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5706发布日期:2023-06-29 13:3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隧道的照明系统对驾驶来说非常重要,不但需要让驾驶感到舒适,更要能够确保行车安全。

2、然而,现有的隧道的照明系统确有许多缺点有待改进。例如,部份现有的隧道照明系统无法达到标准照度要求,导致驾驶经过隧道时由于照度不足而感到不适,并容易因照度不足而产生车祸。

3、部份现有的隧道照明系统的为了达到标准照度要求,故采用大量的照明装置,其不但耗费大量的电能,也容易导致火灾或其它事故产生。

4、另外,人类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视觉分辨能力(明视觉及暗视觉),但现有的隧道照明系统并没有提供适当的照明参数调整机制,故车辆的驾驶经过隧道时容易感觉到频闪或其它不良效果,故无法在隧道入口及出口处提供适当的照明,故容易导致车祸,无法提升隧道交通的安全性。

5、中国专利公开文本cn115484712a及美国专利公开文本us20190257480a1均公开了用于隧道的照明调整技术,但仍无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包含第一外部微波传感器、第一外部光传感器、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第一传感器群组及照明控制器。第一外部微波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位置,并用于侦测第一车速,第一位置在隧道外但邻近隧道的入口。第一外部光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位置,并用于侦测隧道的第一外部光线强度。第一外部照明装置设置于第一位置。第一传感器群组设置于隧道内并邻近于入口,并包含第一光传感器,第一光传感器侦测入口的第一内部光线强度。照明控制器与第一外部微波传感器、第一外部光传感器、第一外部照明装置及第一传感器群组连接。其中,当第一外部光线强度小于第一内部光线强度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第一车速及第一外部光线强度呈线性关系且呈正比。当第一外部光线强度大于第一内部光线强度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第一车速及第一外部光线强度呈线性关系且呈反比。

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群组更包含第一色温传感器及第一车流量传感器。第一色温传感器侦测入口的第一内部光线色温,第一车流量传感器侦测入口的第一行车流量。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第一内部光线色温。

3、在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更包含设置于隧道内且邻近于入口的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第二入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入口照明装置。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第二入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入口照明装置与照明控制器连接。第三入口照明装置与入口的距离大于第二入口照明装置与入口的距离。第二入口照明装置与入口的距离大于第一入口照明装置与入口的距离。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等于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一常数及第一线性函数。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三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二常数及第一线性函数。第一线性函数的变量包含第一车速及第一车流量。第一常数大于1,第二常数大于第一常数。

4、在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更包含与照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外部微波传感器、第二外部光传感器、第二外部照明装置及第二传感器群组。第二外部微波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位置,并用于侦测第二车速。第二位置在隧道外但邻近隧道的出口。第二外部光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位置,并用于侦测隧道的第二外部光线强度。第二外部照明装置设置于第二位置。第二传感器群组设置于隧道内并邻近于出口,并包含第二光传感器及雾气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侦测出口的第二内部光线强度。雾气传感器侦测出口的能见度。当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小于第二内部光线强度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第二车速、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及能见度呈线性关系且呈正比。当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大于第二内部光线强度时,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第二车速、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及能见度呈线性关系且呈反比。

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群组更包含第二色温传感器及第二车流量传感器。第二色温传感器侦测出口的第二内部光线色温。第二车流量传感器侦测出口的第二行车流量。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第二内部光线色温。

6、在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更包含设置于隧道内且邻近于出口的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第二出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出口照明装置。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第二出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出口照明装置与照明控制器连接。第三出口照明装置与出口的距离大于第二出口照明装置与出口的距离。第二出口照明装置与出口的距离大于第一出口照明装置与出口的距离。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等于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三常数及第二线性函数。照明控制器控制第三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四常数及第二线性函数。第二线性函数的变量包含第二车速及第二车流量。第三常数大于1,第四常数大于第三常数。

7、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8、(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具有针对隧道不同区域的照明调整模式,其可提供适合用于隧道的各个区域的照明参数调整机制,以为隧道的各个区域提供优化的照明条件。如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不但可以提供足够的照度,更可以使驾驶感到舒适。因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能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9、(2)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具有针对隧道不同区域的照明调整模式,其可提供适合用于隧道的各个区域的照明参数调整机制。因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在不需要采用大量的照明装置的前提下为隧道的各个区域提供优化的照明条件,且这些照明装置也不需要全部以最大亮度运作。因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达到节能省电的功效以符合环保的要求,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10、(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具有特殊设计的隧道入口照明模式、隧道出口照明模式及隧道中段照明模式,上述各个照明模式均为根据人类的视觉适应能力及隧道的交通状况设计,故能在隧道的入口、出口及中段提供适当的照明参数调整机制,故能有效地避免车祸产生,使隧道交通的安全性能有效地提升,更能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11、(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具有特殊设计的隧道入口照明模式、隧道出口照明模式及隧道中段照明模式,其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长度的隧道,且均能达到极佳的技术效果。因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应用上可以更为广泛,使用上也可以更具有弹性。

12、(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达到所欲达到的功效,使隧道交通的安全性能有效地提升。因此,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能达到极佳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群组更包含第一色温传感器及第一车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色温传感器侦测所述入口的第一内部光线色温,所述第一车流量传感器侦测所述入口的第一行车流量,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内部光线色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设置于所述隧道内且邻近于所述入口的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第二入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入口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及所述第三入口照明装置与所述照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入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入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入口的距离,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入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入口的距离,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等于所述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并控制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一常数及第一线性函数,且控制所述第三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二常数及所述第一线性函数,所述第一线性函数的变量包含所述第一车速及所述第一车流量,所述第一常数大于1,所述第二常数大于所述第一常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部光线色温大于或等于5000k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94%~96%,并控制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91%~93%,且控制所述第三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89%~9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部光线色温小于5000k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9%~111%,并控制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4%~106%,且控制所述第三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入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1%~10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与所述照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外部微波传感器、第二外部光传感器、第二外部照明装置及第二传感器群组,所述第二外部微波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位置,并用于侦测第二车速,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隧道外但邻近所述隧道的出口,所述第二外部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并用于侦测所述隧道的第二外部光线强度,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群组设置于所述隧道内并邻近于所述出口,并包含第二光传感器及雾气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侦测所述出口的第二内部光线强度,所述雾气传感器侦测所述出口的能见度,当所述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内部光线强度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车速、所述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及所述能见度呈线性关系且呈正比,当所述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内部光线强度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车速、所述第二外部光线强度及所述能见度呈线性关系且呈反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群组更包含第二色温传感器及第二车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色温传感器侦测所述出口的第二内部光线色温,所述第二车流量传感器侦测所述出口的第二行车流量,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内部光线色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设置于所述隧道内且邻近于所述出口的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第二出口照明装置及第三出口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及所述第三出口照明装置与所述照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出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出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出口的距离,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出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与所述出口的距离,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等于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并控制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三常数及第二线性函数,且控制所述第三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为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乘以第四常数及所述第二线性函数,所述第二线性函数的变量包含所述第二车速及所述第二车流量,所述第三常数大于1,所述第四常数大于所述第三常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内部光线色温大于或等于5000k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94%~96%,并控制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91%~93%,且控制所述第三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89%~9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照明自动调整功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内部光线色温小于5000k时,所述照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9%~111%,并控制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一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4%~106%,且控制所述第三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等于所述第二出口照明装置的光线色温的101%~103%。


技术总结
一种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包含第一外部微波传感器、第一外部光传感器、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第一传感器群组及照明控制器。第一外部微波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位置,并用于侦测第一车速,第一位置在隧道外但邻近隧道的入口。第一外部光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位置,并用于侦测隧道的第一外部光线强度。第一外部照明装置设置于第一位置。第一传感器群组设置于隧道内并邻近于入口,并包含第一光传感器,第一光传感器侦测入口的第一内部光线强度。照明控制器根据第一外部光线强度、第一内部光线强度及第一车速控制第一外部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曹亮亮,卢福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