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加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39540发布日期:2025-03-14 12:0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加热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膜,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加热膜。


背景技术:

1、在新能源车辆领域,通过动力电池包为车辆提供动力。而电池包在工作时,对自身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因此,为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需为锂电池设计相应的电池包加热系统,通常采用的加热方法有ptc(正温度系数)加热,液热以及电加热膜加热。电池的加热主要采用柔性加热片对电池的外表面进行加热,柔性加热片是在两个绝缘层之间设置图案化的加热层。

2、在电加热膜对电池进行加热过程中,电加热膜自身会产生膨胀应力、也会受到电池膨胀应力的影响,导致电加热膜内部的发热丝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位置偏移、甚至发热丝之间相互接触使得内部的电回路发生变化造成电加热膜发热不均匀的情况,电加热膜使用的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电加热膜,该柔性电加热膜避免了由于金属导线之间发生短路导致的加热膜发热量下降和发热不均匀,从而改善了电加热膜发热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电加热膜,包括: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位于所述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之间具有叠置的下基膜、上基膜,位于此下基膜、上基膜之间且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导线电连接,位于下基膜、上基膜两端的加热单元分别与输入接口区电连接、输出接口区电连接;

3、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二金属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导线表面涂覆有一绝缘层,相邻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区且首尾连接,相邻的加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二间隔区宽度大于第一间隔区的宽度。

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5、1.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接口区与对应的加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芯片,所述输出接口区与对应的加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芯片。

6、2.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基膜或者上基膜具有两个开孔,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芯片、第二温度控制芯片分别位于对应开孔的内部。

7、3.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基膜、上基膜为pet膜、pe膜、或者pi膜。

8、4.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位于下基膜或者上基膜上。

9、5.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基膜或者上基膜具有一延伸部,所述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位于延伸部上。

10、6.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基膜的上表面和/或上基膜的下表面设置有胶黏层。

11、7.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的表面均设置有胶黏层。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柔性电加热膜,其加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二金属导线,通过第一金属导线将相邻加热单元之间电连接,加热单元的第二金属导线表面涂覆有绝缘层,相邻第二金属导线首尾连接,避免了由于第一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相邻第二金属导线之间相互接触发生短路,尤其是冷热交替导致金属导线接触的风险增大,导致的加热膜发热量下降和发热不均匀,从而改善了电加热膜发热的均匀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其相邻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区,相邻的加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二间隔区宽度大于第一间隔区的宽度,有利于将热量集中于加热单元,提高了热量有效性,从而节约了能耗。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电加热膜,包括:输入接口区(3)、输出接口区(4),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输入接口区(3)、输出接口区(4)之间具有叠置的下基膜(8)、上基膜(9),位于此下基膜(8)、上基膜(9)之间且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单元(1),相邻加热单元(1)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导线(5)电连接,位于下基膜(8)、上基膜(9)两端的加热单元(1)分别与输入接口区(3)电连接、输出接口区(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区(3)与对应的加热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芯片(61),所述输出接口区(4)与对应的加热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芯片(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膜(8)或者上基膜(9)具有两个开孔(10),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芯片(61)、第二温度控制芯片(62)分别位于对应开孔(1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膜(8)、上基膜(9)为pet膜、pe膜、或者pi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区(3)、输出接口区(4)位于下基膜(8)或者上基膜(9)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膜(8)或者上基膜(9)具有一延伸部(7),所述输入接口区(3)、输出接口区(4)位于延伸部(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膜(8)的上表面和/或上基膜(9)的下表面设置有胶黏层(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5)、第二金属导线(101)的表面均设置有胶黏层(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柔性电加热膜,包括: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位于输入接口区、输出接口区之间具有叠置的下基膜、上基膜,位于此下基膜、上基膜之间且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导线电连接,位于下基膜、上基膜两端的加热单元分别与输入接口区电连接、输出接口区电连接;加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二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表面涂覆有一绝缘层,相邻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区且首尾连接,相邻的加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第二间隔区宽度大于第一间隔区的宽度。本技术柔性电加热膜避免了由于金属导线之间发生短路导致的加热膜发热量下降和发热不均匀,从而改善了电加热膜发热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余翔,刘泽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万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1
技术公布日:2025/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