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涉及散热,尤其涉及一种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双相液冷系统稳定补液遇到的问题如下:双相冷板系统压力和温度正相关,当系统缺液进行补液时,外来冷媒和系统内部冷媒如果存在温度差值就会导致补液过程中压力波动,进而影响设备发热部件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及网络设备。解决了现有双相液冷系统补液温度不稳定,影响发热部件散热的问题。
2、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第一储液箱位于第一支路,第二储液箱位于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由第一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第二支路由第二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且并联后冷却液从支路流向蒸发装置,蒸发装置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连接至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的上游,第一储液箱与第二储液箱之间设有热量传导件使两个储液箱之间热量均衡,两个储液箱均设有补液口和液位检测装置,任一支路导通,另一支路断开,当导通支路储液箱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储液箱内的液位低于设定值,则断开所在支路,导通另一支路,并通过补液口对断开支路的储液箱进行补液。
3、优选的,第一储液箱与第二储液箱侧壁贴合设置或共用一个侧壁设置,且贴合壁或共用的侧壁为导热材料。
4、优选的,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侧壁设有翅片。
5、进一步地,两个储液箱的翅片相连通。
6、优选的,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的第二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一支路的上游和下游。
7、优选的,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二支路的上游和下游。
8、优选的,蒸发装置为冷板,发热部件位于冷板的下方。
9、优选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后,支路内的冷却液通过驱动装置抽出。
10、优选的,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位置高度高于蒸发装置位置高度,冷却液从储液箱内流向蒸发装置。
11、优选的,的冷凝装置为风扇或挂壁装置。
12、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热部件,还包括上述双相液冷补液系统,且发热部件位于蒸发装置的下方。
13、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储液箱与第二储液箱通过热量传导件实现热量均衡,且两个储液箱互为备份,在一个储液箱需要补液时用另一个具有相同热量的储液箱替代工作,对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小,不会影响散热。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1.一种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第一储液箱位于第一支路,第二储液箱位于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由第一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第二支路由第二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且并联后冷却液从支路流向蒸发装置,蒸发装置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连接至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的上游,第一储液箱与第二储液箱之间设有热量传导件使两个储液箱之间热量均衡,两个储液箱均设有补液口和液位检测装置,任一支路导通,另一支路断开,当导通支路储液箱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储液箱内的液位低于设定值,则断开所在支路,导通另一支路,并通过补液口对断开支路的储液箱进行补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箱与第二储液箱侧壁贴合设置或共用一个侧壁设置,且贴合壁或共用的侧壁为导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侧壁设有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储液箱的翅片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的第二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一支路的上游和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二支路的上游和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蒸发装置为冷板,发热部件位于冷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后,支路内的冷却液通过驱动装置抽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位置高度高于蒸发装置位置高度,冷却液从储液箱内流向蒸发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装置为风扇或挂壁装置。
1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相液冷补液系统,且发热部件位于蒸发装置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