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7840发布日期:2024-12-27 09:2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张于2023年6月21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3-0079917号和于2026年6月11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4-007596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本说明书涉及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1、通常情况下,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在这里,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物层大多情况下由分别利用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形成,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形成。对于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而言,如果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有机物层,电子从阴极注入有机物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该激子重新跃迁至基态时就会发出光。

2、持续要求开发用于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新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课题

2、本说明书提供有机发光器件。

3、课题的解决方法

4、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括:阳极、阴极、设置在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以及设置在上述第一发光层与上述阴极之间的与上述第一发光层相接的第二发光层,

5、上述第一发光层包含下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6、上述第二发光层包含下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

7、[化学式1]

8、

9、在上述化学式1中,

10、l1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杂芳基,

11、r1至r10中的任一个与l1结合,其余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选择性地其余中的一个与l1稠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烃环,或者选择性地与彼此相邻的基团稠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12、ar1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13、m为0至3的整数,m为2以上时,括号内的l1彼此相同或不同,

14、x为1至3的整数,x为2以上时,括号内的结构彼此相同或不同,y为1至3的整数,y为2以上时,括号内的ar1彼此相同或不同,

15、

16、在上述化学式2中,

17、x1为o或s,

18、r11至r20中的1个以上与上述化学式2-1的*部位结合,其余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

19、r101至r108中的任一个与l2结合,其余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

20、l2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杂芳基,

21、p为1至2的整数,p为2时,括号内的l2彼此相同或不同。

22、发明效果

23、根据本说明书中的记载,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上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降低驱动电压。

24、根据本说明书中的记载,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上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提高光效率。

25、根据本说明书中的记载,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上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提高器件的寿命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括:阳极、阴极、设置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阴极之间的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相接的第二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为下述化学式1-a至1-f中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为下述化学式1-a至1-e中的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r12、r13和r19至r20中的1个以上与所述化学式2-1的*部位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x1为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含1种以上的所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为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包含1种以上的所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为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d1)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d2)满足下述数学式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的至少一个的氘取代率为1%至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的至少一个的氘取代率为40%至99%。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主体是还包含与所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不同的蒽化合物的混合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蒽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3的化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与所述蒽化合物的偶极矩之差(│dm│)满足下述数学式2: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混合主体中的一个以上包含氘。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混合主体各自包含至少一个氘。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的三重态能级(th1)与所述化学式2的化合物的三重态能级(th2)满足下述数学式3: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最大发光光谱(λmax)为400nm至470nm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各自包含掺杂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掺杂剂为荧光掺杂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掺杂剂包含芘系化合物。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掺杂剂包含非芘系化合物。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非芘系化合物包含硼系化合物。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提供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研发人员:河宰承,琴水井,李禹哲,全智艺,曹宇珍,崔地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LG化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