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1860发布日期:2023-11-17 17:5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制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氢制取,特别涉及一种制氢系统。


背景技术:

1、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制氢设备包括冷却塔。为维持电源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设置电源冷却设备,对电源设备进行冷却,使电源设备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2、如何保障制氢系统低成本可靠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还包括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液冷板、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接触,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通过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和加热器,所述旁通管路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液冷板并联,所述加热器连在所述旁通管路上。

3、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连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换热器并联。

4、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的各个阀件通信连接,以控制各个阀件启闭。

5、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在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在所述液冷板的出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的出液侧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和出液侧压差从而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6、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布置在第二循环管路上,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液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泄漏。

7、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毛细管和液位传感探头,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位传感探头。

8、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所述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源设备的电源外壳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电源外壳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检测器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当前工况下电源外壳内部是否会产生凝露

9、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源外壳内部的加温机和/或除湿机和/或风扇。

10、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底部,用于收集自所述换热器滴落的凝露。

11、本申请,利用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工艺介质给冷却液降温,这样可以降低制氢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让工艺介质和冷却液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这样工艺介质和冷却液既实现了相互换热,又通过换热器实现了物理隔离,避免了工艺介质侧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冷却液侧,一般工艺介质侧的压力较大,如果直接作用到冷却液侧,会导致冷却液侧存在极大的泄漏风险,因此,降低了冷却液侧的泄漏风险,保障了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



技术特征:

1.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201)、液冷板(217)、第一循环管路(202)和第二循环管路(203),所述液冷板(217)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302)接触,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与所述液冷板(217)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通过所述换热器(201)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208)和加热器(209),所述旁通管路(208)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上并与所述液冷板(217)并联,所述加热器(209)连在所述旁通管路(20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208),所述旁通管路(208)连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上并与所述换热器(201)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的各个阀件通信连接,以控制各个阀件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连在所述液冷板(217)的进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217)的进液侧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11)连在所述液冷板(217)的出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217)的出液侧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液冷板(217)的进液侧和出液侧压差从而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液位传感器(212),所述液位传感器(212)布置在第二循环管路(203)上,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内的液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212)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212)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泄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212)包括毛细管(212a)和液位传感探头(212b),所述毛细管(212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位传感探头(212b)。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213)和检测器(214),所述温度传感器(213)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内的冷却液温度;所述检测器(214)设置在所述电源设备的电源外壳(301)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电源外壳(30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13)和所述检测器(214)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213)和所述检测器(214)的检测结果判断当前工况下电源外壳(301)内部是否会产生凝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源外壳(301)内部的加温机和/或除湿机和/或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集液器(215),所述集液器(215)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1)底部,用于收集自所述换热器(201)滴落的凝露。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液冷板、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接触,所述换热器内部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本申请,可以降低制氢系统的运行成本并保障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龚胜伟,江才,刘晓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