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工作组及电气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5112发布日期:2024-04-18 20:48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工作组及电气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气换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工作组及电气机柜。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在苛刻环境下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产品设计端,高防护的机柜开发日益紧迫。以往设备柜的开发中,多采用铝箔式芯体的空气换热器。但随着产品功率等级的不断提升,机柜尺寸越做越小,目前的铝箔式芯体的空气换热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机柜的换热需求。

2、综上所述,如何提升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工作组及电气机柜,以提升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包括:

4、外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外界环境气流循环流通;

5、内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

6、至少一个微通道换热芯体,包括呈换热布置且流路上互不相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配置为所述外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所述第二通路配置为所述内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

7、其中,所述外循环风道和所述内循环风道相互独立循环流通。

8、可选地,所述外循环风道通过外循环风机与机柜的外界环境气流循环流通,所述内循环风道通过内循环风机与机柜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

9、其中,所述外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循环风道内或设置于所述机柜的外侧;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内循环风道内或所述机柜的内侧。

10、可选地,所述外循环风道包括外循环集风腔,所述外循环集风腔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组合以形成所述外循环风道。

11、可选地,所述外循环集风腔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二端与外界环境连通;

12、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二端这两者中的一者为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

13、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所述外循环集风腔的两侧。

14、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的第一通路的两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风口,另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二风口;

15、其中,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这两者中的一者为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

16、可选地,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第一内循环集风腔和第二内循环集风腔,所述第二通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与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设置有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环境连通的第一内循环风口,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设置有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环境连通的第二内循环风口;

17、其中,所述第一内循环风口和所述第二内循环风口这两者中的一者为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

18、可选地,所述内循环风道通过内循环风机与机柜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且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和/或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和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这两者中的一者布置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上部,另一者布置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下部。

20、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包括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和至少一个微通道换热芯体,其中,外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外界环境气流循环流通;内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微通道换热芯体,包括呈换热布置且流路上互不相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配置为外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第二通路配置为内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并且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相互独立循环流通。该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微通道换热芯体包括呈换热布置且流路上互不相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配置为外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第二通路配置为内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因此,在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相互独立循环流通的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能够通过微通道换热芯体实现换热,相比于传统的铝箔式芯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芯体的换热面积大幅提升,可在同体积下能够实现更高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了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微通道换热芯体的制造工艺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久。

2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机柜,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由于前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上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电气机柜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工作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由于前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换热器工作组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3、可选地,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在机柜的侧部自上而下依次布置。

24、可选地,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布置位置与所述机柜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多个装载仓室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装载仓室的布置位置相对应。

25、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内循环风道的气流循环方向相反。

26、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由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对拼组合而成;

27、所属同一工作单元的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内循环风道共用一个进风腔室;或,所属同一工作单元的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内循环风道共用一个出风腔室。

2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机柜,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换热器工作组。由于前述换热器工作组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上述换热器工作组的电气机柜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道(11)通过外循环风机(110)与机柜(2)的外界环境气流循环流通,所述内循环风道(12)通过内循环风机(120)与机柜(2)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道(11)包括外循环集风腔(111),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与所述第一通路(131)连通组合以形成所述外循环风道(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通路(131)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路(131)的第二端与外界环境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1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1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微通道换热芯体(13)的第一通路(131)的两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风口,另一个所述外循环集风腔(111)设置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二风口;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2)包括第一内循环集风腔(121)和第二内循环集风腔(122),所述第二通路(132)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121)与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122),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121)设置有与所述机柜(2)的内部环境连通的第一内循环风口(1211),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122)设置有与所述机柜(2)的内部环境连通的第二内循环风口(12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2)通过内循环风机(120)与机柜(2)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且所述内循环风机(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121)和/或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12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循环集风腔(121)和所述第二内循环集风腔(122)这两者中的一者布置于所述外循环风道(11)的上部,另一者布置于所述外循环风道(11)的下部。

10.一种电气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

11.一种换热器工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工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在机柜(2)的侧部自上而下依次布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工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的布置位置与所述机柜(2)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多个装载仓室(21)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装载仓室(21)的布置位置相对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工作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的内循环风道(12)的气流循环方向相反。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工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3)由两个所述机柜用空气换热器(1)对拼组合而成;

16.一种电气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工作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柜用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工作组及电气机柜,包括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和至少一个微通道换热芯体,其中,外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外界环境气流循环流通;内循环风道用于与机柜的内部环境气流循环流通;微通道换热芯体,包括呈换热布置且流路上互不相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配置为外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第二通路配置为内循环风道的流经路径,并且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相互独立循环流通。该机柜用空气换热器,可在同体积下能够实现更高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了机柜用空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黄彭发,魏世民,汪晓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