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侧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按键装置,尤指一种安装于移动电话侧壁的侧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电话,常采用侧按键装置实现接听电话、打开背景灯、声音大小调节以及滚动屏幕等功能,该侧按键装置通常设置于移动电话外壳体的侧壁上,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单手操作。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相关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5,749,457号,其揭示了一种侧按键装置200,该装置包括按键210及轴220。其中,按键210由弹性材料制成,包括压按介面211,由压按介面211的背面延伸形成的柱状压按元件212及由压按介面211侧面延伸而成的与压按元件212垂直设置的按键臂214,所述按键臂214的末端形成与轴220相互配合的套管结构215。轴220呈长圆柱形,其可通过两端与移动电话壳体之间的螺钉或粘结固定于移动电话壳体上。
当压按按键210时,按键臂214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发生形变,使按键210绕轴220旋转,直至压按元件212与电路板230上的开关元件232相接触,并对其施力以对其形成激励。按键210上的压按力消失后,按键210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原位。
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因其仅靠按键210自身的弹力回复原位,因而对按键210压按力度过大时会造成按键210复原位置的偏差,影响继续使用效果。同时为保证按键210与开关元件232之间的良好开合,按键臂214与开关元件230间保有的距离不能过小,但该距离仅由轴220的装配位置决定,还会随使用而发生变化,不易控制。
请参照图3所示,如美国专利第6,166,337号,其也揭示了一种侧按键装置300,该装置包括一体成形的副按键310及按键320,其二者连接处形成连接部330。其中副按键310包括一压按界面312,由压按介面312的背面延伸出的圆锥体形突起314,以及在压按介面312与突起314的交汇处形成的台阶面316,该台阶面316延伸至连接部330。所述按键320呈拱形结构,其包括压按块322及拱形壁324。其中,压按块322呈柱状,其顶端靠近突起314的一侧形成斜面323,并与突起314相抵触,其底部设有突出的接触点325,该接触点325用于在按键320压按时与移动电话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部位接触以产生电信号,其底部的四周延伸形成拱形壁324,该拱形壁324为中空圆拱形薄壁,其底部继续向水平方向延伸与移动电话的按键层相融合,且与连结部330相接。
按压时,压按介面312将所受的水平方向的压力传递至突起314处,使得该突起314通过斜面323向压按块322施力。由于该力是施加在斜面323上,势必对压按块322在水平及垂直两个方向上产生效果。其中,垂直方向上的施力效果使得按压块322带动接触点325向下移动,同时拱形壁324发生形变,直至接触点325接触于行动电话印刷电路板(未标示)上的相应位置。当压力消失时,所述按键320可通过拱形壁324的弹性回复原位,并向副按键310的突起314施加反向压力,使得该副按键310也回复原位。
该装置中副按键310及按键320为一体成形,结构简单,复位时不需要另加辅助元件,但由于压按过程中突起314除了对压按块322有垂直方向之施力效果外,还对其在水平方向产生了施力效果,从而使得按键320会受该力影响沿受力方向产生位移,长期使用,影响效果。
所以,迫切需要提供一种便于装配且性能可靠的侧按键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且性能可靠的侧按键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按键装置,其包括按键、压按膜片、柔性印刷电路板及下盖。其中压按膜片上形成与所述按键对应设置的拱形突起;柔性印刷电路板内含电路,按压按键时,可通过按压膜片上的突起导通所述电路;下盖包括侧壁,所述按键及压按膜片依次装配并安装于所述侧壁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柔性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以传递对按键之压按信号,采用平面按键结构达成侧按键装置的功效,而平面按键各元件间配合位置确定,便于装配,避免了由现有结构所产生的侧按键装置装配位置易变化,影响继续使用效果的问题且不需另外附加其它辅助器件,性能可靠。
图1是现有侧按键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现有侧按键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另一现有侧按键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按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例按键装置的组元组装图。
图6是图5中区域V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侧按键装置100包括按键120、压按膜片140、导电元件160及下盖180。
所述按键120呈长形台阶状,包括突起的中空压按面122,由压按面122的底端四周延伸出的台阶面123,设置于压按面122内侧两端,与压按面122呈一体的二压按柱124。所述压按膜片140为长方形片状,其上设有与按键120之压按柱124相对应的二拱形突起142。
所述导电元件160包括导电片162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164。所述导电片162上设有二装配孔166,该二装配孔166以导电元件160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64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于导电片162上,其内部包覆有与压按膜片140相对应的两对导线,分别连接导电片162上的四个接触点(图未示),其中任一对的两导线间断开,不形成电连接。
所述下盖180包括一体的二内挡板182及侧壁183,其内部还设置有空间184,用以容置印刷电路板(图未示)。其中二挡板182对称分布,且均呈“L”形,其分别包括一长臂1821及短臂1822,其中二长臂1821与侧壁183平行设置,并使得短臂1822指向侧壁183,且该二短臂1822间的距离略大于按键120、压按膜片140或导电片160的长度。另,在长臂1821上还设有与导电元件160上的装配孔166相配合的装配柱(图未示)。侧壁183上开有槽1831,该槽1831的位置与二挡板182相对应,其长度略小于所述二挡板182的短臂1822间的距离。所述侧壁183通过其上的槽1831与二挡板182形成一容置空间186。
装配时,依次将导电元件160,压按膜片140及按键120容置于容置空间186内。其中,导电片160的装配孔166与挡板182的装配柱(图未示)相扣合,柔性印刷电路板164从一挡板182的长臂1823上端伸出,并以热压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图未示)相连接,同时使其内部电路与印刷电路板(图未示)上的相应电路形成电连接。按压膜片140的拱形膜片142与按键120的按压柱124相接触,且不发生形变。按键120通过其台阶面123将所述元件卡于移动电话的侧壁183内,且使其按压面122由侧壁183的槽1831中露出。
当对按键120的任一端施力时,该力可通过按压柱124传导给压按膜片140的拱形突起142,使得该拱形突起142产生变形,且同时接触导电片162上的两接触点,从而导通柔性印刷电路板164内部的一对导线,如此,由该压按动作所决定的电信号就通过导电元件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64传导于下盖180内的印刷电路板上。当取消对按键120的施力时,压按膜片140的拱形突起142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复位,同时该回复力可通过压按柱124传导于按键120上,使得按键120也可自行复位,不需另加其他辅助元件。其中,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导电片162也可不要,而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64上直接形成的接触点。
权利要求1.一种侧按键装置,包括按键,压按膜片以及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按膜片上形成突起,且该突起舆所述按键对正,所述侧按键装置还包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内含电路,按压按键时可以通过按压膜片上的突起导通所述电路,所述下盖包括侧壁,所述按键及压按膜片装配并安装於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按键装置还包括导电片,该导电片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热压的方式与导电片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压按介面、由压按介面背部延伸出的压按柱及由压按介面底端向四周延伸出的台阶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还包括二挡板,该二挡板舆侧壁间形成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呈“L”,包括长臂及短臂,其中长臂舆侧臂平行设置,短臂指向侧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开有槽,该槽的位置舆二挡板相对应,长度小于挡板的二短臂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压按膜片及导电片容置于容置空间内,通过侧壁将按键的台阶面卡固,并使得压按介面从所述槽中穿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中装有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侧按键装置,包括按键、压按膜片、柔性印刷电路板及下盖。其中压按膜片上形成与所述按键对应设置的拱形突起;柔性印刷电路板内含电路,按压按键时,可通过按压膜片上的突起导通所述电路;下盖包括侧壁,所述按键及压按膜片装配并安装于侧壁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柔性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以传递对按键之压按信号,采用平面按键结构达成侧按键装置的功效,而平面按键各元件间配合位置确定,便于装配,避免了由现有结构所产生的侧按键装置装配位置易变化,影响继续使用效果的问题且不需另外附加其它辅助器件,性能可靠。
文档编号H04M1/02GK2624536SQ0322463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2日
发明者许智能, 江大伟, 陈宝江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