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地下矿井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地下矿井防护装置是指在地下矿井中设置的一系列设备和措施,用于保护矿工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时减轻其影响。地下矿井由于其封闭和深入地下的特性,可能会遇到高温、高湿度和通风不良等问题。地下矿采作业通常会在地下设置温控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对于确保矿工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温控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温度调节、湿度控制、通风、安全监测。
2、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地下矿井开采过程中,需要保证温控控制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为开采工人提供合适的开采环境,同时对开采环境进行监控,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工人操作温控控制面板和一些重要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灰尘会与电子设备直接接触,灰尘中的微粒可能会沉积在电路板上,导致电气连接点接触不良,引起短路或腐蚀,同时灰尘也会积聚在散热器和风扇上,减少它们的散热效率,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增加温控控制系统故障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灰尘会聚集在设备重要部件上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温控控制面板,所述外壳一侧固定设置有通风管,所述外壳另一侧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一侧活动铰接有门板,该装置还包括垫板、防尘布、集尘腔、制冷腔和操作腔,所述垫板活动铰接于入口底部,所述防尘布固定连接于入口顶部;所述制冷腔、操作腔和集尘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通风管一端与集尘腔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另一端与制冷腔固定连接,所述制冷腔内部安装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输入端与通风管相连通,所述制冷腔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所述制冷腔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除湿填充盒。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垫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远离垫板一端与外壳内顶部固定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垫板上端靠近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绒毛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尘腔与操作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平行排列的支撑丝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尘腔与通风管连接位置固定设置有过滤板,所述集尘腔底部开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上固定设置有用来阻塞排尘口的封堵塞。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控控制面板嵌入外壳内侧板体中。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壳,通过外壳实现温控控制面板与外界环境的隔离的,外壳内部与通风管连通,通过风扇推动外壳内部的空气从操作腔依次进入集尘腔、过滤板、通风管,并通过过滤板实现灰尘的过滤,空气经过通风管后又进入制冷腔内部的制冷组件输入端,由制冷组件实现对空气的冷却,并重新将空气排放至操作腔,后循环上述操作,同时门板一般为关闭状态,从而保证外壳一般呈密封状态,降低外界空气对内部电子设备的影响,完成防尘的目的。
11、2、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打开门板进入操作腔后,会首先推倒位于门板后方的垫板,使得垫板四周搭在操作腔底部,然后站在垫板上对温控控制面板进行操作,工作人员离开时,垫板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复位,实现那对垫板的收纳,使得垫板所沾染的灰尘被夹在垫板和门板之间,降低该位置灰尘对外壳内部环境的影响。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设置有温控控制面板(2),所述外壳(1)一侧固定设置有通风管(5),所述外壳(1)另一侧开设有入口(9),所述入口(9)一侧活动铰接有门板(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1)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绳(17),所述弹性绳(17)远离垫板(11)一端与外壳(1)内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1)上端靠近门板(12)一侧固定连接有绒毛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3)与操作腔(15)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平行排列的支撑丝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3)与通风管(5)连接位置固定设置有过滤板(4),所述集尘腔(3)底部开设有排尘口(16),所述排尘口(16)上固定设置有用来阻塞排尘口(16)的封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控制面板(2)嵌入外壳(1)内侧板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