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9377140发布日期:2024-09-13 11:3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固态器件结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危机逐渐显现。太阳能则是一种绿色的清洁能源,且方便获取,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近年来因具有低成本、制备简单、高能量转化效率(pce)等优点发展迅猛。

2、根据结构的不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常被分为两类:正式(n-i-p)和反式

3、(p-i-n),其中p-i-n结构电池的空穴传输层(htl)在钙钛矿薄膜的下侧,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薄膜上侧,这种结构使其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单节电池,还可以制备在其它太阳能电池上形成二端叠层太阳能电池,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在此结构中,传输层材料的选择和制备至关重要,常用的空穴传输层材料有[2-(3,6-二甲氧基-9h-咔唑-9-基)乙基]膦酸(meo-2pacz)、氧化镍、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等,常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有c60、pcbm等。

4、目前,基于meo-2pacz等单分子层空穴传输层制备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应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且电池的稳定性与传统的晶硅电池有明显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复合空穴传输层由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得到,基于该复合空穴传输层所制备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性能稳定性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所述复合空穴传输层由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得到,其中meo-2pacz薄膜表面与钙钛矿薄膜接触。

4、本发明还包括基于上述复合空穴传输层制备得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5、按上述方案,所述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包括ito透明导电基底、复合空穴传输层、钙钛矿薄膜、电子传输层、缓冲层及电极。

6、本发明还包括上述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1)将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溶于氯苯中得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溶液,将所得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溶液涂布于洁净的ito透明导电基底表面,然后进行退火处理,在ito透明导电基底表面得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

8、2)将meo-2pacz溶于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得到meo-2pacz溶液,然后将所得meo-2pacz溶液涂布于步骤1)所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表面,随后退火处理,在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表面得到meo-2pacz薄膜,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与meo-2pacz薄膜共同组成复合空穴传输层;

9、3)在步骤2)所得复合空穴传输层表面依次制备钙钛矿薄膜、电子传输层、缓冲层及电极,得到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0、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溶液浓度为0.5~2.5mg/ml。

11、按上述方案,步骤1)退火处理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为120~150℃,退火时间为10~20分钟。

12、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厚度为1~10nm。

13、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4:1。

14、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meo-2pacz溶液浓度为0.5~1.5mg/ml。

15、按上述方案,步骤2)退火处理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为100~120℃,退火时间为5~10分钟。

16、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meo-2pacz薄膜厚度为1~10nm。

17、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钙钛矿薄膜为rb0.05cs0.05ma0.05fa0.85pb(i0.95br0.05)3钙钛矿,厚度为600-800nm。

18、按上述方案,所述电子传输层为c60,厚度为30-40nm,缓冲层为bcp,厚度为10-20nm。

19、按上述方案,所述电极为银电极,厚度为80~100nm。

20、本发明还包括上述复合空穴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将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作为空穴传输层能够增加光照的透过率,有效提升电池的光电流,并且优化了与钙钛矿薄膜的界面,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的致密性和晶粒尺寸,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的加入使复合空穴传输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也显著提升,在老化测试中,复合空穴层未出现失效和破坏,钙钛矿层的降解速度显著减慢,经过500小时的85℃热稳定性测试和一个太阳光的光照稳定性测试,电池仍能维持初始效率的90%以上。2、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产业化,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空穴传输层由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得到,其中meo-2pacz薄膜表面与钙钛矿薄膜接触。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空穴传输层制备得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包括ito透明导电基底、复合空穴传输层、钙钛矿薄膜、电子传输层、缓冲层及电极。

4.一种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溶液浓度为0.5~2.5mg/ml;步骤1)退火处理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为120~150℃,退火时间为10~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薄膜厚度为1~10n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4:1;步骤2)所述meo-2pacz溶液浓度为0.5~1.5mg/ml。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退火处理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为100~120℃,退火时间为5~10分钟;步骤2)所述meo-2pacz薄膜厚度为1~10n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钙钛矿薄膜为rb0.05cs0.05ma0.05fa0.85pb(i0.95br0.05)3钙钛矿,厚度为600-800nm;所述电子传输层为c60,厚度为30-40nm,缓冲层为bcp,厚度为10-20nm。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空穴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空穴传输层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复合空穴传输层由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得到,其中MeO‑2PACz薄膜表面与钙钛矿薄膜接触。本发明将2,9,16,23‑四叔丁基酞菁铜(II)薄膜和MeO‑2PACz薄膜复合作为空穴传输层能够增加光照的透过率,有效提升电池的光电流,并且优化了与钙钛矿薄膜的界面,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的致密性和晶粒尺寸,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也显著提升,经过500小时的85℃热稳定性测试或一个太阳光的光照稳定性测试,电池仍能维持初始效率的9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志,高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