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3111发布日期:2023-12-15 12:1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由于其自发光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各种显示装置中。通常通过优化发光材料进行提升光取出效率,但是现有的发光材料的技术研究已经到达瓶颈阶段,对于发光效率的提升空间有限。在不改变发光材料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发光器件的光取出效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不改变发光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显示面板的光取出效率。

2、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3、第一基板,包括滤光层和至少两层导光层,至少两层所述导光层的连接表面包括凹凸曲面,所述凹凸曲面两侧的两层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凹凸曲面用于形成多个第一导光结构;

4、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层,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子像素;

5、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导光层位于所述滤光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6、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区域的边缘存在交叠。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凸曲面两侧的所述导光层包括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所述第二导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导光层之间,所述第一导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导光层与所述滤光层之间。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层的折射率。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导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陷结构和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互交替设置;

10、所述第二导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导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互交替设置;

11、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形状相互匹配,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连接表面位于所述凹凸曲面,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形状相互匹配,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连接表面位于所述凹凸曲面;

12、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光结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14、存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之间夹设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大于其他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层包括不同颜色的滤光膜,相邻且不同颜色的所述滤光膜存在交叠区域;

16、所述第一距离大于其他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为交叠凸起结构,所述交叠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不同颜色的所述滤光膜的交叠区域。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其他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落在相邻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区域交界处。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凸曲面形成的多个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具有至少两种所述第二距离。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层包括不同颜色的滤光膜,相邻且不同颜色的所述滤光膜存在交叠区域;

20、在至少两种所述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一导光结构中,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光结构设置于不同颜色的所述滤光膜的交叠区域。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凸曲面还用于形成有多个第二导光结构,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区域内,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区域的边缘无交叠。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光结构的透光率大于95%。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层包括蓝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红色滤光膜,所述子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所述蓝色滤光膜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出光区域,所述绿色滤光膜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出光区域,所述红色滤光膜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出光区域;

24、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出光区域无交叠。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是相互独立制备的。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边缘的交叠边界线长度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对应所述第一导光结构的最大外径的1/4;和/或,

27、所述凹凸曲面任意外切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100°和/或,

28、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光层的最大厚度大于2微米;和/或,

29、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光层的厚度范围为2至20微米;和/或,

30、所述第二导光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56至1.86;和/或,

31、所述第一导光结构的透光率大于90%;和/或,

32、所述第一导光层包括丙烯酸类材料或含硅材料;和/或,

33、所述第二导光层包括环氧类材料,所述第二导光层还包括环氧与含硅材料、丙烯酸类材料和散射粒子的混合材料,所述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锆和氧化钛;和/或,

34、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是通过真空对位压合工艺相对贴合的。

3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36、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3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凹凸曲面形成第一导光结构,结合第一导光层与第二导光层的折射率差异设置,可以起到改变子像素出射光线光路的作用,可以将大视角出射光线聚拢至正视角出射的方向出射,或者聚拢至趋于正视角出射方向出射,可以提高子像素出射光线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不会造成功耗的升高。另外,第一导光结构分布在子像素的出光区域边缘,可以将从出光区域边缘出射的光线进行汇聚,可以避免边缘光线引起混色,提高色纯度,改善色偏,还可以将边缘出射容易被浪费的光线矫正至小视角出射,提高光取出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在不改变发光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显示面板的光取出效率。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滤光层和至少两层导光层,至少两层所述导光层的连接表面包括凹凸曲面,所述凹凸曲面两侧的两层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凹凸曲面用于形成多个第一导光结构;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层,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导光层位于所述滤光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的出光区域的边缘存在交叠。

技术研发人员:于东慧,赵梦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