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8253发布日期:2024-01-16 12:5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功率充电设备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的充电主机需要通过电源模块ac/dc模块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给电池充电的直流电,再通过dc/dc模块将直流电转换为适合电池充电的电压,以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充电功能。目前的高功率充电模块的散热大多采用风冷技术,风冷技术是指通过设置多个散热风扇将空气作为媒介带走ac/dc模块和dc/dc模块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来达到冷却的效果。

2、然而,每一个散热风扇都是一个噪声源,当多个模块中的多个散热风扇组合在一起时,会形成多个噪声源,这些噪声源之间会相互叠加,其总声压级遵循单个声压级+10*lg的规律,lg为噪声源数量。以12个模块,每个模块采用两个散热风扇为例,总共24个噪声源,在风冷散热的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大,设备运行无法满足低噪声要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3、因此,现如今急需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结构,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散热结构,金属面板燃气灶,采用液冷散热技术,极大优化噪声性能,达到减少噪音的效果,使充电设备满足低噪声要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4、电源模块;

5、多个液冷通道,用于输送冷却液;

6、散热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7、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进水口与散热模块连接,用于储存经过散热模块处理过的冷却液;

8、液冷水泵,所述液冷水泵的进水口与储液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液冷水泵的出水口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内循流动;

9、所述电源模块、散热模块、储液罐、液冷水泵之间均通过冷夜通道连接形成液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液在液冷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ac/dc模块和d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和dc/dc模块并联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c/dc模块和dc/dc模块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器,用于及时转移ac/dc模块和dc/dc模块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器的一侧与液冷管道紧贴,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换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紧邻换热器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的风口与换热器相对设置。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结构还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用于监控电池的充电状态,根据电池的电量切换不同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连续充电模式、涓流充电模式。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用于实时监测ac/dc模块和dc/dc模块运行时的温度变化。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电池管理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液冷水泵连接,用于接收电池管理模块的充电模式信息和温度感应模块的温度信息,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完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到液冷水泵控制液冷循环回路的启动和循环速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本发明通过液冷水泵驱动储液罐中的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内循环,将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带走,然后通过散热模块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交换给到外部环境,冷却液再流入储液罐中,通过不断循环利用冷却液,实现电源模块的散热降温,保证充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本发明采用液冷散热技术,相比风冷技术可以极大优化噪声性能,达到减少噪音的效果,使充电设备满足低噪声要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ac/dc模块和d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和dc/dc模块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和dc/dc模块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器,用于及时转移ac/dc模块和dc/dc模块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器的一侧与液冷管道紧贴,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换热器(3)和散热风扇(4),所述散热风扇(4)紧邻换热器(3)设置,所述散热风扇(4)的风口与换热器(3)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100),用于监控电池的充电状态,根据电池的电量切换不同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连续充电模式、涓流充电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200),用于实时监测ac/dc模块和dc/dc模块运行时的温度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mcu控制模块(300),所述mcu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均与电池管理模块(100)和温度感应模块(200)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与液冷水泵(2)连接,用于接收电池管理模块(100)的充电模式信息和温度感应模块(200)的温度信息,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完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到液冷水泵(2)控制液冷循环回路的启动和循环速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多个液冷通道,用于输送冷却液;散热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储液罐,储液罐的进水口与散热模块连接,用于储存经过散热模块处理过的冷却液;液冷水泵,液冷水泵的进水口与储液罐的出水口连接,液冷水泵的出水口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内循流动;电源模块、散热模块、储液罐、液冷水泵之间均通过液冷通道连接形成液冷循环回路,冷却液在液冷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本发明采用液冷散热技术,相比风冷技术可以极大优化噪声性能,达到减少噪音的效果,使充电设备满足低噪声要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葛静,李勋,黄智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