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1942发布日期:2023-11-17 17:5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


背景技术:

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下雪无法及时清除,易结冰堆积,加重承载物的负荷,进而容易形成危害,为避免这些危险的产生,需要加热电缆进行加热,避免积雪过厚和结冰堆积。如房屋顶保持天沟的通畅,及时将屋面融雪排走,防止结冰现象,在不影响建筑物的功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屋面积雪过厚,而产生屋面变形、渗水甚至裂缝等现象,可以减少因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对建筑物结构和支撑的腐蚀,防止建筑物形成冰挂,避免高层建筑的冰挂坠落,造成伤害的危险等。

2、而现有普通加热电缆都是采用的金属丝进行发热,金属丝发热电缆长期使用易老化腐蚀,使用寿命不长,通常使用寿命在1-3年,使得电缆发热效率大大下降,同时由于金属丝发热电缆的热转化率较低、启动电流大、具有电磁辐射大等,容易对人们造成危害;例如公开号为cn104812113a的一种耐高温感应加热电缆,包括多束金属丝,该发明就是用金属丝进行发热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以解决电缆能加热的同时电缆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包括耐热缆芯,所述耐热缆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耐热线芯,所述耐热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和内耐火带,所述耐热缆芯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加热层、绝缘层和外护套,所述加热层包括等节距设置的加热节,所述加热节包括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体接触设置。

3、可选的,两个所述导体间距1.5mm平行放置。

4、可选的,所述内护套上开设有多对与所述加热节配合设置的通槽,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与所述导体接触设置。

5、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外护套之间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外侧等角度固定设置有多个限制凸起,所述外护套内侧壁设置有容纳所述限制凸起的容纳槽,所述限制凸起两侧均通过弹性弹簧与所述外护套内侧壁连接。

6、可选的,所述导体为第五类铜导体或第五类镀锡铜导体。

7、可选的,所述内耐火带和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均为陶瓷化硅橡胶带。

8、可选的,所述内护套为陶瓷化硅橡胶护套。

9、可选的,所述外护套为铝管套。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本电缆通过等节距设置的加热节,提高加热效率,多个加热节并联设置,采用加热节在实现电缆加热的同时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热缆芯,所述耐热缆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耐热线芯,所述耐热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1)和内耐火带(2),所述耐热缆芯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3)、加热层(4)、绝缘层(5)和外护套(6),所述加热层(4)包括等节距设置的加热节,所述加热节包括碳纤维发热丝(8),所述碳纤维发热丝(8)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体(1)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体(1)间距1.5mm平行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3)上开设有多对与所述加热节配合设置的通槽(7),所述碳纤维发热丝(8)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7)与所述导体(1)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与所述外护套(6)之间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外侧等角度固定设置有多个限制凸起,所述外护套(6)内侧壁设置有容纳所述限制凸起的容纳槽,所述限制凸起两侧均通过弹性弹簧与所述外护套(6)内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第五类铜导体(1)或第五类镀锡铜导体(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耐火带(2)和所述绝缘层(5)的材料均为陶瓷化硅橡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3)为陶瓷化硅橡胶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6)为铝管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加热电缆,包括耐热缆芯,所述耐热缆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耐热线芯,所述耐热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和内耐火带,所述耐热缆芯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加热层、绝缘层和外护套,所述加热层包括等节距设置的加热节,所述加热节包括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体接触设置。本电缆通过等节距设置的加热节,提高加热效率,多个加热节并联设置,采用加热节在实现电缆加热的同时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岭,巫志,谢太阶,崔志,王良雨,朱家生,巫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