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2811发布日期:2023-12-01 07:1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余热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回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5g移动通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能源使用规模较大的用户,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热量的聚集会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通常通过空调冷却的方式将这些热量带至室外环境。

2、常用的冷却包括水冷系统、间接蒸发冷却系统、液冷系统、磁悬浮相变多联系统和风冷直膨系统等。目前数据中心若采用余热回收技术,主要仍然以水冷及液冷系统的余热回收为主,或者通过压缩机排气的冷凝热回收。

3、对于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由于压缩机处于换热芯体之后,导致冷凝热回收效率过低,且系统控制切换复杂,因此针对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余热回收一直没有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和成熟技术,因此急需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借鉴蒸发冷却系统产生的大量余热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3、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4、冷源,所述冷源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回风口;

5、机房,所述机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冷源能够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服务器进行吹风降温;

6、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进口和出口;

7、回收组件,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回收组件管路相连,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进口之间、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出口之间均流通有工质,所述回收组件用于对所述机房的热量进行回收。

8、可选地,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储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管路相连,所述储热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9、可选地,所述储热器为蓄热罐,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蓄热罐内,所述蓄热罐内流通有液体。

10、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回收组件管路相连。

11、可选地,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进口侧。

12、可选地,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水源热泵机组、第一水泵和储热器,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口与所述蒸发器管路相连,所述储热器与所述冷凝器管路相连。

13、可选地,所述储热器为蓄热罐,所述回收组件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蓄热罐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连接于所述蓄热罐的出口和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之间,所述蓄热罐内流通有液体。

14、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回收组件管路相连。

15、可选地,所述机房包括吊顶和隔墙,所述吊顶将所述机房划分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隔墙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隔墙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回风区和热回收区,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热回收区内。

16、可选地,在所述隔墙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回风口。

17、可选地,在所述隔墙上还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错位,且所述电动阀门的开闭状态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状态相反。

18、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包括上述的余热回收系统。

19、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冷源、机房和回收组件,所述机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进口和出口;

20、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回收组件管路相连,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进口之间、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出口之间均流通有工质,以能够利用回收组件和换热器的配合以对机房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避免能量浪费,提高了应用该余热回收系统的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率。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3)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和储热器(33),所述换热器(23)的所述出口与所述压缩机(31)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23)的所述进口与所述冷凝器(32)管路相连,所述储热器(33)与所述冷凝器(3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器(33)为蓄热罐,所述冷凝器(32)位于所述蓄热罐内,所述蓄热罐内流通有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3)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回收组件(3)管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4),所述风机(4)设置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进口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3)包括水源热泵机组(34)、第一水泵(35)和储热器(33),所述水源热泵机组(34)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换热器(23)的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35)管路相连,所述换热器(23)的所述进口与所述蒸发器管路相连,所述储热器(33)与所述冷凝器管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器(33)为蓄热罐,所述回收组件(3)还包括第二水泵(36),所述蓄热罐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36)连接于所述蓄热罐的出口和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之间,所述蓄热罐内流通有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3)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回收组件(3)管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2)包括吊顶(24)和隔墙(25),所述吊顶(24)将所述机房(2)划分为所述第一区域(21)和所述第二区域(22),所述隔墙(25)位于所述第一区域(21)内,所述隔墙(25)将所述第一区域(21)划分为回风区和热回收区,所述换热器(23)位于所述热回收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墙(25)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51),所述换热器(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51)连通,所述换热器(2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回风口(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墙(25)上还设置有电动阀门(252),所述电动阀门(25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51)错位,且所述电动阀门(252)的开闭状态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51)的开闭状态相反。

12.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冷源、机房和回收组件,所述机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回收组件管路相连,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进口之间、所述回收组件与所述出口之间均流通有工质,以能够利用回收组件和换热器的配合以对机房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避免能量浪费,提高了应用该余热回收系统的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华,郭震,乔卫来,陈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寰宇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