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8963发布日期:2023-11-30 06:0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机控制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机控制器,尤其涉及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电动汽车的整车电磁环境中,电驱动系统因其工作具有大电流和高开关频率的特性,会形成很强的电磁干扰,通过传导和空间辐射给整车电磁兼容性能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直流母线上的强电磁干扰,在直流母线侧通常会选用电容与磁环,配置不同的拓扑结构,并通过机械结构集成为滤波模块安装于控制器壳体中,以实现对功率器件的开关噪声进行滤波。但是,常有发生开发人员关注于滤波器的拓扑设计和参数的选取,而忽略滤波器在腔体中的不合理布局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从而导致在许多产品中即使使用了较多的滤波器件,却仍然存在零部件或是整车失效的现象。

2、随着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的产品发展趋势,经常会牺牲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或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增加许多冗余的设计。相关技术中,滤波器与功率开关器件置于同一腔体中,且距离较近,存在电磁干扰耦合的风险;并且,所有器件在同一腔体内平铺布置,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母线电容、功率模块和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母线电容和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滤波组件与所述母线电容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电连接。

3、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的朝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邻布置。

4、可选地,所述母线电容具有第一输入导电排,所述滤波组件具有输出导电排,所述第一输入导电排与所述输出导电排焊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导电排包括并排布置的正极导电排和负极导电排,所述正极导电排和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设有绝缘件。

6、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母线电容以及所述功率模块之间设有屏蔽板,所述壳体的边缘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设有低压插接件,所述低压插接件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二开口电连接至车身线束母端。

7、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沿所述低压插接件的周向设有多个导电弹片,所述壳体上沿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设有隔筋,所述导电弹片抵接于所述隔筋。

8、可选地,所述隔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边沿处。

9、可选地,所述屏蔽板的端部与所述隔筋相接触。

10、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滤波组件具有第二输入导电排,所述第二输入导电排配置成穿过所述第三开口电连接至电池包。

11、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母线电容并排布置在所述第一腔体。

12、可选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腔体的盖板。

1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控制器。

1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对滤波组件与母线电容以及功率模块进行了分仓布置,将滤波组件置于独立的腔体内,且与干扰源之间的空间电磁干扰仅有第一开口这一个路径,杜绝了干扰旁路滤波器串扰至端口的现象,可以最大化地保障滤波组件的滤波性能。并且,在壳体的尺寸不增加的情况下,集成了滤波组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因此,该电机控制器能够兼顾重量体积以及电磁兼容性能的问题。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母线电容、功率模块和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母线电容和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滤波组件与所述母线电容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的朝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邻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具有第一输入导电排,所述滤波组件具有输出导电排,所述第一输入导电排与所述输出导电排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导电排包括并排布置的正极导电排和负极导电排,所述正极导电排和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设有绝缘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母线电容以及所述功率模块之间设有屏蔽板,所述壳体的边缘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设有低压插接件,所述低压插接件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二开口电连接至车身线束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沿所述低压插接件的周向设有多个导电弹片,所述壳体上沿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设有隔筋,所述导电弹片抵接于所述隔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边沿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板的端部与所述隔筋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滤波组件具有第二输入导电排,所述第二输入导电排配置成穿过所述第三开口电连接至电池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母线电容并排布置在所述第一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腔体的盖板。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和车辆,其中,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母线电容、功率模块和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母线电容和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所述滤波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滤波组件与所述母线电容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电连接。这样,对滤波组件与母线电容以及功率模块进行分仓布置,将滤波组件置于独立的腔体内,且与干扰源之间的空间电磁干扰仅有第一开口这一个路径,能最大化地保障滤波组件的滤波性能。并且,在壳体的尺寸不增加的情况下,集成了滤波组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星,叶盛,施春富,王久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