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8162发布日期:2023-11-06 16:3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和发热量都日益增大,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大功率变压器、led组件和激光发生器组件等设备,其大功率发热元器件的局部发热功率极大,传统的散热装置难以满足其散热需求,一旦电子元器件的温度过高,就会提前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电子设备直接烧毁。

2、对于此类热源集中的大功率设备,通常是采用平板热管来带走热量,例如在现有专利中(公开号为:cn 102970851 b,公开日为:20150722)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设计,其通过在热管上安装复数散热鳍片,复数散热鳍片用于加大热管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实现快速散热,但是这些装置通常结构复杂、重量大、体积大的缺陷,而且外界的空气一般处于静止的状态,需要另外再加装散热风扇,使用不方便,而且适应性较差。

3、现有专利中(公开号为:cn 206131846 u,公开日为:20170426)还公开了复合双金属免切涂一次成型散热管,其通过在热管上设置分段的螺旋翅片来实现散热,但是翅片周围的空气依旧是静止的,需要另外加装散热风扇,长时间使用后仍旧容易积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提供了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液冷筒,所述液冷筒的前端向内缩窄且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所述液冷筒的内壁和所述热管本体的外壁之间相互隔开设置;所述热管本体的后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散热边,所述散热边呈螺旋形状布置在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所述散热边设置在所述液冷筒内;所述液冷筒前端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水冷入口,所述水冷入口通入所述液冷筒和所述热管本体之间的间隙处,所述液冷筒的后端一体成型设置有水冷出口,所述水冷出口和所述热管本体的后端相互隔开设置。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冷筒的所述水冷入口处一体成型设置有加固筒,所述水冷入口通过所述加固筒通入所述液冷筒设置,所述加固筒设置在所述散热边的左侧,所述加固筒的径向和所述散热边的螺旋方向相互重合设置。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冷筒的后端向内收窄成型有过渡锥面,所述过渡锥面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水冷出口和所述液冷筒之间,所述热管本体的后端设置在所述过渡锥面的内侧。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管本体的前端延伸出所述液冷筒设置,所述热管本体的前端一体成型设置有扁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冷筒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沉头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冷筒和所述热管本体之间的间隙宽度是所述散热边宽度的1.5-2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在热管本体的外侧设置液冷筒,液冷筒与热管本体相互一体成型,具有占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适用范围广;

10、2、液冷筒能够罩住热管本体外侧的散热边,液冷筒呈螺旋结构布置,将冷却液接入到水冷入口处,液冷筒内的冷却液会根据散热边进行导向,让冷却液在液冷筒内形成旋涡带走热管本体的热量;

11、3、水冷出口用于输出冷却液,冷却液经过冷却后再循环输入到水冷入口处,进而实现快速散热的效果;

12、4、散热边不会裸露在空气中,避免出现积灰的现象,方便后续的清理和维护。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包括热管本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筒的所述水冷入口处一体成型设置有加固筒,所述水冷入口通过所述加固筒通入所述液冷筒设置,所述加固筒设置在所述散热边的左侧,所述加固筒的径向和所述散热边的螺旋方向相互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筒的后端向内收窄成型有过渡锥面,所述过渡锥面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水冷出口和所述液冷筒之间,所述热管本体的后端设置在所述过渡锥面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本体的前端延伸出所述液冷筒设置,所述热管本体的前端一体成型设置有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筒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沉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筒和所述热管本体之间的间隙宽度是所述散热边宽度的1.5-2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涉及散热器设计领域,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液冷筒,所述液冷筒的前端向内缩窄且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所述液冷筒的内壁和所述热管本体的外壁之间相互隔开设置;所述热管本体的后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散热边,所述散热边呈螺旋形状布置在所述热管本体的外侧,所述散热边设置在所述液冷筒内;所述液冷筒前端的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水冷入口,所述液冷筒的后端一体成型设置有水冷出口;对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液能够形成旋涡带走热量,具有散热快、体积小、重量小、不会积灰、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梁立华,赵家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区禄子浩空调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