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为一种采用si-uled(硅基微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显示面板,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优点。为了实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垂直全彩显示,传统方案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在每个子像素的垂直方向上堆叠红光发光器件、绿光发光器件以及蓝光发光器件,使得每种不同颜色的光线可以从不同的膜层照射至外界,但是该方案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存在较大的电阻,导致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发热较大,造成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工作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以改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发热较大,造成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工作异常的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包括:
3、驱动基板;
4、多个像素,多个所述像素间隔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每一所述像素均包括三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子像素,每一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第一外延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外延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外延层以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
5、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以及第三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通过第二过孔与第二外延层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线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外延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中的至少两者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还包括第四电极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沿着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沿着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两列所述像素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两行所述像素之间;
7、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中,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相交,所述第三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相交。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
9、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列数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线与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行数相同。
10、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数量为2列,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线与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数量为2行。
11、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外延层通过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三外延层通过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线通过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外延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延层同层,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三外延层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外延层同层。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第四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五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层第六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四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五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五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六过孔的开口的面积。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五过孔以及所述第六过孔呈阶梯状。
15、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一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三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三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二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四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四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以及第三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通过第二过孔与第二外延层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线通过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外延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中的至少两者电连接;使得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全部子像素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第二公共电极层能够有效互联,从而降低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电阻,改善由于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发热较大,造成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工作异常的问题。
1.一种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还包括第四电极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沿着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沿着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两列所述像素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四电极线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两行所述像素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列数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线与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行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三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数量为2列,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线与所述第四电极线之间的所述像素的数量为2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二外延层通过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三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第三外延层通过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线通过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外延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延层同层,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三外延层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外延层同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第四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五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层第六过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四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五过孔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五过孔的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六过孔的开口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五过孔以及所述第六过孔呈阶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一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三电极线两侧的两列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三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二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四电极线两侧的两行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的排布位置以所述第四电极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