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系统通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323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系统通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之间通信的方法,以及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有效地应用于能够使传统的个人计算机访问网站的技术,该网站为从一个移动电话终端或类似设备发出的连同终端ID的请求提供服务。
在网关中,该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被转换成该分组通信网络内使用的协议。例如,对于该i-模式中心,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和PDC(个人数字蜂窝)协议/TLP(传送协议)被相互转换,并且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ALP(应用层协议)被相互转换。
由于这类网关的存在,可以在因特网上构建响应来自一个移动电话终端请求的网站,从该网站能够向该移动电话终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在移动电话终端内例如i-模式终端内建立的浏览器中,采用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的一个子集,紧致的HTML(compact HTML)。因此,如果建立起一个与该紧致的HTML兼容的网站,并将其与因特网相连接,则可以建立起用于该i-模式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器。
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浏览器没有cookie程序,这与普通的例如Internet Explorer(商标)和Netscape Navigator(商标)浏览器不同,后者是在传统的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对此,作为识别客户的信息,采用了由上述网关给定的终端ID。该终端ID不仅用作计费的信息,而且也用来识别服务器一侧的用户。例如,通过附属于一个请求的终端ID,用户身份可以得到确认,利用在普通cookie程序中采用的方案,能够对服务级别进行改进,例如根据用户来优化响应。在由载运者注册的网站(通常称为公共网站(official site)),系统常常是在基于发送这种终端ID的前提之下而构建的。
如上所述,在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内容服务器中,系统常常是在存在终端ID的基础上建立的。这引起以下一些问题。
亦即,存在这样的问题,通用Web性能工具不能用来测量一个内容服务器的性能。通用Web性能工具在普通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所以应当从个人计算机对移动终端的服务器进行访问。但是,从计算机对服务器的访问不是通过载运者的网关而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因而,没有为用户发出的请求给出终端ID;由于没有终端ID,移动终端的服务器不接受这种访问。相应地,采用通用工具不能验证服务器的Web性能。
用于测量性能的方法包括其中用很多移动电话终端实际访问用于移动终端的服务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能够同时作出访问的移动终端的数目提出了限制,不可能完成实际的批应力测试(bulk stress test)(一种测试,用于验证如果接收到多个同时的访问时,在服务器系统内能否作出预定的响应)。
特别地,如果在用于若干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器的开发期间希望对系统性能进行测量,即使通过载运者的网关也不能完成这种访问,因为还没有建立起与载运者的连接,故而在开发期间进行批应力测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结果,这便阻碍了一致地完成对移动终端系统的构造、验证以及测试的自动化。
进一步地,由于类似于以上的原因,不能从一个没有终端ID的个人计算机对移动终端服务器进行访问。事实上不仅在系统性能测量过程中,而且在提供正常服务时,都不能够从没有终端ID的设备进行访问。因此,为移动终端构建的内容服务不能够通过传统的个人计算机而被接收。
另外,在提供内容服务的服务器上,仍然存在这样的不便之处,即需要将用于移动终端的内容与用于普通个人计算机的内容分开构建,而这些内容是不能共享的。
如果允许既可以从移动电话终端又可以从个人计算机进行访问,就可以构建一种对用户非常方便的服务站点;这种服务站点同时具有移动终端的实时和可移动性以及个人计算机的可使用性的特点。因特网的多样性造就了这样一种因特网。
进一步地,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一种通用Web性能工具对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站点进行有效的批应力测试的技术。
再者,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用于移动电话终端和一般个人计算机的服务站变得容易构建的技术。
本发明概况如下。亦即,在本发明的系统或方法中,对于个人计算机(第三计算机系统)设置一个代理服务器(第二计算机系统),以便访问一个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站点(第一计算机系统)。而且,通过该代理服务器向一个服务站点发出一个请求。在本说明书中,以举例的方式将一个人计算机表示为第三计算机系统,但这不构成一种限制。这里应包括所有的不具有由载运者提供的终端ID的、能够对网站进行访问的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地,以举例方式将一个代理服务器表示为第二计算机系统,但这不构成一种限制。凡具有如下所述的许可对终端ID和会话控制标识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的功能的所有信息处理终端,都包含于其中。
代理服务器生成一个适合于由移动电话终端服务站点假设的终端ID格式的终端标识符(第三终端标识符),生成客户个人计算机的cookie(会话控制标识符),而且将该终端标识符与cookie联系起来并加以存储。在代理服务器中,对于一个来自个人计算机的请求,附加上与其cookie相关联的终端ID,并且将该请求与该终端ID一起传送至服务站点。作为终端ID,例如可以是在载运者的网关内提供的一个移动电话的电话号码或一个对该号码是唯一的标识符。而且,以举例的方式,在此给出一个cookie作为会话控制标识符,但不构成限制。只要其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其中能够为一个人计算机、或为控制个人计算机会话的每一作业提供一个特定的存储区域由于存储会话控制信息,则其即可用于这种应用中的会话控制标识符。
由于该代理服务器将一终端ID附加于来自一个人计算机的请求中,从而服务站点能够利用该终端ID执行一预定的服务。其响应,即该服务的执行结果,通过代理服务器被送回给客户个人计算机。
对这些一系列服务要求(请求)的响应由终端ID和cookie(会话控制标识符)管理。当通信会话持续时,该终端ID与该cookie的关系被唯一地和稳定地保持着。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代理服务器(第二计算机系统)具有一个终端ID和cookie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具有将它们唯一地和稳定地关联起来,以桥接客户与代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处理以及代理服务器和服务站点之间的通信处理。在此,“唯一地”意味着一一对应,而“稳定地”则意味着中途没有改变。
这种系统或方法允许从传统个人计算机对移动终端的服务站点进行访问。借此,服务站点的性能能够利用一种通用工具加以验证,并能使服务站点的构建、验证以及测试自动化。进而,不仅在测试期间,而且在正常使用(提供服务)期间,都允许从传统个人计算机系统进行访问,并且用户能够利用一般的浏览器,无缝地选择从一移动电话终端作出访问,或从一个人计算机系统作出访问。通过选择使用模式,用户能够享受由用于移动终端的服务站点提供的服务,其具有实时特性、可移动性和可用性等优点。进一步地,服务站点的操作者能够无缝地向个人计算机系统提供服务而不需要对系统作出改变。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响应于来自个人计算机系统(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访问获得来自个人计算机的cookie,并判断该cookie是否是由代理服务器(第二计算机系统)发出的。如果判断为“否”,判定该连接为第一种,进而生成一个会话。会话的生成是通过从先前生成的终端ID空间中选择一个终端ID(第三终端标识符),生成包含所选择的终端ID的cookie,以及将该终端ID与该cookie相关联并将它们存储起来而完成的。然后,通过参考终端ID与cookie之间的对应关系(散列表)来控制会话。由于生成的cookie存储在客户计算机系统中,在相继的连接中,上述判断变为“是”。终端ID也可以存储在cookie中。在cookie中的终端ID可以被切除并附加到请求上,并可将带有终端ID的请求能被送到服务站点。对于该请求,除了该终端ID之外,还能附加cookie。
尽管在下列诸实施例中,主要介绍一种方法或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一种方法或系统实现,而且也能够以其上记录有能在计算机中使用的程序的媒体的形式实现。相应地,本发明可以是硬件的形式、软件的形式、或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作为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媒体,任何计算机可读的介质,包括硬盘、CD-ROM、光存储装置、或磁存储装置,等等,都可以作为实例的形式给出。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概念示意图。在下列实施例中,以举例的方式给出由NTT Docomo提供的“i-模式服务”,作为例如一个移动电话公司这样的载运者提供的因特网服务,但这并非是限制性的。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由J-phone group提供的“J-sky”服务,或由DDI group提供的“EZ web”服务。而且,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将来可望提供的类似的一些服务。此外,不用说,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移动电话终端,而且也能应用于那些利用唯一终端ID提供的服务。下面给出了一个实例,其中本发明被应用于由NTTDonomo提供的i-模式服务。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因特网1、与因特网1相连接的网关(i-模式中心)2、Web服务器3、代理服务器4,以及个人计算机(PC)5。i-模式终端8通过分组通信网络6和无线基站7,与载运者的网关2相连接。进一步地,个人计算机9通过一局域网(LAN)与代理服务器4相连接。
因特网1是这样的一个网络,其将TCP(传输控制协议、或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以及IP(因特网协议)的每一个应用于传输层或网络层,以完成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各设备是通过URL(统一资源定位器)或IP地址来标识的。这里的因特网1还包括所谓的内联网(intranet),其被限制用于特定的用户。与因特网1的连接通过获得一个IP地址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一个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例如,通过使用PPP(点对点协议)来实现。物理连接则可以无线方式实现,或通过采用租用专线或公共线路实现。
网关2、分组通信网络6以及无线电基站7由载运者(电话公司)管理和操作。无线基站7中继所接收的从一i-模式终端8发出的无线电波,并将该i-模式终端8与分组通信网络6相连接。分组通信网络6控制诸i-模式终端8之间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也控制从i-模式终端8至因特网1的通信。进一步地,分组通信网络6管理和控制与由其他电话公司所管理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虽然一些不支持i-模式的移动电话终端也肯定会被连接到分组通信网络6,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网关2是将分组通信网络6与因特网1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网关2具有用于在诸如传输层的各层中对在分组通信网络6中采用的一些协议(PDC-P、TLP、ALP)和因特网1中采用的一种协议(IP、TCP、或UDP、HTTP)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而且,网关2向i-模式终端8发出一个唯一的终端ID,用以管理计费信息。作为终端ID,可以应用i-模式终端8的电话号码,但是并不期望在因特网1中传播该终端特定的电话号码信息,该因特网毕竟是一个开放的通信环境。相应地,载运者将产生与该电话号码唯一对应的一个终端ID以便识别该i-模式终端8。终端ID与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表由载运者管理,通过依据需要转换或对该对应关系表进行加密,可以将能够识别终端的信息送至因特网1,而不必公开电话号码。
i-模式终端8是一部电话或数据通信终端。在此的描述将集中于数据通信功能,特别是那些用于在因特网中提供Web内容的服务。i-模式终端8是根据电话号码识别的,但如上所述是通过因特网1上的一个终端ID来识别的。在i-模式终端8上建立的浏览器具有显示紧致HTML的功能。相应地,在i-模式终端的网站上,基于紧致HTML产生内容,对此下文将加以描述。
来自i-模式终端8的一个服务请求将作为一个ALP请求在分组通信网络6上传送,以及作为由网关2转换的一个HTTP请求在因特网1上传送,并被送至在因特网1上的i-模式Web服务器3。在HTTP请求中,规定了该i-模式Web服务器的URL,并且该请求送到由URL指定的服务器。
对于来自该i-模式终端8的请求,附加一个由网关2给出的终端ID。该终端ID的存在,使得i-模式Web服务器3能够识别用户、完成计费、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服务。例如,如果已经有注册数据这样的用户信息被连接到Web服务器3,其便能够从用户的便利出发提供服务,例如在不要求再次输入用户信息的情况下提供服务。相应地,在i-模式Web服务器3中,内容或系统通常是假设存在终端ID的情况下构建的。但是,对于提供服务来说,终端ID并不是必须的。即使并未假设终端ID存在,也能够提供服务,本发明不应用于其不是基于这种终端ID的Web服务器。但是,如果终端ID被用作服务的一部分的话,本发明是适用的。
i-模式网站3是一种如上所述欲用于从该i-模式终端8作出访问的内容服务系统。遵照紧致HTML创建用于i-模式终端的内容。i-模式Web服务器3根据来自该i-模式终端8的请求将内容送回。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假设存在终端ID,当它收到一个不包含终端ID的请求时,它将不响应或只作出部分响应。所有这些服务都是通过获得终端ID提供的。由于终端ID是由载运者给出和管理的,终端ID通常只被送回到由该载运者认可的网站。但是,如果适用本发明的话,这种终端ID的特征不再必要。此外,终端ID是以12位数字或字母组成的,例如,“AAABBBCCCDDD”。
作为对该请求的一个响应的内容,通过因特网1、网关2和分组通信网络6送至i-模式终端8。i-模式终端8通过已建立的浏览器显示该内容,使得其可为用户所使用。
对来自i-模式终端8的i-模式Web服务器3的使用可以按如上方式实现。现在,将描述个人计算机5和9对由i-模式Web服务器3提供的服务的使用。在此以举例的方式将个人计算机作为一个服务请求的发出者,然而,这并不是一种限制。当然,服务请求发出者也可以是其他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没有终端ID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大型计算机、或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5和9是一些如下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通过利用在系统上运行的公共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商标))访问i-模式Web服务器3。个人计算机5通过,例如,一个IP地址被标识并连接到因特网1。作为替换,个人计算机5也可以通过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连接到因特网1。另外,多个个人计算机9连接在LAN上并通过代理服务器4与因特网1相连接。
代理服务器4不仅具有公共代理服务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使终端ID的产生和个人计算机5或9的cookie相联系的模拟功能,这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
图2是表示个人计算机9、代理服务器(模拟服务器)4和i-模式Web服务器3之间关系的方框图。个人计算机9发出一个请求(1),该请求(1)被模拟服务器4所接收。一旦收到请求,模拟服务器4生成或选择一个终端ID(termID)。并且该模拟服务器4向i-模式服务器3发送一个带有一终端ID的请求(2)。在i-模式服务器3中,根据该请求完成处理。在该请求上附加一个终端ID,所以,对于i-模式服务器3而言,该请求与来自i-模式终端8的请求没有什么不同,对来自i-模式终端8的请求提供全部服务。亦即,将通过代理服务器4的来自个人计算机的请求模拟为一个如同来自i-模式终端8一样的请求。服务的结果被作为一个响应(3)送回模拟服务器4,其被模拟服务器4传送给个人计算机9,该请求的发出者。
终端ID的生成或选择是参照在模拟服务器4内提供的一个散列表10执行的。散列表10可以物理地存储在,例如,模拟服务器4的存储区域,或者或存储在诸如一硬盘驱动器这类的外部存储区域中;倘若它的存在位置可以由例如URL或IP地址这类识别装置识别的话,没有必要将其存储在与模拟服务器4相同的计算机系统中。
在散列表10中,cookie和终端ID被这样存储,使得它们相互关联。为每一个人计算机5或9、或为发出请求的个人计算机5或9中的每一会话,生成cookie,并使其唯一地与该个人计算机5或9、或者与该会话相关联。另一方面,终端ID根据散列表10唯一地与该cookie相关联,结果使得个人计算机5或9或者其会话唯一地与该终端ID相关联。亦即,对于通过模拟服务器4在个人计算机5或9和i-模式服务器3之间的通信,cookie可被用作为控制会话的一个标识符。这使得能够从没有终端ID的个人计算机访问i-模式服务器3,由此接收i-mode的服务。进一步地,由于允许从个人计算机对i-模式服务器作出完全访问,故能够利用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通用测试工具,实现例如批应力测试等的任何测试。
在上述系统中,可以采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网关2、服务器3和4,以及个人计算机5和9。例如,可以使用一种计算机系统,其具有通过总线相互连接起来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主存储器(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ROM)。总线上还可以连接有协处理器、图像加速器、高速缓冲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装置(I/O)以及其他一些装置。通过适当的接口,总线上还可以连接外部存储装置、数据输入装置、显示装置、通信控制器以及其他一些装置。而且,不须赘述,当然也可以提供一些在传统计算机系统中配备的硬件资源。作为举例,可以代表性地给出一个硬盘驱动器作为外部存储装置,但这不是限制;例如还可包括半导体存储器装置(例如磁光存储器、光学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等。作为数据输入装置,可以提供例如键盘和定位装置(例如鼠标)等的输入装置。数据输入装置还可以包括图像阅读器(例如扫描仪)和语音输入单元。作为显示装置,在此可以给出CRT,液晶显示器以及等离子显示器等作为实例。进一步地,计算机系统包括各种计算机,例如个人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大型计算机等。
下面描述使用上述系统的通信方法。图3是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在图3中,左侧部分示出个人计算机5或9(PC客户机)内的处理,中部示出代理服务器4(模拟服务器)中的处理,右侧部分示出i-模式Web服务器3(i-模式服务器)内的处理。
首先,处理开始,在PC客户端完成网络路径的检查(步骤20),代理服务器的设定(步骤21)。作为代理服务器,设定具有本发明的模拟功能的代理服务器4。然后,PC客户机5或9发出一个请求(步骤22),如果该请求具有一个cookie,则发送该cookie(步骤23)。
另一方面,在代理服务器4中,在处理开始时完成初始化(步骤24)。图4是表示一个代理服务器初始化实例的流程图。
服务器在处理开始时启动(步骤50),从存储在一预定存储区域中的初始化文件52中获得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参数例如可以是被允许的用户数目Users和终端ID空间UserFrom。被允许的用户数目Users是可以在代理服务器4中处理的用户的数目。终端ID空间UserFrom是一组终端ID,生成许多超出被允许用户数目以外的ID以备后续使用。毋须赘述,终端ID应当如此地生成,即使得它们不能重叠。事先生成许多终端ID消除了在服务器操作期间生成重叠的终端ID的顾虑,而且可以避免由载运者事先给出终端ID,防止当通过该载运者的网关2进行访问时与终端ID重叠。在此要生成的终端ID以适合于在网关2中给出的终端ID格式的形式生成。对于i-模式,其形式为“AAABBBCCCDDD”的12位数字或字母。
然后,准备一个用于用户数目的虚拟ID空间(步骤53)。虚拟ID空间通过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记录(确定)一个可用的终端ID空间完成(步骤54)。例如,如果能够由服务器同时处理的用户数目为1000的话,则从在步骤51生成的终端ID空间中提取用于1000个用户的终端ID作为初始化参数,并记录在存储器内。
之后,为每一终端ID确定对应的cookie空间(步骤55)。所确定的cookie空间保持在服务器的存储器内作为一个存储区域(步骤56)。
随后,设定该cookie可用的地址(步骤57)。该地址设定通过将在步骤55保持的cookie空间的存储器地址存储到一个起指针作用的寄存器中来完成(步骤58)。
下一步,将表示终端ID与cookie对应关系的散列表的区域保持在存储器中(步骤59)。以这种方式,初始化过程得以终结(步骤60)。
当代理服务器4的初始化过程结束后,其收到一个请求和一个cookie时(步骤25和26),代理服务器4判断是否该cookie是由其自己发出的(步骤27)。通过确定对应的cookie是否记录在散列表中,可以判断cookie是否是由其自己发出的。
由于在处理刚刚开始之后并没有被记录的cookie,在步骤27的判定变为“否”,过程进入步骤28。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28,判断来自当前请求的发出者PC的连接是一个新连接(步骤28),获得指向下一可用cookie的指针(步骤29)。对于该指针,在以上初始化过程中已在存储器中保持了一个指针区域,通过获得存储在该存储器内的值,能够获得该指针值。在过程刚刚开始之后,指针指示前导的cookie空间。指针值是该cookie在其中存储的存储区域的地址,如上所述,在初始化过程中,终端ID与cookie空间(区域)相关联。但是,在该指针之后的终端ID尚未被使用过。
然后,从指针值获得对应的终端ID(步骤30)。这一终端ID被用于当前请求和后继的会话中。
随后,服务器根据预定生成规则生成一个cookie(步骤31)。例如,可以包括终端ID和访问时间。由于不能同时从同一计算机系统5或9作出访问,可以通过在cookie中既存储访问时间又存储终端ID,唯一地生成一个访问记录。
之后,生成的cookie和终端ID被写到散列表的一个预定区域(步骤32)。这已将cookie和终端ID唯一地关联起来。这种关联关系在会话持续过程中得到保持。会话,例如,可以是从浏览器开始到结束。可能在一个单独会话中出现多个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单独会话中使用同一个终端ID。
再者,指向下一可用cookie的指针加一(步骤33)。这为下一新连接生成一个终端ID作准备。
下一步,生成的终端ID附加到该请求上(步骤34),将带有终端ID的请求发送到i-模式服务器3(步骤35)。而且,可以将生成的cookie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或9,并存储在各PC中一预定存储区域内。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 7的判断为“是”,则判定为是来自一已有的PC的连接(步骤36)。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已经生成一个cookie,以及从该cookie中切去一个终端ID。而且,将该切去的终端ID附加到该请求中(步骤37)。对于被引用的cookie,如果已经将cookie从代理服务器4发送给个人计算机,并与当前请求一起送到服务器,则可以引用这一接收到的cookie。如果cookie未与该请求一起被发送,则可参考存储在该散列表中的cookie。
而且,带有终端ID的请求被送到i-模式服务器3(步骤38)。在该i-模式服务器3中接收此带有终端ID的请求(步骤39);在执行了预定应用或服务之后(步骤40),送出一个响应(步骤41)。在该i-模式服务器中接收到带有终端ID的请求,因而提供了对来自i-模式终端8的请求的全部服务。即,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即使对于来自个人计算机的服务请求,也能够接收到在i-模式服务器中准备的全部服务。
来自i-模式服务器3的响应通过代理服务器4传送(步骤42),并在个人计算机5或9中接收(步骤43)。在个人计算机5或9中,所接收的响应,例如,以紧致HTML格式表述的内容,被浏览和显示(步骤44) 。
以这种方式,对于一个请求的响应在一个人计算机中实现。如果在同一会话中再次发出一个请求(直到浏览器关闭为止),在上述步骤27中判断为“是”,并且如上所述,利用已经为此会话给定的终端ID,将该请求送到i-模式网站。在会话结束时,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cookie被擦除。如果请求是在一个新会话中发出的,给出一个新的终端ID。在此描述的实例中,cookie是在会话结束时擦除的,但是也可以将该cookie保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会话结束之前和之后都使用同一个终端ID,有必要在cookie中存储个人计算机的标识符。例如,可以存储个人计算机的IP地址作为标识符。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以从没有终端ID的个人计算机来访问i-模式Web服务器3。这使得用户能够既可以从i-模式终端也可以从个人计算机访问同一个i模式Web服务器,使得使用者能够享受到移动终端的实时特性和移动性以及个人计算机的可用性两方面的优点。而且,i-模式Web服务器的操作者也能够将用于i-模式的内容提供给个人计算机用户,而不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进一步地,如下所述,个人计算机能够利用通用测试工具测量i-模式Web服务器的性能。通过使用通用测试工具,能够完成适当的批应力验证,即使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也能根据需要,进行性能检测,并且可以自动进行系统的构建、验证及测试,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实施例二下面的描述将着眼于采用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系统进行i模式网站批应力测试的一个实例。图5是表示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实例的流程图。与图3类似,在图5中,在个人计算机5或9(测试工具PC)的处理示于左侧部分,代理服务器4(模拟服务器)的处理示于图的中部,而i-模式Web服务器3(i-模式服务器)的处理示于图的右侧部分。
在过程开始之后,在测试工具PC中检测网络路径(步骤20),设定代理服务器(步骤21),以及在模拟服务器中执行初始化过程(步骤24),与实施例一相类似。
在测试工具PC(个人计算机5,9)中,在步骤21之后,启动通用测试工具(步骤70)。然后,在测试工具控制下执行一个访问尝试(步骤71)。该访问要求(请求)被送到模拟服务器4,其接收该要求(步骤72)。随后,执行如实施例一中描述的模拟过程,或生成一终端ID和一cookie并使二者相关联(步骤73)。将该终端ID附加到该请求,后者被送到i-模式服务器3,如实施例一中所述,i-模式服务器3接收该请求(步骤39)。在i-模式服务器3中,执行被测试目标的应用处理或服务处理(步骤40),并送出一个响应(步骤41)。
送出的响应通过模拟服务器传送(步骤42),接收测试工具PC记录该响应(步骤75)。而且测试工具重复预定的访问尝试,然后其验证响应结果(步骤76)。
一系列处理过程由安装在一个PC内的测试工具并行地执行。并行处理的会话数目取决于得到的测试工具许可的数目。即,由于因特网和LAN是宽带通信手段,它们的数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而通信速度则是同时处理很多用户(会话)所面临的瓶颈。进一步地,如果采用多个个人计算机以保证多个访问路径,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执行模拟,即当过多数目的用户同时访问该i-模式服务器3。也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下响应的验证是一种批应力测试。在这一实施例中,能够容易地进行这种批应力测试。此外,由于使用通用测试工具,测试可自动进行,而且各种性能测量工具都可以采用。结果,能够简化对i-模式服务器性能验证的过程,增加系统开发效率。另外,在传统的验证过程中,访问是通过实际地使用i-模式终端进行的,一次访问只能由一部移动电话实现,所以不可能实现相当数目的批应力。在本实施例的验证方法中,可以使用通用测试工具,因而相当数目的批应力可以被简单地模拟。
尽管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其要旨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以举例的方式将NTT Docomo作为载运者,将i-模式终端表示成移动电话终端,但这不构成限制。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J-phone group的J-sky或者DDI group的EZweb。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可以存在由多个移动电话系统给定终端ID的多个因特网服务。在一个第一移动电话系统2、6、7、8和一个第二移动电话系统10、11、12、13中,使用的终端ID的格式可能互不相同。例如,一个是12位的,而另一个可以是13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服务器4可以判断哪个移动电话服务是网站所想要的,根据需要选择一个终端ID。
另外,以举例的方式,已经将移动电话服务作为一个其中发出带有终端ID的请求的服务加以描述,但这不构成限制。毋庸赘述,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模拟这样的系统,即系统中通过对应于终端ID附加唯一的标识符来提供服务。
从在本申请中披露的本发明获得的优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点如下。即,可以实现从不具有终端ID的传统个人计算机到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站点的连接。而且,可以利用通用Web性能工具实现对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站点进行有效的批应力测试。再者,能够容易地构建用于移动电话终端和传统个人计算机的服务站点。附图符号的说明1. 因特网2. 网关
3. i-模式Web服务器(网站)4. 模拟服务器(代理服务器)5. 个人计算机(PC客户机)6. 分组通信网络7. 无线基站8. i-模式终端9. 个人计算机10. 散列表11. 初始化文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终端,分别由一固有的终端标识符标识,并生成一请求;通信网络,用于在所述终端之间进行语音、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通信;网关,用于将所述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并将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第二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上;与所述计算机网络相连接的第一计算机系统,用于引用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以响应所述请求提供服务;与所述计算机网络相连接的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所述第二世界上系统与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相连接的第三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机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一个第三终端标识符的单元,该第三终端标识符适合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的格式;用于生成与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相关联的会话控制标识符的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与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关联起来的单元;以及响应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请求,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上,并将所述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终端是移动电话;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是一个人计算机系统;以及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是记录在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cookie中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一个通信会话期间,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是唯一和稳定地相关联的。
4.一个计算机系统,其能够访问一个第一计算机系统,该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伴有一个固有终端标识符或一个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终端标识符的请求,并且响应所述请求,引用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一个第三终端标识符的单元,该第三终端标识符适合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的格式;用于生成一个会话控制标识符的单元,该会话控制标识符与一个不带有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的第三计算机系统相关联;用于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与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相关联的单元;以及响应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请求,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上,并将所述请求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是一个人计算机系统,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是记录在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cookie中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计算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访问,从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中获得信息,并判断是否所述cookie已经由所述计算机系统发出的单元;如果所述判断为“否”时,从先前生成的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中选择一个第三终端标识符,并生成一个包括所述已选择的第三终端标识符的cookie的单元;用于将所述已选择的第三终端标识符与所述cookie相关联,并将其存储起来的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并将所述请求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如果所述判断为“是”时,引用cookie上的信息,获得包含在cookie中的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的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中,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cookie还被附加到所述请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和第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会话期间,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是唯一和稳定地相关联的。
10.一种用于在一个第一计算机系统和一个第三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通过一个第二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伴有一个固有终端标识符或一个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终端标识符的请求,并响应所述请求,引用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一个适合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的格式的第三终端标识符;生成一个与不带有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的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相关联的会话控制标识符;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关联起来;以及响应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一个请求,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是个人计算机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记录在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cookie中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方法,包括步骤响应一个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访问,获得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cookie信息;判断是否所述cookie已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系统发出;如果所述判断为“否”,从先前生成的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中选择一个第三终端标识符,并生成一个包含所述已选择的第三终端标识符的cookie;将所述已选择的第三终端标识符与所述cookie信息相关联,并将其存储起来;以及将所述已选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通信方法,包括步骤如果所述判断为“是”时,引用所述cookie,获得包含在所述cookie内的第三终端标识符;以及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cookie还被附加到所述请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和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会话期间,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是唯一和稳定地相关联的。
16.一种用于测试一个第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的方法,该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伴有一个固有终端标识符或一个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终端标识符的请求,并且响应所述请求,引用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其中在一个第三计算机系统安装一个通用Web测试工具,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通过一个第二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生成一个适合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的格式的第三终端标识符;对于所述Web测试工具的每个用户,生成一个相关联的会话控制标识符;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相关联起来;以及响应来自每个用户的请求,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中,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性能测试方法,进一步包括对于每一用户将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记录在所述cookie中的步骤;其中在所述用户和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会话期间,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和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是唯一和稳定地相关联的。
18.一种存储媒体,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其能够使计算机实现一个第一计算机系统和一个第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该第三计算机系统通过一个第二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一个伴有一个固有终端标识符或一个与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终端标识符的请求,并且响应所述请求,引用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标识符,该存储媒体存储有能够使得一个计算机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生成一个适合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符的格式的第三终端标识符;生成一个与不带有所述固有终端标识符的第三计算机系统相关联的会话控制标识符;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和所述会话控制标识符相关联起来;以及响应来自所述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请求,将所述第三终端标识符附加到所述请求中,并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系统。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用于从一个不带有终端ID的传统个人计算机到一个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服务站点的连接技术。一个模拟服务器(4)被设置为一个用于个人计算机(5或9)的代理服务器。在代理服务器(模拟服务器4)中,生成适合该格式的终端ID,并对于每一个人计算机或会话生成一cookie。终端ID和cookie相互关联并存储为一个散列表10。在代理服务器(4)中,一个终端ID被附加到来自个人计算机(5或9)的请求中,并且该请求与该终端ID一起,被传送给一个i-模式服务器(3)。
文档编号H04L12/66GK1449618SQ01814938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王啸洲, 广田干人, 薮田和浩 申请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