝缘子三7为圆环形,负极4的底板具有径向外伸沿,所述底板外伸沿的顶部边缘具有环形卡槽,触持极6底部具有外翻沿,且该外翻沿边缘具有向底部方向延伸的限位圈,绝缘子二5卡设在负极4的环形卡槽和触持极6的限位圈之间;

17、触持极6底部外翻沿的顶面靠近筒壁处设置有环形卡槽,引出极8底部具有外翻沿,且该外翻沿边缘具有向底部方向延伸的限位圈,绝缘子三7卡设在触持极6的环形卡槽和引出极8的限位圈之间。

18、优选地,绝缘子一3、负极4、绝缘子二5、触持极6、绝缘子三7、引出极8依次同轴贴紧,通过引出极螺栓11压紧固定并且密封,引出极螺栓11穿过触持极6的通孔为大孔,以使引出极螺栓11与触持极6大孔内壁存在径向工作间隙;

19、绝缘子一3和负极4通过负极螺栓9固定;

20、绝缘子一3、负极4、绝缘子二5和触持极6通过触持极螺栓10固定。

21、优选地,供气管1、负极4、触持极6和引出极8均为304不锈钢材料。

22、优选地,绝缘帽2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23、优选地,绝缘子一3、绝缘子二5和绝缘子三7为氧化铝陶瓷材料。

24、优选地,引出孔8-1直径大于进气孔4-1直径,进气孔4-1直径大于节流孔6-1直径。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依靠负极和触持极之间加载高电压,在负极内表面和触持极顶端形成的腔室内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其等离子体维持的原理是离子轰击负极内壁,产生二次电子发射,在引出极上施加引出电压实现引出电子。这种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结构简单,无需热子,启动快;直流辉光放电无发射体,能够兼容各种工质放电;只需要直流源供电,操作简单,系统简化。

26、负极采用圆筒形结构,一方面增大了二次电子发射的面积,另一方面圆筒形负极在放电时阴极负辉区重叠在一起,产生空心阴极效应,电子在圆筒内电场作用下径向振荡,增加了与原子的碰撞概率,使得放电更加均匀,提高了放电等离子体密度。



技术特征:

1.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管(1)、负极(4)、触持极(6)和引出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放电电源vdd1为400v~450v直流电源,引出电源vdd2为20v~30v直流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帽(2)和绝缘子一(3),负极(4)的底部设置有凸台,绝缘子一(3)中心设有通孔,负极(4)的凸台延伸卡在绝缘子一(3)的通孔中,绝缘子一(3)的通孔用于连通供气管(1)和负极(4)的进气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供气管(1)与绝缘帽(2)配合处涂抹硅橡胶来密封;供气管(1)大径段与绝缘帽(2)内部大径段间有空隙;绝缘帽(2)内壁与绝缘子一(3)大径段尾部外壁螺纹配合处涂抹硅橡胶来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子二(5)和绝缘子三(7),触持极(6)底部通过绝缘子二(5)与负极(4)绝缘,引出极(8)底部通过绝缘子三(7)与触持极(6)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子一(3)、负极(4)、绝缘子二(5)、触持极(6)、绝缘子三(7)、引出极(8)依次同轴贴紧,通过引出极螺栓(11)压紧固定并且密封,引出极螺栓(11)穿过触持极(6)的通孔为大孔,以使引出极螺栓(11)与触持极(6)大孔内壁存在径向工作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供气管(1)、负极(4)、触持极(6)和引出极(8)均为304不锈钢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帽(2)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子一(3)、绝缘子二(5)和绝缘子三(7)均为氧化铝陶瓷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其特征在于,引出孔(8-1)直径大于进气孔(4-1)直径,进气孔(4-1)直径大于节流孔(6-1)直径。


技术总结
基于辉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阴极,属于空间电推进电子源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空心阴极存在加热器失效风险大,难以在氧环境中工作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供气管、负极、触持极和引出极;触持极从负极顶端套设在放电腔室外部,引出极从顶端套设在触持极外部;负极的底板中心设置有进气孔,且与供气管连通,触持极顶盖中心设置用于维持放电腔室的气压的节流孔,引出极顶盖中心设置有引出孔;负极和触持极之间加载放电电源,用于对进入放电腔室的气体工质进行辉光放电以生成等离子体,辉光等离子体在圆筒负极内产生空心阴极效应;触持极和引出极之间加载引出电源,用于令电子依次通过节流孔和引出孔并喷出形成电子发射。

技术研发人员:宁中喜,韩傲,孟天航,刘晨光,王福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