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9245发布日期:2024-08-21 11:4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频控制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建设,变频电器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及工业应用中越来越多,例如,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变频冰箱,工业上的变频电机等,其内其要使用变步控制器,该变频控制器作为变频电机的必要部件,对于变频电机的驱动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2、目前的变频器,特别是用于循环增压系统水泵的变频器,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一般直接在塑料壳中直接封装变频电路板,其密封性不好,不具有防水功能,特别是循环增压系统水泵的应用场驱动景中,该变频设备和变频器设置在户外,容易损坏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其能够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散热性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包括:金属底盒,其具有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绝缘散热垫,所述有绝缘散热垫的上端设有用于承载变频电路的pcb板;所述pcb板注有密封胶层;

4、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空心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高底低于所述金属底盒;所述柱体的中空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5、可选地,所述金属底盒的底部还设有散热鳍。

6、可选地,还包括设置所述金属底盒顶部的盒盖。

7、一种变频控制器,其包括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在所述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内的变频电路包括:

8、mcu芯片电路,提供u、v、w三相pwm信号输出端;

9、三组mos管,其控制端分别对应电连接到所述pwm信号输出端,其提供u、v、w的变频电压输出;

10、转换电路,其输入端电连接到市电接口,并提供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和三组所述mos管的供电端。

11、可选地,三组所述mos管中为并联,且结构相同;其中每组mos管包括至少一个上管和一个下管;

12、所述上管,其漏极电连接到所述转换电路的供电端,其源级电连接到所述下管的漏极,所述下管的源级通过限流电阻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提供的母线电流输入端,以及通过滤波电阻电连接到接地端;

13、所述上管的栅极分别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提供的u相、v相、w相三个上桥pwm信号输出端;所述下管的栅极分别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提供的u相、v相、w相三个下桥pwm信号输出端。

14、可选地,所述转换电路包括顺次电连接的第一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以及第三转换电路;

15、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其一端电连接到市电接口,其另一端电接到整流桥的输入端和缓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为所述转换电路的供电端;

16、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一供电端,用于提供15v供电;所述第一供电端还电连接所述缓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缓起电路的信号端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缓起信号端;

17、所述第三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二供电端,用于提供5v供电。

18、可选地,所述缓起电路,包括:继电器,其输出端串接于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且所述继电器的两输入端还并联有热敏电阻和;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的缓起回路,包括从所述第一供电端,到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到接地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缓起信号端。

19、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其输入端的回路包括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一端和rc滤波电阻以及rc滤波电容,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另一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一端,到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一供电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接地端;

20、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通过第四整流二极管,电接到第三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一供电端,并提供15v供电。

21、可选地,所述第三转换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其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二供电端,用于提供5v供电;

22、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还电连接分压调节回路,所述分压调节回路包括从其输出端到第一分压电阻,到所述三端稳压器的adj引脚和第二分压电阻,到接地端。

23、可选地,还包括分压取样电路;所述分压取样电路的回路包括,从所述转换电路的供电端,到第三分压电阻,到mcu芯片电路的取样端和第四分压电阻,到接地端。

2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5、通过金属底盒,其具有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绝缘散热垫,所述有绝缘散热垫的上端设有用于承载变频电路的pcb板;所述pcb板注有密封胶层;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空心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高底低于所述金属底盒;所述柱体的中空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能够有效地提升变频器的密封性和防水功能,增加了其适用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还能有效减少热量积聚,提高了其散热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将对相关领域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盒的底部还设有散热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所述金属底盒顶部的盒盖。

4.一种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在所述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内的变频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mos管中为并联,且结构相同;其中每组mos管包括至少一个上管和一个下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路包括顺次电连接的第一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以及第三转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起电路,包括:继电器,其输出端串接于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且所述继电器的两输入端还并联有热敏电阻和;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的缓起回路,包括从所述第一供电端,到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到接地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缓起信号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其输入端的回路包括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一端和rc滤波电阻以及rc滤波电容,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另一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一端,到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一供电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接地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换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其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mcu芯片电路的第二供电端,用于提供5v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取样电路;所述分压取样电路的回路包括,从所述转换电路的供电端,到第三分压电阻,到mcu芯片电路的取样端和第四分压电阻,到接地。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控制器封装结构及变频控制器,涉及变频控制器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底盒,其具有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绝缘散热垫,所述有绝缘散热垫的上端设有用于承载变频电路的PCB板;所述PCB板注有密封胶层;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有空心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高底低于所述金属底盒;所述柱体的中空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能够有效地提升变频器的密封性和防水功能,增加了其适用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还能有效减少热量积聚,提高了其散热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将对相关领域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王文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泰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4
技术公布日:2024/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