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器件的发展,现有显示器件对功耗和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显示器件为了降低功耗和提高屏占比,会采用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ow temperaturepolysilicon oxide,ltpo)技术。ltpo技术是指同时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使驱动电路兼顾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优点,从而减小功耗,减小漏电流。
2、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膜层数量较多,相应的需要的掩膜板的数量较多,导致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为了减少掩膜板的数量,现有显示器件会去除一些栅极层和绝缘层,但这会导致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缺失,薄膜晶体管的光敏性和电性变差。
3、所以,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缺失所导致的光敏性和电性变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缺失所导致的光敏性和电性变差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补偿晶体管以及第一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一电极、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补偿晶体管的另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4、遮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5、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包括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有源部以及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有源部;
6、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包括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三有源部以及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四有源部;
7、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有源部设置的第一遮光部、对应所述第三有源部设置的第二遮光部以及对应所述第四有源部设置的第三遮光部;所述遮光层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
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遮光层、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半导体层形成有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有源部,第二半导体层形成有补偿晶体管的第三有源部以及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四有源部,遮光层包括对应第一有源部设置的第一遮光部、对应第三有源部设置的第二遮光部以及对应第四有源部设置的第三遮光部,第二遮光部能够对第三有源部进行遮光,第三遮光部能够对第四有源部进行遮光,避免补偿晶体管的第三有源部和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四有源部受到光线的影响,从而提高补偿晶体管和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光敏性和电性,以改善现有采用ltpo技术的显示器件存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缺失所导致的光敏性和电性变差的问题。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补偿晶体管、第一初始化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有源部位于第一半导体层,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第四有源部以及所述存储电容的一极板均位于第二半导体层,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极板位于第一栅极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以及所述第一栅极层均异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和所述第三遮光部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4个所述第一遮光部围成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三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遮光部和/或所述第三遮光部呈浮置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二遮光部和所述第三遮光部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线中的至少一者与高电位电源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遮光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三遮光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四连接线,相邻的所述第二遮光部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三遮光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部分重叠,所述第三遮光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在远离所述第二遮光部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缺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重复单元,每一所述重复单元包括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重复单元内,所述遮光层包括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子像素对应区域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两个所述第三遮光部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遮光部位于所述第三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之间,所述第二遮光部还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的间隙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关于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镜像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还包括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五有源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六有源部、所述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七有源部以及所述第三初始化晶体管的第八有源部,所述第一有源部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有源部连接所述第二有源部、所述第五有源部和所述第六有源部,所述第二有源部与所述第五有源部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有源部与所述第七有源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六有源部与所述第七有源部连接,所述第八有源部与所述第一有源部、所述第三有源部、所述第五有源部、所述第六有源部和所述第七有源部间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