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筒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1026发布日期:2023-11-17 14:1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筒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直筒发热体。


背景技术:

1、电机热一般采用加热体与换热液隔离的方式,电发热体通过铜或者铝合金的壳体对换热液进行加热;

2、传统加热体采用ptc半导体发热体,存在着以下问题:

3、1、寿命短;2、耗能功率会慢慢衰减,所以造成耗电;3、带磁性所以工作时有噪音;4、启动时需要大功率,高电压,电流特别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器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筒发热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筒发热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换热水道;

3、壳体外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槽;

4、电发热管,安装在安装槽内;

5、外盒,安装在壳体的外侧,并在外盒和壳体之间安装隔热层;

6、所述外盒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

7、所述换热水道两端的壳体上设有接头,接头从固定支架伸出。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弓形状。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所述外盒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

10、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水道内壁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凸肋。

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个数为12个。

12、进一步地,其中一侧的固定支架上加工有与电发热管对应的通孔。

13、进一步地,所述电发热管每两个为一组,每组电发热管同侧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零线和火线连接;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

14、进一步地,所述电发热管每四个一组,按顺时针计,第1、3、5、7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第2、4、9、11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第6、8、10、12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u型槽;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隔热棉内壁加工有与u型槽对应的凸起。

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铝合金制成,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申请采用氧化铝陶瓷发热管替换现有的ptc半导体发热体,并对发热体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了ptc半导体工作寿命短的问题,又解决了工作过程中的功率下降而造成耗能费电的问题,电发热管启动时电流与正常工作的电流是一样的,没有瞬间电流。ptc半导体在工作时有电感产生,所以有噪音,而电发热管则没有噪音。

19、壳体可以将电发热管与水分隔开,实现水电分离,在常用使用环境下,电发热管功率几乎无衰减,氧化处理后的壳体及换热水道几乎不会腐蚀,环绕式的电发热管传热面积大,不易结垢。

20、隔热层可以有效阻止与环境的热交换;

21、换热水道内的凸肋可以增加与换热液的接触面积,换热更加迅速。



技术特征:

1.一种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换热水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弓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所述外盒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道内壁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个数为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侧的固定支架上加工有与电发热管对应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管每两个为一组,每组电发热管同侧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零线和火线连接;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管每四个一组,按顺时针计,第1、3、5、7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第2、4、9、11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第6、8、10、12个电发热管的火线端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u型槽;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隔热棉内壁加工有与u型槽对应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铝合金制成,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直筒发热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换热水道;壳体外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槽;电发热管,安装在安装槽内;外盒,安装在壳体的外侧,并在外盒和壳体之间安装隔热层;外盒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换热水道两端的壳体上设有接头,接头从固定支架伸出。解决了工作过程中的功率下降而造成耗能费电的问题,电发热管启动时电流与正常工作的电流是一样的,没有瞬间电流。电发热管没有噪音。氧化处理后的壳体及换热水道几乎不会腐蚀,环绕式的电发热管传热面积大,不易结垢。隔热层可以有效阻止与环境的热交换;换热水道内的凸肋可以增加与换热液的接触面积,换热更加迅速。

技术研发人员:罗龙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热隆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