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9876发布日期:2023-12-14 08:2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1、轮毂旋压是将金属板材通过旋压机器进行加工,使平面的金属板材转化为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车辆轮毂的一种金属加工技术,其可制造出形状复杂、轻量化、坚固耐用的轮毂,相较于传统的铸造或模压工艺,轮毂旋压工艺的实施可减少材料浪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轮毂旋压工艺中,需要对轮毂进行预热和恒温控制,以降低轮毂的轧制难度。目前,行业内多通过乙炔焰对轮毂进行加热,在采用乙炔焰加热时,易出现因作业人员操作不当进而引燃厂房内其他设备或装置的情况,对厂房内的财物以及人员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厂房内的安全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操作安全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

2、一种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包括:

3、控制箱组件,所述控制箱组件包括主机柜以及设置在主机柜一边侧的副机柜,所述副机柜的高度高于主机柜的高度,所述主机柜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工位;

4、抓料机构,所述抓料机构沿主机柜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主机柜上并用于抓取轮毂来料;

5、至少一个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悬置于加热工位的上方并与副机柜上邻近主机柜的一侧面连接,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包括可相对副机柜升降的安装架、驱动所述安装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在安装架末端并朝向加热工位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底部设有与加热箱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轮廓形状与轮毂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且开口的内径大于轮毂的最大外径,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设有感应线圈,在加热箱罩设加热工位内的轮毂时,感应线圈与轮毂产生电磁感应并加热轮毂;

6、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收容于主机柜或副机柜并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和感应线圈电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料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抓持板和第二抓持板,所述第一抓持板与第二抓持板之间距离可调,且第一抓持板与第二抓持板合围形成用于装夹轮毂的装夹区。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料机构还包括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加热工位两边侧的两根第一导轨、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两块安装板、固定在每块安装板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块,每块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内转动插装有一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远离第一内螺纹套筒的一端设有与第一丝杆驱动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抓持板固定在一安装板上,第二抓持板固定在另一安装板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料机构还包括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主机柜上表面并驱动第一抓持板靠近或远离第二抓持板的第一伸缩驱动件以及驱动第二抓持板靠近或远离第一抓持板的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收容于副机柜内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丝杆、转动套接在第二丝杆上的第二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穿过副机柜的外壳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机柜上邻近主机柜的一面开设有对应升降驱动机构的升降口,副机柜上于升降口的外边缘相对设置两根第二导轨,所述安装架上朝向副机柜的一侧设有一一对应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导块。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还包括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且位于加热箱上方以检测加热工位内轮毂有无的至少一个第一物料传感器、位于加热箱的一侧并固定在加热箱外表面以检测加热箱内腔轮毂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物料传感器,第一物料传感器和第二物料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加热箱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一物料传感器的光信号通过的第一检测口,加热箱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二物料传感器的光信号通过的第二检测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开口的边缘设置,且感应线圈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开口面积,感应线圈用于从轮毂外表面向轮毂内表面加热。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居中设置在加热箱内且位于开口的上方,感应线圈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面积,感应线圈用于从轮毂内表面向轮毂外表面加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开口的边缘设置且其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开口面积的第一线圈、居中设置在加热箱内且其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面积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底部的高度高于第一线圈底部的高度。

1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通过通电感应线圈对轮毂的电磁感应热效应,实现对轮毂的加热,该过程中,无明火产生,且仅当轮毂进入加热箱内且轮毂与感应线圈对准后,通电的加热线圈才能与轮毂产生电磁感应现象,避免了作业人员将其他非金属感应体放入加热箱引起的误加热问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抓持板和第二抓持板,所述第一抓持板与第二抓持板之间距离可调,且第一抓持板与第二抓持板合围形成用于装夹轮毂的装夹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构还包括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加热工位两边侧的两根第一导轨、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两块安装板、固定在每块安装板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块,每块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内转动插装有一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远离第一内螺纹套筒的一端设有与第一丝杆驱动连接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抓持板固定在一安装板上,第二抓持板固定在另一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构还包括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主机柜上表面并驱动第一抓持板靠近或远离第二抓持板的第一伸缩驱动件以及驱动第二抓持板靠近或远离第一抓持板的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收容于副机柜内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丝杆、转动套接在第二丝杆上的第二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穿过副机柜的外壳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柜上邻近主机柜的一面开设有对应升降驱动机构的升降口,副机柜上于升降口的外边缘相对设置两根第二导轨,所述安装架上朝向副机柜的一侧设有一一对应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导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还包括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且位于加热箱上方以检测加热工位内轮毂有无的至少一个第一物料传感器、位于加热箱的一侧并固定在加热箱外表面以检测加热箱内腔轮毂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物料传感器,第一物料传感器和第二物料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加热箱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一物料传感器的光信号通过的第一检测口,加热箱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二物料传感器的光信号通过的第二检测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开口的边缘设置,且感应线圈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开口面积,感应线圈用于从轮毂外表面向轮毂内表面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居中设置在加热箱内且位于开口的上方,感应线圈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面积,感应线圈用于从轮毂内表面向轮毂外表面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开口的边缘设置且其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开口面积的第一线圈、居中设置在加热箱内且其围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小于开口面积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底部的高度高于第一线圈底部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操作安全的轮毂旋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有主机柜和副机柜组成且主机柜上设有至少一个加热工位的控制箱组件、滑动设置在主机柜上的抓料机构、至少一个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控制整机工作的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悬置于加热工位的上方并与副机柜上邻近主机柜的一侧面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包括可相对副机柜升降的安装架、驱动安装架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在安装架末端并朝向加热工位的加热箱,加热箱底部设有连通加热箱内腔的开口,开口的内径大于轮毂的最大外径,加热箱的内腔设有感应线圈,在加热箱罩设加热工位内的轮毂时,感应线圈与轮毂产生电磁感应并加热轮毂。

技术研发人员:莫勇,韩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诸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