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875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循环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的循环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循环上料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一治具板、第一直线模组、第一安装组件及第一驱动电机;第二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二治具板、第二直线模第二驱动电机;第一治具板于第一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与第二治具板于第二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间隙。该循环上料装置利用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安装组件并带动第一治具板沿第一直线模组滑动,在第一治具板完成上料后,利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安装组件并带动第二治具板沿第二直线模组滑动,并滑动至上料位置完成上料,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不间断循环上料,使用方便、效率高且适应性强。
【专利说明】
循环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贴片机一般采用一个吸嘴对应一个供料装地进行供料,需要经常更换,费工费时且容易因操作失误上错料。同时,由于盘装材料体积较大,造成生产车间空间及仓储空间极大浪费。
[0003]因此,如何提高上料效率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提高上料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循环上料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治具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移动的第一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安装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0006]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并与所述第一治具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治具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治具板移动的第二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的第二安装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0007]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治具板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第一滑动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转接板;
[0009]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相对设置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第二滑动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上的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气缸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的第二转接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垂直连接;
[0011]所述第二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垂直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一转接板之间的第一真空表;
[0013]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的第二真空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治具板之间的第一密封圈;
[0015]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的第二密封圈。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治具板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治具板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二定位块。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设有第一真空入口,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真空入口上的第一真空气咀;
[0019]所述第二治具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治具板上表面的第二真空入口,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真空入口上的第二真空气咀,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治具板之间留有间隙。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一真空区域;所述第二治具板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二真空区域。
[002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循环上料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和所述第二上料机构以实现循环上料,保证不间断循环供料,使用方便、效率高且适应性强;利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并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滑动,在所述第一治具板完成上料后,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并带动所述第二治具板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滑动,并滑动至上料位置完成上料,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不间断循环上料,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2是图1中循环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3是图1中循环上料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4是图1中循环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第一上料机构20第二上料机构
[0029]11第一治具板21第二治具板
[0030]HO第一刻度线210第二刻度线
[0031]114第一真空区域214第二真空区域
[0032]12第一直线模组22第二直线模组
[0033]14第一安装组件24第二安装组件
[0034]140第一滑动底座240第二滑动底座
[0035]142第一固定板242第二固定板
[0036]144第一气缸244第二气缸
[0037]146第一转接板246第二转接板
[0038]148第一加强板248第二加强板
[0039]15第一驱动电机25第二驱动电机
[0040]16第一真空表26第二真空表[0041 ]18第一定位块28第二定位块
[0042]19第一真空气咀29第二真空气咀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4]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循环上料的第一上料机构10和第二上料机构20,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治具板1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11移动的第一直线模组1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11的第一安装组件14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5;
[0045]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并与所述第一治具板11平行设置的第二治具板21、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治具板21移动的第二直线模组2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第二安装组件24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25;
[0046]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治具板11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的支撑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的支撑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00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上料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和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以实现循环上料,保证不间断循环供料,使用方便、效率高且适应性强;利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驱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并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11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滑动,在所述第一治具板11完成上料后,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5驱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并带动所述第二治具板21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滑动,并滑动至上料位置完成上料,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不间断循环上料,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48]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相遇时,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之间形成高度差而形成间隙,以使所述第一治具板11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的带动下以及所述第二治具板21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的带动下完成循环移动,而实现循环供料。
[004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板11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1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表面经硬质氧化处理,耐磨性好,机模强度大。
[0050]请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的第一滑动底座14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上的第一固定板14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上的第一气缸144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11的第一转接板146;
[0051]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相对设置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的第二滑动底座24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上的第二固定板24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上的第二气缸244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第二转接板246。
[0052]通过将所述第一治具板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转接板146和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两侧,且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的同一侧并形成C型或者U型结构,以节省安装空间;当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移动时,带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上的第一治具板11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移动,从而实现上料。
[0053]同样地,通过将所述第二治具板2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转接板246和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两侧,且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的同二侧并形成C型或者U型结构,以节省安装空间;当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移动时,带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上的第二治具板21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移动,从而实现上料。利用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移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22移动以交替对所述第一治具板11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1供料,实现循环不断供料。
[005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144和所述第二气缸244为导轨型的滑台式,运动精度高。所述第一气缸144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上以及所述第二气缸244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上。
[0055]请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4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之间的第一加强板148,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垂直连接;
[0056]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4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之间的第二加强板248,所述第二固定板242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垂直连接。
[005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148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48为L型结构,以对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和所述第一固定板142以及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42进一步固定,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58]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42由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42由二体成型而制成。
[0059]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与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之间的第一真空表16;
[0060]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与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之间的第二真空表26。
[0061]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上料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上设置所述第一真空表16以检测所述第一治具板11的真空度,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上设置所述第二真空表26以检测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真空度。
[0062]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与所述第一治具板11之间的第一密封圈(未图示);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之间的第二密封圈(未图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以使所述第一转接板146与所述第一治具板11紧密连接,既起到锁紧的目的,又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样地,通过设置所述叠密封圈以使所述第二转接板246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紧密连接,既起到锁紧的目的,又起到密封的作用。该结构简单,而且避免了气管打折。
[0063]请参照图1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11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110;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21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刻度线110和所述第二刻度线210,以于在切换产品时便于调试。优选地,所述第一刻度线110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上表面的中心线上,同样地,所述第二刻度线210位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上表面的中心线上。
[0064]请参照图1、图2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一定位块18;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二定位块2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块18以对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上的工件进行横向和纵向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1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1的相邻两侧边上;同样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28以对所述第二治具板21上的工件进行横向和纵向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块2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相邻两侧边上。
[006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块18和所述第二定位块28的材质为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并且在所述第一定位块18和所述第二定位块28上均设有U型槽,以便于横向和纵向进行定位操作。
[0066]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11设有第一真空入口(未图示),所述第一上料机构1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真空入口上的第一真空气咀19;
[0067]所述第二治具板21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上表面的第二真空入口(未图示),所述第二上料机构2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真空入口上的第二真空气咀29,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29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1之间,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29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治具板11之间留有间隙。
[006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真空入口和所述第二真空入口,以使所述第一治具板11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1具有真空度,且所述第一真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1朝向所述第一滑动底座140—侧,所述第二真空入口位于所述第二治具板21朝向所述第二滑动底座240—侧。所述第一治具板11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外侧端面用基米螺丝封堵。
[0069]请参照图1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板11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一真空区域114;所述第二治具板21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二真空区域214。通过在所述第一治具板11上设置大小不同的所述第一真空区域114以适用于不同大小尺寸的工件,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二治具板21上设置大小不同的所述第二真空区域214以适用于不同大小尺寸的工件,提供适用性。
[007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板11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1的背面设置有真空分区阀,以操作方便。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循环上料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治具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移动的第一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安装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块用于承载工件并与所述第一治具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治具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治具板移动的第二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并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的第二安装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治具板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的支撑高度方向上形成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第一滑动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气缸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治具板的第一转接板; 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相对设置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第二滑动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上的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气缸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二治具板的第二转接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一转接板之间的第一真空表; 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底座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的第二真空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治具板之间的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的第二密封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治具板的上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治具板上以根据所述工件大小进行位置调节而用于定位工件的第二定位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设有第一真空入口,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真空入口上的第一真空气咀; 所述第二治具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治具板上表面的第二真空入口,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真空入口上的第二真空气咀,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真空气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治具板之间留有间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一真空区域;所述第二治具板设有多组大小不同的第二真空区域。
【文档编号】H05K13/02GK205491657SQ20162007602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黄奕宏
【申请人】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