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4661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的基本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变量器。
现有技术中,在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上传送载波信号,通常采用结合滤波器来实现电网和低压设备的工频隔离及高频匹配耦合。极大多数结合滤波器的电路中连接一只带磁芯的匹配变量器,该产品虽具有方便可行可完成电网线路阻抗和设备的电缆阻抗相匹配的优点,但同时存在下述缺点在大功率状态下使用,往往产生非线性失真;尤其在工频干扰时,会造成通道阻塞。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石家庄华能电气公司推出一种不带磁芯的结合滤波器(其专利号为ZL93211235.8)。其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它的通频带是把载波频带(40-500KHZ)分成若干段,分别进行匹配耦合;它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因此造成高压线通道利用率低,使用不便,未能推广普及。随着电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电网高压线上传输更多的信号及发送功率不断加大情况下,人们渴望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面市,以满足其在大功率状态下非线性失真小,工频强干扰时通道不阻塞,宽频带,传递更多信息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由它组成的结合滤波器既能在大功率状态下工作不产生非线性失真,具有很宽的通频带,又能充分利用高压线通道,满足高压线载波通讯要求且降低其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其结构的特点是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初级串以电感Ls(包括漏感),次级并以电容Cf(包括分布电容)组成一个四端网络,其一对端连接耦合电容Co和地,另一对端连接高压电容c和地。并用它(包括它的初级电感、Ls、Cf)和耦合电容Co、高压电容C及不带磁芯的电感设计成宽带结合滤波器。
其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线圈初、次级分3-4组,分层绕制并在次级每层外圈套以软塑料管,层间组间垫以2-3层聚脂薄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四端网络电路,且线圈不带磁芯的结构设计,所以其在大功率状态下使用,不产生非线性失真且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由以它为元件设计的滤波器使电网线路阻抗和设备的电缆阻抗相匹配;具有很宽的通频带,能在有工频干扰时,也不会造成通道的阻塞,能充分利用高压线通道,传送更多的信息需要,适于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结构连接关系图(框线内)。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结合滤波器的匹配变量器具体的细节。
本实施例以耦合电容Co为3500pf,电网线路阻抗为400Ω,设备阻抗为100Ω、75Ω为例。其宽带结合滤波器的参数为Co=3500pf,Ls=0.1789mh(包括变量器漏感),cf=2350pf(包括变量器分布电容),Lo=0.7158mh,C=17616pf,L=0.2669mh,频带宽度为68-500KHZ。
采用0.07×84丝包线和φ0.86高强度漆包线,10000V高压电容,线圈采用尼龙骨架,尺寸内径为32mm,高为22×3mm,三格骨架1个和内径为32mm,高为22mm,单格骨架一个。
线圈绕制在三格骨架的第一格上,用φ0.07×84丝包线平绕。初级分四组平绕,前三组以每组40圈平绕,后一组为14圈。次级分三组绕制,第一、两组20圈,第三组为11圈,分别平绕于初级二组之间;并且每层的外圈套以软塑料管。层间组间垫以聚脂薄膜2-3层。在骨架的第三格上平绕55圈为Ls。
在单格骨架上用φ86漆包线绕91圈,在79圈处抽头。绕好线圈进行真空浸漆,组装后进行绝缘脂发泡灌封成匹配变量器。其初级串以Ls,次级并以cf组成四端网络(可适当调动Ls的圈数和cf电容来满足滤波器指标),网络一对端连接Co和地,另一对端连接C和地,按图1所示,连接成宽带滤波器电路。
此滤波器的频带宽度为68-500KHZ,其由均为线性元件组成,不会产生非线性失真,有足够宽的频带,能满足电网通道传送载波信息数量和功率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网线路阻抗和设备的电缆阻抗相匹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其特征在于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初级串以电感Ls(包括漏感),次级并以电容cf(包括分布电容)组成一个四端网络,其一对端连接耦合电容Co和地,另一对端连接高压电容C和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结合滤波器和无磁芯匹配变量器,其特征在于其线圈初、次级分3-4组分层绕制并在次级每层外圈套以软塑料管,层间组间垫以2-3层聚脂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带结合滤波器的无磁芯匹配变量器,涉及电学的基本电路领域。其结构的特点是无磁芯匹配变量器的初级串以电感Ls(包括漏感),次级并以电容C
文档编号H03H9/46GK2369413SQ9922034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31日
发明者丁怀忠 申请人:丁怀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