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冷却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8609发布日期:2024-03-13 20:5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控制装置、冷却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冷却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多,控制器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而控制器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及时对控制器进行散热,否则会影响整车的正常行驶。

2、现有的控制器一般设有传热件和导热硅脂,电路板及igbt(insulate-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粘在其表面的导热硅脂上,导热硅脂将热量传递到传热件,传热件再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液中,最后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将热量带走。

3、此种控制器存在着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旨在提高控制装置的散热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装置,包括:

3、电气组件;以及

4、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电气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出液口用于供所述冷却液离开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冷却液为非导电介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部浸没所述电气组件。

5、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为电机油或电子冷却液。

6、可选地,所述电气组件包括:

7、基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部;

8、电路板,设于所述基板,所述冷却液浸没所述基板和所述电路板。

9、可选地,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冷却液浸没所述晶体管。

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11、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上述的控制装置;

12、驱动装置,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以及

13、散热装置,设有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三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和所述进液口,所述冷却液自所述第三收容腔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回到所述第三收容腔。

14、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15、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二收容腔;以及

16、运动组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内部以提供驱动力,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内部浸没所述运动组件。

17、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有所述第三收容腔。

18、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换热件的一侧以驱使空气流经所述换热件。

19、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液体泵,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液体泵的驱使而流动,所述液体泵设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之间,或所述液体泵设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之间。

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的控制器包括电气组件和第一壳体,电气组件和相关零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相关零部件;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可以收容电气组件和冷却液,冷却液为非导电的冷却介质。将电气组件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一方面起到对电气组件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冷却液将电气组件浸没,使得电气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到冷却液中,并且被冷却液带走,电气组件的散热路径短,提高了电气组件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从而保证电气组件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气组件控制相关零部件时的稳定性,延长电气组件的寿命,进而延长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为电机油或电子冷却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冷却液浸没所述晶体管。

5.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有所述第三收容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换热件的一侧以驱使空气流经所述换热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液体泵,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液体泵的驱使而流动,所述液体泵设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之间,或所述液体泵设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控制装置、冷却系统和车辆,其中,控制装置包括:电气组件;以及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电气组件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第一壳体还设有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供冷却液进入第一收容腔,出液口用于供冷却液离开第一收容腔,冷却液为非导电介质,冷却液在第一收容腔的内部浸没电气组件。本技术技术方案提高了控制装置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华,张跃军,王强,金殿波,郭科,罗明,栗松岩,陈振武,翟晓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