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907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话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手持电话机为蜂窝式移动电话机,可简称为移动电话机、手机或“大哥大”,在使用时必须借助基地站(或称为基站)才能实现通话。手机在我国应有广泛,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所用的手机所发射的微波功率较大,且人们使用时,都是紧贴头部,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脑造成一定的伤害。作为其改进,中国专利申请00128083.X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伴侣手机”的可成对使用的手持电话机组。该手持电话机组中的一个是在移动电话机话机上设置用于发射和接收话音信号的双工无线收发组件而用作主机,另一个是与主机相配合、且可独立使用的子机,子机与主机构成近距离双工无线话音收发系统。这种手持电话机组在使用中由主机接收基站发送的功率较大的信号,经过主机的原移动手机内部放大、变频、解调等恢复出话音和数字信号,其中的话音信号不是送受话器,而是送双工无线电发射组件,话音和数据信号经过双工无线电发射组件处理后由主机向其子机发出,在近距离的子机接收到主机发出功率较小的信号后,由内部的微处理器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按下子机的对讲键而可在主机与子机之间建立起通信信道,使子机和主机都进入通话状态,主机则把通话时接收到的子机的功率较小的信号经过内部处理后恢复出话音和数据信号,分别送给原移动手机,原移动手机经过信号处理,由天线发射给基站。由此可见,这种手持电话机组中的主机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中间站使用,只有同时工作于两个通信信道中时,才能实现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脑造成的伤害的目的。因这种手持电话机组需同时携带使用,不仅运行成本较高、携带也不太方便,而且使手机电池的能源消耗增加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中可降低使用中电磁辐射对人脑的伤害且功能较多的手持移动电话机。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以现有数字化的蜂窝式无线电话网络以及有线电话网络为技术平台、并在有线电话网络的用户端设置相应的转换器,对已有的数字式移动电话机进行改造,使之在无有线电话网的场合下仍保留原有的通过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话的功能,而在具有有线电话网场合下,既可通过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话,也可直接通过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话。因为使用手机通过有线电话网的通话,对人体辐射很小,故可以避免蜂窝式无线电话网络的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因增加了手机的功能、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手持电话机具有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和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具有振铃用电声转换器、手机受话器、手机送话器、手机键盘和手机显示器;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具有手机第一天线、手机射频电路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具有双工器、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手机第一天线与手机射频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相连;手机射频电路的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接收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手机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送话器的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双工器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双工器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其结构特点是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是在使用时可与安装在有线电话网中的信号转发器进行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的装置;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还具有手机第二天线、振铃信号转换装置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手机第二天线与双工器的收发端口相连,且手机第一天线和手机第二天线为合一的天线或分开设置的天线;接收电路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接收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即为接收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接收电路的模拟话音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信号转换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振铃信号转换装置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拨号信号转换装置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拨号信号转换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的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发送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入端即为发送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手机送话器的输出端与发送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
上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还具有单片机和频率合成器;单片机设有数据信号输入端、振铃信号输入端、数据信号输出端和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单片机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相互连接,单片机的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振铃信号和接收拨号信号的端口,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拨号信号和接收振铃信号的端口,从而使单片机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同时还可作为振铃信号转换装置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接收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振铃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是具有扩张器的电路,该扩张器设置在接收电路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发送电路是具有压缩器的电路,该压缩器设置在发送电路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单片机的信道选择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合成器的信号选择输入控制端相连;频率合成器的第一振荡信号端口与接收电路的第一本振振荡信号端口相连,频率合成器的第二振荡信号端口与发送电路的调频振荡器的振荡信号端口相连;单片机是具有发送密码和核对密码功能的单片机。
上述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的手机键盘上设有对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是否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及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是否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进行控制的选择键。
上述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的手机键盘上设有可在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工作时进行接听来电和收线操作的按键,手机键盘还设有将键盘信号输至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和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选择键。
上述手持电话机还具有工作状态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对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是否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及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是否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进行控制。
上述切换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该切换装置为拨动开关;拨动开关的输入端是在使用时与手机电池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的端口,而拨动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的电源端相连;第二电源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的电源端和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接收电路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的电源端同时相连;第三电源输出端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接收电路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的电源端同时相连。
上述切换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该切换装置为电子开关电路;其中各电子开关的输入端是在使用时与手机电池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的端口,且其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的电源端相连,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接收电路的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的电源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还设有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和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其中的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上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在使用时是工作频率优选范围为45.000~48.475MHZ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手机第一天线和手机第二天线为合一的天线。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手机音频/逻辑电路的微处理器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单片机是合一的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采用手机的现有技术实现通过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功能,其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可采用无绳电话机的现有技术实现通过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还是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而不是象现有手机只能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通常在用户可以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本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通过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并减少电池耗电量。另外,在无线电话网信号不好的地方用户也可以利用本手持电话机通过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中,用户可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这样在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工作范围内,用户只需携带一部本手持电话机就可以方便地接收通过转发器——采用无绳电话机主机现有技术的连接在有线电话网中与本手持电话机中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组成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系统的信号转发装置——转接的来自有线电话网的通讯信号和无线电话网的通讯信号,可以减少漏接电话的现象。(3)在无线运营商提供呼叫转移功能的前提下,当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设置切换装置或对应的程序时,这样用户在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可以将本手持电话机设置成只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状态,用户可以利用无线运营商提供的呼叫转移功能,将呼叫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的电话转移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工作范围内的固定电话号码上,而使用户减少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时间,实现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的目的。(4)当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采用由单片机控制的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技术时,其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中的单片机与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中的微处理器建立有通讯联系,这样当用户选择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时也可以使用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中的电话簿等方便的控制功能。(5)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电话机的结构为其应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其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共用了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键盘、受话器、送话器、振铃用电声转换器等器件,成本增加不多,却得到了功能较强大的手持通讯设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采用由单片机控制的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的现有技术、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采用数字式移动电话机的现有技术、并进行组合后的电路框图。
图3为图2中的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为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机械式电路切换装置后的电路框图。
图5为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式电路切换装置后的电路框图。
图6为可与图2、图4及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配合应用的转发器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电话机具有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和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R0。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R0具有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手机受话器R2、手机送话器R3、手机键盘R4和手机显示器R5。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具有手机第一天线Y1、手机射频电路Y2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是在使用时可与安装在有线电话网中的信号转发器进行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的装置;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具有手机第二天线J1、双工器J2、接收电路J3、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发送电路J5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
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第一天线Y1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相连;手机射频电路Y2的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接收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R2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手机显示器R5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送话器R3的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R4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手机第二天线J1与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第一天线Y1为合一的天线,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手机第二天线J1与双工器J2的收发端口相连,双工器J2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接收电路J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接收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即为接收电路J3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接收电路J3的模拟话音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R2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的输入端相连,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R4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的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J5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发送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入端即为发送电路J5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手机送话器R3的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J5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双工器J2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
见图2,上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还具有单片机J7和频率合成器J8;单片机J7设有数据信号输入端、振铃信号输入端、数据信号输出端和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单片机J7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相互连接,单片机J7的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振铃信号和接收拨号信号的端口,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与单片机J7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拨号信号和接收振铃信号的端口,从而使单片机J7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同时还可作为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接收电路J3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J7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J7的振铃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J7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J7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是具有扩张器的电路,该扩张器设置在接收电路J3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发送电路J5是具有压缩器的电路,该压缩器设置在发送电路J5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单片机J7的信道选择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合成器J8的信号选择输入控制端相连;频率合成器J8的第一振荡信号端口与接收电路J3的第一本振振荡信号端口相连,频率合成器J8的第二振荡信号端口与发送电路J5的调频振荡器的振荡信号端口相连;单片机J7是具有发送密码和核对密码功能的单片机。
手机键盘R4上设有可在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工作时进行接听来电和收线操作的按键,手机键盘R4还设有将键盘信号输至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和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选择键。
见图3,本实施例的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以现有的GSM手机中的电路装置为基础,并将其中的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的串行通讯端口与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的串行通讯端口相连,以传送包括拨号信号和振铃信号在内的有关的信号。而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在使用时可以以现有的无绳电话机的手机中的电路装置为基础,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工作频率范围为45.000~48.475MHZ,并可与现有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配合使用。可与本实施例的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配合使用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电路框图由图6给出。本实施例的手持电话机的上述电路结构为其在使用具备多种功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使用时用户不仅可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也可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只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或只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时,具体使用方式如下当用户开机时,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向基站发送开机信号,进入可与无线电话网建立通讯联系的状态,与此同时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也进入可与转发器建立通讯联系的状态。
这样在用户处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工作范围内时,当有人拨打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网电话号码时,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单片机Z4会通过市话接口电路Z10接收到振铃信号,然后通过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发送电路Z5经由双工器Z2和座机天线Z1将该振铃信号传送至本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天线J1。本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中的单片机J7经由双工器J2和接收电路J3接收到该振铃信号后,将其传递给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在Y3的微处理器Y31的控制下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发出振铃提醒用户接听。此时用户可以按下手机键盘R4上的进行接听来电和收线操作的按键发出摘机信号从而决定接听该呼叫。该摘机控制信号经由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传递给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中的单片机J7后,由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中的发送电路J5将该控制信号通过双工器J2和天线J1传送至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天线Z1,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单片机Z4通过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双工器Z2和接收电路Z3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市话接口电路Z10进行摘机操作,从而使用户与有线电话网建立通讯连接。这时本实施例手持电话机及与之相配套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及主机部分的现有技术相同。当用户使用手机键盘R4上的进行接听来电和收线操作的按键发出挂机信号从而决定结束该次通讯时,该挂机控制信号通过与摘机控制信号相同的方式传送到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单片机Z4后,由该单片机Z4控制市话接口电路Z10进行挂机操作。
在无线运营商提供呼叫转移功能的前提下,当有人拨打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时,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的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会从基站的下行控制信道上收到呼叫信息,本手持电话机的一种工作方式是不立即向基站发出呼叫响应信号,而是先通过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发出与无绳电话机的座机建立通讯联系的请求,如不能得到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正确应答,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再向基站发出呼叫响应信号,以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如得到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正确应答,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则不向基站发出呼叫响应信号,这样可以利用无线运营商提供的呼叫转移功能,将呼叫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的电话转移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工作范围内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号码线路上,以后的工作流程与有人拨打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网电话号码时相同。
在无线运营商提供呼叫转移功能的前提下,当有人拨打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时,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的另一种工作方式可以和现有移动通讯手机相同,当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从基站的下行控制信道上收到呼叫信息后,按现有的GSM手机工作方式向基站发出呼叫响应信号,如果用户确认本手持电话机处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工作范围内时,可不接听该无线呼叫,利用无线运营商提供的无应答呼叫转移功能,将呼叫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的电话转移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工作范围内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号码线路上,以后的工作流程与有人拨打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网电话号码时相同。
当有人拨打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时,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接听该呼叫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现有GSM手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相同。
如拨打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的呼叫到来时,用户正在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对该呼叫的响应与现有GSM手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相同,用户可通过手机键盘R4决定是否结束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的通讯和是否接听无线电话网的呼叫。如不结束使用有线电话网进行的通讯就接听无线电话网的呼叫,则进入同时与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
在用户处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的工作范围内时,如拨打用户有线通讯电话号码的呼叫到来时,用户正在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用户可通过手机键盘R4决定是否结束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的通讯和选择接听有线电话网的呼叫。如不结束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的通讯就接听有线电话网的呼叫,则进入同时与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
当用户要使用本手持电话机拨打电话时,须通过手机键盘R4决定是使用有线电话网还是使用无线电话网拨打,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根据用户的选择将该拨号信号传递给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射频电路Y2或者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
当用户要使用本手持电话机通过有线电话网拨打电话时,用户通过手机键盘R4输入的拨号信号通过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传递给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用户通过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中电话薄等现有功能产生的拨号信号同样传递给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该拨号信号按照摘机控制信号相同的方式传送给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单片机Z4后,由该单片机控制市话接口电路Z10将拨号信号传送到外线上。
当用户要使用本手持电话机通过无线电话网拨打电话时,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现有的GSM手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相同。
按照上述工作流程,用户可以减少使用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时间,实现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的目的。
当本实用新型手持电话机的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从基站接收到短信息等非通话呼叫时,则可立即接收。
本实施例手持电话机和与之相配套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之间通讯时的频率选择及密码核对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及主机部分的现有技术相同。密码电路J10可以单独设置而与单片机J7连接后使用,也可不设置专门的密码电路,而将核对密码的功能由单片机J7完成。
(实施例2)仍见图2及图3,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手机键盘R4还设有对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是否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及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是否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进行控制的选择键。通过操作该选择键,可以使本手持电话机处于以下三种工作状态中的一种。第一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第二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只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第三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只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时,本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同时处理由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传递来的信号和由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射频电路Y2传递来的信号。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实施例1相同。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时,本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不处理由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传递来的信号,而只处理由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射频电路Y2传递来的信号,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现有的GSM手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相同。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如本手持电话机原工作状态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或第二种工作状态时,在本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的控制下,本手持电话机首先向基站发送关机信号,随后本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不再处理由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射频电路Y2传递来的信号,只处理由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传递来的信号。此时,本实施例手持电话机及与之相配套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及主机部分的现有技术相同。用户可以利用无线运营商提供的呼叫转移功能,将呼叫用户无线通讯电话号码的电话转移到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工作范围内安装有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有线电话号码线路上,进而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设置本手持电话机自动选择工作状态。使用该工作模式时,无绳电话机的座机安装在有线电话网中正常工作后,无绳电话机的座机定时(例如每分钟一次)发出建立连接请求,进入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工作范围后,本手持电话机中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接收到该信号并处理后将其传送给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应答正常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中的单片机J7将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已建立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中的微处理器Y31,在该微处理器控制下,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向基站发送关机信号,随后本手持电话机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不再处理由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射频电路Y2传递来的信号,只处理由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传递来的信号。此时,本实施例手持电话机及与之相配套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及主机部分的现有技术相同。此时,本手持电话机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定时(例如每分钟一次)向无绳电话机的座机发出连接检测信号,手持移动电话机发出的连接检测信号如不能得到无绳电话机座机的正确应答,则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中的单片机J7将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已断开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在该微处理器的控制下,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向无线电话网基站发送开机信号。
(实施例3)见图4及图6,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手持电话机还具有对本手持电话机是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只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还是只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切换装置Q1。切换装置Q1为拨动开关;拨动开关Q1设有一个输入端和三个输出端,其输入端是在使用时与手机电池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的端口,而其第一输出端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相连,第二输出端同时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以及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相连,第三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相连。
用户可通过拨动开关Q1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以下三种工作状态中的一种,第一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同时与无线电话网和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第二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只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第三种工作状态是本手持电话机处于只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的工作状态。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时,手机电池D除对本手持电话机的其余部分提供电源外,还通过拨动开关Q1的第二输出端同时向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以及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供电。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时,手机电池D除对本手持电话机的其余部分提供电源外,还通过拨动开关Q1的第三输出端向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供电,同时断开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的连接而使它们掉电。其工作原理和流程与现有的GSM手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基本相同。
当用户选择本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手机电池D除对本手持电话机的其余部分提供电源外,还通过拨动开关Q1的第一输出端向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供电,同时断开与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的连接而使之掉电。此时,本实施例手持电话机及与之相配套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多信道无绳电话机手机部分及主机部分的现有技术基本相同。
(实施例4)见图5及图6,其余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切换的装置Q1为电子开关电路;电子开关电路Q1具有两个电子开关。每个电子开关具有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一个控制端。两个电子开关的输入端共线,均与手机电池D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其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作为电子开关电路Q1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而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相连,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作为电子开关电路Q1的第二电源端而与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还设有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和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其中的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对于工作状态的选择可由手机键盘R4的相应按键通过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音频/逻辑控制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进行控制,当微处理器Y31在其两个切换控制信号输出端均输出接通信号时,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当微处理器Y31只在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接通信号时,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当微处理器Y31只在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输出接通信号时,手持电话机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
上述实施例1至4中,所应用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中的频率合成器Z6和语言信号处理电路Z7、密码电路Z13用以配合完成多信道无绳电话机的信道选择、密码核对和双工通话功能。外接电源用于向座机的有关电路供电。座机受话器Z8、座机送话器Z9、振铃用电声转换器Z11和座机键盘Z12作为人机对话输入输出器件。这些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应用例中可以省略,此时的无绳电话机的座机则只起到信号转发器的作用。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也可以是合一的微处理器。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电话机,具有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和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R0);人机对话输入输出部件(R0)具有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手机受话器(R2)、手机送话器(R3)、手机键盘(R4)和手机显示器(R5);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具有手机第一天线(Y1)、手机射频电路(Y2)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具有双工器(J2)、接收电路(J3)和发送电路(J5);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第一天线(Y1)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相连;手机射频电路(Y2)的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接收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R2)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手机显示器(R5)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送话器(R3)的输出端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R4)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双工器(J2)接收信号输出端与接收电路(J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J5)的发送信号输出端与双工器(J2)的发送信号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是在使用时可与安装在有线电话网中的信号转发器进行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的装置;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还具有手机第二天线(J1)、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手机第二天线(J1)与双工器(J2)的收发端口相连,且手机第一天线(Y1)和手机第二天线(J1)为合一的天线或分开设置的天线;接收电路(J3)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接收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即为接收电路(J3)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出端,接收电路(J3)的模拟话音输出端与手机受话器(R2)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的输入端相连,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振铃用电声转换器(R1)的输入端相连;手机键盘(R4)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的键盘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的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发送电路(J5)是含有低频放大电路的发送电路,其低频放大电路的模拟话音信号的输入端即为发送电路(J5)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手机送话器(R3)的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模拟话音信号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还具有单片机(J7)和频率合成器(J8);单片机(J7)设有数据信号输入端、振铃信号输入端、数据信号输出端和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单片机(J7)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相互连接,单片机(J7)的与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振铃信号和接收拨号信号的端口,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与单片机(J7)相连接的端口中的数据端是可输出拨号信号和接收振铃信号的端口,从而使单片机(J7)和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同时还可作为振铃信号转换装置(J4)和拨号信号转换装置(J6);接收电路(J3)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J7)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的振铃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J7)的振铃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J7)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J7)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出端与发送电路(J5)的双音频拨号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电路(J3)是具有扩张器的电路,该扩张器设置在接收电路(J3)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发送电路(J5)是具有压缩器的电路,该压缩器设置在发送电路(J5)的低频放大电路的预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单片机(J7)的信道选择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合成器(J8)的信号选择输入控制端相连;频率合成器(J8)的第一振荡信号端口与接收电路(J3)的第一本振振荡信号端口相连,频率合成器(J8)的第二振荡信号端口与发送电路(J5)的调频振荡器的振荡信号端口相连;单片机(J7)是具有发送密码和核对密码功能的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手机键盘(R4)上设有对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是否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及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是否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进行控制的选择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手机键盘(R4)上设有可在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工作时进行接听来电和收线操作的按键,手机键盘(R4)还设有将键盘信号输至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和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选择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工作状态切换装置(Q1),该切换装置(Q1)对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是否与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讯及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是否与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讯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切换装置(Q1)为拨动开关;拨动开关的输入端是在使用时与手机电池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的端口,而拨动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相连;第二电源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和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同时相连;第三电源输出端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同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切换装置(Q1)为电子开关电路;其中各电子开关的输入端是在使用时与手机电池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的端口,且其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手机射频电路(Y2)的电源端相连,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接收电路(J3)的电源端以及发送电路(J5)的电源端相连;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还设有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和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其中的切换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切换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在使用时是工作频率范围为45.000~48.475MHZ的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手机第一天线(Y1)和手机第二天线(J1)为合一的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手持电话机,其特征在于远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Y0)的手机音频/逻辑电路(Y3)的微处理器(Y31)与近距离信号收发处理装置(J0)的单片机(J7)是合一的微处理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电话机。本手持电话机以现有数字化的蜂窝式无线电话网络以及有线电话网络为技术平台、并在有线电话网络的用户端设置相应的信号转换器,对已有的数字式移动电话机进行改造,增加了与安装在有线电话网中的信号转换器进行近距离无线双工通讯的双工器、接收电路、发送电路等组件,使之在无有线电话网的场合下仍保留原有的通过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话的功能,而在具有有线电话网场合下,既可通过无线电话网进行通话,也可直接通过有线电话网进行通话。因为使用手机通过有线电话网的通话,对人体辐射很小,故可以避免蜂窝式无线电话网络的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增加了手机的功能,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H04M1/00GK2655536SQ0321922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0日
发明者左莉 申请人:左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