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2031发布日期:2024-02-02 21:4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脉冲震荡电路,具体涉及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


背景技术:

1、振荡电流是一种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发生变化的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脉冲震荡电路一般采用芯片ne555加阻容和开关管驱动变压器实现升压。

2、然而,在一些便携或者佩戴式需要单节锂电供电的小型产品,采用ne555的方案就不适合。因为单节锂电充满电是4.2v,而一般的ne555资料显示最小工作电压在4.5v,如果采用ne555就要增加升压芯片,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并且增加pcb板的面积,难以实现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具有满足单节锂电供电的需求,并且只需少量的阻容加一个三极管实现了脉冲功能,成本极低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变压器tr1,变压器tr1的2脚为vcc输入端,变压器tr1的1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gnd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r1的3脚连接,变压器tr1的4脚和5脚与振荡电路连接。

3、进一步地,振荡电路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其中,电容c1的一端与变压器tr1的5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变压器tr1的4脚连接。

4、进一步地,振荡电路还包括电容c3和二极管d2,其中,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

5、进一步地,vcc输入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

6、进一步地,三极管q1为npn型。

7、为了起到加速充放电的作用,提高开关速度,进一步地,电阻r1的阻值大于电阻r2的阻值。电阻r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经变压器tr1的2脚、1脚电阻r1和电阻r2给电容c4充电,当电容c4的电压升到三极管q1的基极导通电压时,三极管q1导通,电容c4通过电阻r2、电阻r1和变压器tr1泄放电流,当电容c4电压低于三极管q1基极的导通电压时,三极管q1截止,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脉冲振荡电路,具有满足单节锂电供电的需求,并且只需少量的阻容加一个三极管实现了脉冲功能,成本极低的特点;

10、2、本实用新型在电阻r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因电阻r1的阻值一般取值比较大,因此在电阻r1的两端并联电容c2可以起到一个加速充放电的作用,从而提高开关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tr1,变压器tr1的2脚为vcc输入端,变压器tr1的1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gnd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r1的3脚连接,变压器tr1的4脚和5脚与振荡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其中,电容c1的一端与变压器tr1的5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变压器tr1的4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电路还包括电容c3和二极管d2,其中,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cc输入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阻值大于电阻r2的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低成本的负离子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变压器TR1,变压器TR1的1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GND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R1的3脚连接,变压器TR1的4脚和5脚与振荡电路连接。本技术具有满足单节锂电供电的需求,并且只需少量的阻容加一个三极管实现了脉冲功能,成本极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国,徐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烯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