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8315发布日期:2023-11-29 22:1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具体为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


背景技术:

1、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是现有微模块化数据中心组成部分之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1177786.1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微模块数据中心,包括机柜、空调、监控主机、配电单元、usp、电池包、温湿度传感器、烟感和风扇,机柜包括支撑架、侧板、顶板、底板、前门和后门,前门上设有触摸显示屏,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氛围灯和理线板,氛围灯靠近前门,理线板靠近后门,温湿度传感器、烟感和风扇均安装在顶板上,空调安装在底板上,监控主机位于空调的上方,配电单元位于监控主机的上方,usp和电池包位于配电单元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将供配电、制冷、监控、消防和布线等多个子系统全部集成在一个机柜内,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满足客户小型化定制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教育、政府、医院等需求场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数据部署。

2、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1140937.x一种微模块机柜的一体化ups装置,包括分柜本体,在所述分柜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装模块,在所述安装模块的内部设置有上部支架板和下部支架板,在所述上部支架板和所述下部支架板之间配合有分隔板,所述上部支架板和所述下部支架板之间通过所述分隔板分割成两个以上的互不相通的安装室,在所述安装室内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上部支架板与所述安装模块之间形成一个走线用的走线室,所述下部支架板与所述安装模块之间形成通风槽,所述分柜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前部端盖;本装置可以有效的归纳接线,方便安装和后期检修,同时本装置通过设置分柜本体便于与模块化机柜进行配装。

3、但上述两件专利中的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微模块的型号种类繁多,而装置内部用于承载微模块的承载支架的尺寸与结构一般固定,导致无法对承载支架上的安装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存在空间浪费,且受装置内部承载支架的结构限制,微模块之间的位置大多不可变动,使得微模块安装不便、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包括柜体,柜体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两个承载板架,两个承载板架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四组间距调节部件,两个承载板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安装板,两个承载板架与柜体的内部左右两侧侧壁之间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第一承载安装板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的安装位置可上下调整,第一承载安装板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纳线部件,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二纳线部件。

4、优选地,柜体的内部上、下两侧侧壁上对应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内置槽、两个移动导槽,同侧侧壁上的内置槽与移动导槽前后并排分布,两个承载板架的上、下两端对应滑动连接于两个移动导槽内,两个内置槽内对应设置有两个条形调节卡齿,四组间距调节部件对应与两个条形调节卡齿匹配卡合。

5、优选地,四组间距调节部件均包括开设在承载板架上的安装槽、滑装于安装槽内且与条形调节卡齿配合的调节卡块,调节卡块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

6、优选地,调节卡块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拉动凸边。

7、优选地,两个承载板架的两侧侧壁以及柜体的内部左右两侧侧壁上均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安装导槽,每个安装导槽上均设置有向下竖直分布的两个安装卡槽。

8、优选地,第一承载安装板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对应设置有四个安装卡块,四个安装卡块的尺寸与安装导槽以及安装卡槽的尺寸适配,前后同侧的两个安装卡块之间的间距与每个安装导槽上的两个安装卡槽之间的间距适配。

9、优选地,第一纳线部件与第二纳线部件均包括连接座、与连接座连接且沿前后方向分布的下纳线座、铰接在下纳线座侧边的上纳线座、设置在下纳线座与上纳线座的贴合座壁上的磁条,第一纳线部件中的连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安装板上,第二纳线部件中的连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二承载安装板上。

10、优选地,下纳线座与上纳线座呈半圆筒状结构。

11、优选地,柜体的后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且尺寸与下纳线座半径尺寸适配的穿线孔。

12、优选地,柜体的顶部、底端对应设置有通风口。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通过设置的间距调节部件、移动导槽、条形调节卡齿,使得承载板架的位置能够移动调节,以及通过设置若干组安装导槽,使得承载安装板的安装位置可调,实现了能够根据所需安装的智能微模块的型号尺寸进行自适应调整其安装位置,实现了对承载支架上的安装空间进行有效利用,避免了空间浪费,以及解决了微模块安装不便的问题;其次,通过设置由可组成完整的圆筒状纳线座的下纳线座、上纳线座以及磁条和其对应位置的穿线孔,使得能够对每个智能微模块的接线进行单独收纳,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微模块的接线集中在一起,从而造成的接线麻烦、错接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两个承载板架(2),两个承载板架(2)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四组间距调节部件,两个承载板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安装板(3),两个承载板架(2)与柜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侧壁之间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4),第一承载安装板(3)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4)的安装位置可上下调整,第一承载安装板(3)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纳线部件,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4)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二纳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柜体(1)的内部上、下两侧侧壁上对应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内置槽(5)、两个移动导槽(6),同侧侧壁上的内置槽(5)与移动导槽(6)前后并排分布,两个承载板架(2)的上、下两端对应滑动连接于两个移动导槽(6)内,两个内置槽(5)内对应设置有两个条形调节卡齿(7),四组间距调节部件对应与两个条形调节卡齿(7)匹配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间距调节部件均包括开设在承载板架(2)上的安装槽(8)、滑装于安装槽(8)内且与条形调节卡齿(7)配合的调节卡块(9),调节卡块(9)与安装槽(8)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卡块(9)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拉动凸边(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承载板架(2)的两侧侧壁以及柜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侧壁上均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安装导槽(12),每个安装导槽(12)上均设置有向下竖直分布的两个安装卡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承载安装板(3)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4)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对应设置有四个安装卡块(14),四个安装卡块(14)的尺寸与安装导槽(12)以及安装卡槽(13)的尺寸适配,前后同侧的两个安装卡块(14)之间的间距与每个安装导槽(12)上的两个安装卡槽(13)之间的间距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纳线部件与第二纳线部件均包括连接座(15)、与连接座(15)连接且沿前后方向分布的下纳线座(16)、铰接在下纳线座(16)侧边的上纳线座(17)、设置在下纳线座(16)与上纳线座(17)的贴合座壁上的磁条(18),第一纳线部件中的连接座(15)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安装板(3)上,第二纳线部件中的连接座(15)固定连接于第二承载安装板(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纳线座(16)与上纳线座(17)呈半圆筒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柜体(1)的后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且尺寸与下纳线座(16)半径尺寸适配的穿线孔(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柜体(1)的顶部、底端对应设置有通风口(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微模块一体化机柜装置,包括柜体,柜体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两个承载板架,两个承载板架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四组间距调节部件,两个承载板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安装板,两个承载板架与柜体的内部左右两侧侧壁之间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第一承载安装板以及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的安装位置可上下调整,第一承载安装板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纳线部件,两个第二承载安装板的后侧板体上设置有第二纳线部件。本技术避免了空间浪费,以及解决了微模块安装不便的问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微模块的接线集中在一起,从而造成的接线麻烦、错接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丁波,陈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松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