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组数据网络上的实时服务的分组汇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512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分组数据网络上的实时服务的分组汇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在通信网络上传送和接收实时信息。
背景技术
经由通信系统传送的某些类型的通信信号具有不容忍时延的特征。这些信号通常被称为实时信号,它们具有严格的时延约束。而传送那些不容忍时延的信号的通信系统通常符合这种信号的时延约束。分组交换通信系统传送的是往返于不同节点的实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分组,其中传送实时信息的分组符合该信息的时延约束。分组交换通信系统则是将通信信号转换成一个或多个按照通信系统所遵循的协议而被配置的分组的通信系统。所述协议是一组用于发起、保持和/或终止通信系统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规则和过程。协议则通常是由行业团体和/或政府机构之类的标准团体发布的已建立标准的一部分。通信系统的所有者即服务供应商通常是诸如市内电话公司或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之类的实体,或也可以同时是操作、控制并维持一个向系统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系统的上述这两个实体。
分组通常是一个比特群组,其中包括一个包含了信令信息的报头部分和另一个包含了所要传递的信息并且名为净荷的部分。此外,分组还具有一个报尾部分,其中包含了允许接收机确定分组接收是否有误的纠错信息。协议使用了信令信息而在分组在通信系统内部传播的时候调节所述分组的路由和处理。分组的报头和报尾部分表示的是开销信息。分组交换通信系统中将要发送的分组是由系统调度并且是按照其预定时间发送的。对实时信号分组或传送实时信息的分组所进行的调度和实际传输则必须服从这种信号或信息的时延约束。
实时信号的实例包括语音和视频信号,这两者都能以某种方式经由分组交换系统传递,从而遵守其时延约束。因特网是分组交换网的一个实例;因特网遵循的是对分组传输进行路由选择的IP(网际协议)集。VoIP(经由IP的语音传输)则是一种可以经由因特网传递的不容忍延迟的信息。实时信号分组必须以恒定间隔发送,为此必须在一个固定时间间隔对其进行调度。而这个固定时间间隔即为实时信号时延约束的一个直接后果。诸如语音和视频信号之类的实时信号是作为具有某个恒定信息流速率的信息流而产生的,其中这个信息流是不应该被打断的。最终,恒定的流速率定义了一个在各个分组传输之间经过的恒定时间周期。发射机以一个恒定速率来发送实时分组,而接收机则希望以同一恒定速率来接收这些分组。
分组数据网络往往具有任意的分组间延迟。为了确保分组以一个恒定速率到达接收机,通信系统通常会使用缓存器。然而,这些名为“抖动缓存器”的缓存器位于接收机端点内部或是处于一个中间点上,其中从所述中间点开始可以确保分组的流速率。在以预期流速率将一组分组传送到接收机之前,这些缓存器将会临时保存所述分组。
在诸如1xEV-DO(1x演进型纯数据服务)、1xEV-DV(1x演进型数据与语音服务)以及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之类的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以及类似的通信系统标准中都对数据用户进行了调度。在经过调度的系统中,可用数据速率通常取决于信道有效性、信道状态以及用户优先级之类的判据;因此,可用数据速率或是发送数据的可用频率可以小于实时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数据速率。同样,由于实时分组的固定速率传输,系统无法利用更高的信道容量可用性。出于上述缺陷,系统容量经常会受到不利影响。
由此需要一种经由通信系统来传送(也就是发送和/或接收)实时信息的技术,其中所述技术降低了对通信系统容量和效率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递具有时延约束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以便提高网络的系统容量和效率。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允许以一个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并经由通信系统来发送所述不容忍时延的信息(例如实时信息),并且能够利用更高的信道容量可用性,由此提高通信系统的总的容量和效率。
不容忍时延的信息是以汇聚形式发送的。通过将多个表示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分组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汇聚分组。在保持信息时延需要的同时,这个汇聚分组以用户服务需要判据为基础的,其中举例来说,所述判据可以是信道有效性、信道状态、用户优先级及类似参数。汇聚分组还可以基于许可的传输率;也就是可以在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点发送信息的数据速率。汇聚分组的大小则基于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协商。由于使用的是汇聚分组,因此可以对分组进行较少的调度,并且还可以在一个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上发送汇聚分组。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利用更高的信道容量可用性,由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总容量。
所述设备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包括一个根据用户服务需要而在与接收设备进行分组大小协商之后组合多个分组的汇聚器。所要发送的分组是以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而被重现(retrieve)的。此外还可以基于静态或动态来确定汇聚分组的大小。
接收设备包括一个接收汇聚分组并从接收到的汇聚分组中产生单独分组的解汇聚器电路。生成的单独分组可以以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而从解汇聚器中得到重现。


图1A和1B显示的是用于发射汇聚信息和接收汇聚信息的通信设备的框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方法来发射汇聚信息的流程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方法来接收汇聚信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递具有时延约束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以便提高网络的系统容量和效率。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允许以一个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并经由通信系统来发送所述不容忍时延的信息(例如实时信息),并且能够利用更高的信道容量可用性,由此提高通信系统的总的容量和效率。
不容忍时延的信息是以汇聚形式发送的。通过将多个表示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分组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汇聚分组。在保持信息时延需要的同时,这个汇聚分组以用户服务需要判据为基础的,其中举例来说,所述判据可以是信道有效性、信道状态、用户优先级及类似参数。汇聚分组还可以基于许可的传输率;也就是可以在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点发送信息的数据速率。汇聚分组的大小则基于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协商。由于使用的是汇聚分组,因此可以对分组进行较少的调度,并且还可以在一个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上发送汇聚分组。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利用更高的信道容量可用性,由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总容量。
所述设备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包括一个根据用户服务需要而在与接收设备进行分组大小协商之后组合多个分组的汇聚器。所要发送的分组是在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上重现(retrieve)的。此外还可以基于静态或动态来确定汇聚分组的大小。
接收设备包括一个接收汇聚分组并从接收到的汇聚分组中产生单独分组的解汇聚器电路。生成的单独分组可以以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而从解汇聚器中得到重现。
参考图1A和1B,其中显示了在通信系统中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设备。发射机设备100包括汇聚器104,其中第一缓存器102耦合到其输入端,而第二缓存器106则耦合到其输出端。不容忍延迟的信息通常采用的是分组流的形式,该信息施加于第一缓存器102。
当发射机工作在终端模式时,发射机的缓存器102以一个固定速率接收信息分组,其中所述固定速率即为发送不容忍延迟的信息的速率。在终端模式中,终端设备要么与发射机设备的输入端相耦合,要么以一个与固定速率相等的速率而将信息插入发射机设备。分组流可以由信号编码器(没有显示)产生。信号编码器可以是将信号转换成经过压缩的数字版本(通常采用比特流形式)并且随后从压缩比特流中产生分组的任何公知设备或处理器。当信号是语音之类的实时信号时,信号编码器以一个固定速率来产生信息分组。例如,信号编码器可以是一个声码器,它将一系列代表语音信号的数字比特转换成一个经过压缩的序列,其中所述序列包含了一系列数量减少的比特,此外在这里还按照通信系统遵循的协议而将这些数量减少的比特格式化为一个或多个分组。声码器的一个实例是EVRC(增强型可变速率编解码器),它通常每隔20毫秒就产生一个分组。
声码器产生的分组是由第一缓存器102重现的。如果产生一个分组而缓存器102没有及时重现这个分组,那么将会“丢弃”这个分组,这则意味着分组丢失;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编码器(例如声码器)不会等待缓存器102重现所生成的分组。因此,信号编码就是产生压缩信息(也就是压缩比特)并将该信息排列到分组中的处理,其中所述分组的结构(报头、净荷、报尾部分)符合通信系统所遵循的用以传播这种分组的协议。缓存器102则进行操作,以便以一个与编码器产生分组的固定速率相等或者更大的速率来从编码器中重现分组。而编码器产生的分组则临时保存在缓存器102中。缓存器102可以是用于临时保存数字信息的任何公知电路或系统。在这里可以在某个固定速率或可变速率上从缓存器102中重现分组。从缓存器102中重现的分组施加到汇聚器104。根据汇聚器104的处理速度,缓存器102有可能需要执行缓存管理;也就是说,缓存器102有可能需要临时保存输入信息,以便允许汇聚器104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时间处理。缓存管理则是临时保存那些以某个输入速率插入缓存器的信息,以便允许以一个输出速率来从缓存器中传递所述信息,其中所述输出速率低于输入速率。重现的每一个分组都具有自己的报头和报尾部分信息;这个信息由通信系统按照协议使用,以便在分组经由通信系统传播时对其进行路由。而分组则是由汇聚器104从缓存器102中重现的。
汇聚器104是一个系统、电路或处理器,它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并将这些分组组合成一个汇聚分组。除了缓存器102和106之外,汇聚器104还可以在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包含内部缓存电路。在没有外部缓存器102和106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内部缓存器,也可以由它们向缓存器102和106提供附加的缓存容量。汇聚分组是按照所遵循的协议来进行配置的。例如,汇聚分组具有一个报头部分、一个净荷和一个报尾部分。在汇聚之前,构成汇聚分组的每一个单独分组都具有一个报头部分、一个净荷和一个报尾部分。一种形成汇聚分组的技术可以包括剥离每个分组的报头和报尾部分并且将净荷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具有自身报头和报尾部分的汇聚分组。当汇聚分组的报头和报尾部分中包含的信息少于单个分组的组合报头和报尾部分时,则认为进行了信息压缩,由此更为有效地使用系统的通信信道。举例来说,如果如上所述将N个分组组合成一个汇聚分组,其中N是一个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则所述汇聚分组将会使用一个报头和一个报尾部分。结果,由于并未使用每个分组的单独报头和报尾部分,因而经由通信系统发送的信息也比较少。此外,在使用汇聚分组的时候,由于系统当前必须调度汇聚分组而不是N个单独分组,从而将会较少进行调度,这样一来,所实施的调度也比较少。以外,通过形成汇聚分组,还可以避免进行信息压缩。
汇聚器不但将分组组合成汇聚分组,而且还可以具有对汇聚分组进行信道编码和对汇聚分组进行数字调制的设备。信道编码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向将要传送的信息中添加冗余码,以便提高接收到信息时正确解码信息的可能性。信道编码的一个实例是公知的卷积编码技术。而数字调制则是任何一种通过组合比特来表示某些经由通信系统通信信道传送的符号的公知技术。数字调制的一个实例是QPSK(四相相移键控),其中每一个符号都表示两比特信息并且所述符号是一个相位根据这两个比特的值而变化的正弦信号。所述汇聚器还包括相对于汇聚因素而与一个接收节点进行协商的处理电路,其中汇聚因素是由整数N表示的构成汇聚分组的分组数目。汇聚因素可以取决于多个参数,例如当前信道状态,用户可接受(分组间)延迟,系统的数据速率能力以及系统当前负载。汇聚因素依赖的参数称为用户服务需求。
用户服务需求表示的是用户预期接收的某种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是一组因素,在组合这些因数时,所述因素向用户提供某种等级的服务。例如,服务供应商可以根据服务等级来对用户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服务等级可以是HIGH(高)、MEDIUM(中)和LOW(低)。支付HIGH服务的用户期望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有保证的延迟以及没有可辨别的信号失真的情况发射和/或接收实时信号。HIGH服务的用户希望能在相对较高的数据速率上传送(也就是发射和/或接收)信息,其中所述数据速率是在考虑到不容忍延迟的信号的时延约束的情况下得到的。支付MEDIUM服务的用户预期能与HIGH服务的用户以同一速率传送信息,但是当系统状态接近容量时则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例如在高峰时间(例如平日的营业时间),当当前使用系统的用户的数目接近系统容量时,MEDIUM用户不能以相对较高的数据速率进行传送或者在某个功率电平上进行传送。MEDIUM用户实际并不了解为其分配的特定系统资源,但是将会检测到一个较低的服务质量等级。LOW服务用户未必随时能以预期速率进行发送。此外,由于可用资源是为更高级别的用户预留的,因此LOW服务不能访问系统。此外,LOW用户甚至会因为不利的系统状态和/或由于系统要为更高级别用户提供适当服务而致使其通信突然终止(例如丢弃呼叫)。
服务供应商会分配不同的资源和技术来满足或超越用户预期的服务质量,其中举例来说,所述资源和技术可以是带宽、传输功率、调制类型、误比特率以及信道编码类型和数量。此外,汇聚器执行汇聚的程度即为确定N的值,该操作可以采用静态或动态方式来完成。在以静态方式完成时,N值是在开始用于特定用户的通信的时候基于多种因素确定的。所述多种因素包含了某些前述资源的状态,也就是可用传输功率值,可用数据速率,所用编码数量,所用调制类型、可用带宽量。在特定通信过程中,除非环境需求通过改变N值来保持用户所需求的服务质量,否则N的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在以动态方式实施时,当前信道和整个系统条件都会受到监视,为特定用户的通信所分配的资源则被更新,以便更有效地使用可用资源,同时仍旧保持用户预期的服务质量。例如,在这里可以设想的一个因素是系统负载,它给出了系统与其容量的接近程度的指示。
在以动态方式汇聚的过程中,传送汇聚分组的速率可能仍旧保持相同,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此外,每个汇聚分组的分组数目N也可以根据多种因素以及上述信道状态而发生变化。关于N的判定可以由移动台或是基站之类的系统设备来完成。任何一个可以发射汇聚分组的设备(移动台或基站)都有能力与其他设备进行协商,以便对参数N进行判定。例如,在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发射信息的移动台可以采用静态或动态方式(或是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而与一个基站进行协商,从而确定用于特定传输的N值。
在静态情况下,对已经建立的通信来说,N的值不会发生变化;而在动态情况下,N的值是针对一个特定传输来确定的,并且所述N值可以相对于后续传输而发生变化。与此相反,预定经由下行链路而向特定移动台进行发送的基站可以通过与移动台进行协商来确定N的值。与上行链路的情况一样,预定发送汇聚分组的设备会使用(以上论述的)多种因素来动态或静态确定N值。因此,设备间的协商是由预定发送一个包含N个分组的汇聚分组的设备所引发的,其中N是一个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一旦构成汇聚分组,则可以以一个与形成分组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而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发送分组。如果将要在一个比信源产生汇聚分组的速率更低的速率上发送汇聚分组,则缓存器102将会执行缓存管理。同时,汇聚分组可以以一个比利用通信系统更高信道容量的固定速率还要高的速率发送。
发射机设备还可以在中继模式中运作,由此设备不会以一个固定速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或其他设备的分组。在中继模式中,缓存器102以一个与分组表示的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接收分组。根据分组输入速率、汇聚器104的处理速度以及缓存器106输出分组的速率,不但缓存器102而且106甚至这两者都有可能需要执行缓存管理。在其他情况下,没有一个缓存器会执行缓存管理。与上述不同类型的缓存管理所不同,很明显,中继模式中的发射机是以一种等同于发射机模式的方式来操作的。汇聚分组大小是从与相应接收机设备进行的协商以及用户服务需要中确定的。汇聚分组大小可以采用静态方式确定,也可以动态确定,此外还可以在不同时间使用这两种方式来加以确定。
图1B所示的接收机设备包括解汇聚器110,其中所述汇聚器的输入端与缓存器112相耦合,而输出端与缓存器108相耦合。缓存器112从通信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接收汇聚分组,如有必要,所述缓存器将会执行缓存管理。接收到的汇聚分组临时保存在缓存器112中。缓存器112依照解汇聚器110处理解汇聚分组的时间而为解汇聚器110提供了某种灵活性;也就是说,缓存器112既可以执行缓存管理,也可以以与信息输入速率相同的一个速率输出信息。缓存器112在与解汇聚器110的处理速度相同的一个速率上将汇聚分组传送到解汇聚器110。
如果解汇聚器110的处理速度慢于接收汇聚分组的速率,则缓存器112会使用缓存管理,这样一来,在将信息传送到解汇聚器110之前,通过在一个临时周期保存所述信息缓存(也就是临时存储),可以为解汇聚器提供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时间。在其他情况下,缓存器112未必需要缓存输入的汇聚分组。然后,解汇聚器110将汇聚分组转换成单个独立分组。解汇聚器则具有关于汇聚分组大小的信息(也就是N)以及发送汇聚分组中使用的调制和编码类型。解汇聚器110具有相应的解调和信道解码电路或处理器,以便对接收到的汇聚分组进行处理。单独的分组保存在缓存器108中。此外,解汇聚器110还可以在其输入和输出端包含内部缓存器,这些缓存器可以提供外部缓存器108和112之外的缓存能力。
然后,缓存器108将分组传送到终端设备或其他处理设备,当缓存器108将分组传至的设备是终端设备时,所述传送速率处于由分组表示的不容忍延迟的信息的固定速率;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机设备处于终端模式。而终端设备则通常是不容忍延迟的信息所要前往的设备,或者是将单独分组转换成初始不容忍延迟的信息的设备。终端设备的一个实例是移动台(例如蜂窝电话)。
在终端模式中,将单独分组传送到终端设备(没有显示)的速率处于不容忍延迟的信息的固定速率。并且在终端模式中,解汇聚器110和缓存器108输出信息的组合速率与不容忍延迟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是相等的。例如,解汇聚器110可以在一个固定速率上将分组传送到缓存器108,而缓存器108则仅仅将信息传递到终端设备,而不会执行任何缓存管理。另一个实例是解汇聚器110可以在一个比固定速率还要快的速率上将分组传送到缓存器108,并且缓存器108将会执行缓存管理,以便以固定速率输出信息。因此,缓存器108可以依靠缓存器108与解汇聚器110的输出速率中的差值来执行缓存管理。
当接收机设备处于中继模式时,缓存器108可以在一个与固定速率不同的速率上输出分组。在某些情况下,汇聚分组可以在一个比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还要高的速率上由缓存器112所接收。在中继模式中,缓存器112可以不执行缓存管理并且允许接收到的汇聚分组在没有任何延迟的情况下流过。而解汇聚器110则被设计成对汇聚分组进行处理,以便在一个比输入速率或是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还要高的速率上输出所述分组。缓存器108也可以不执行缓存管理,由此可以在一个比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还要高的速率上传送单独分组,这就利用了系统的通信信道的更高容量,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然而,根据接收机上的接收到的汇聚分组的数据速率、解汇聚器110的处理速度以及许可的系统数据速率,在这里可以由缓存器112或118来执行缓存管理,也可以由这二者同时执行缓存管理。
发射设备100和接收设备150都可以在终端模式或中继模式中操作。接收设备以及发射设备都可以处于基站之类的系统设备中。此外,接收设备和发射设备可以处于用户设备中,例如移动台(例如蜂窝电话、无线PC、PDA(个人数字助理))。基站还可以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设备。移动台也可以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设备。
参考图2,其中显示了由发射设备执行的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在步骤200,信息(通常采用比特流的形式或是作为一个模拟信号)是从一个通信设备接收的。该通信设备可以是任何一种能产生信号或作为信号源的设备。如上所述,如果发射设备处于终端模式中,则将信号施加到信号编码器(例如声码器),而信号编码器将信号转换成分组,其中所述分组被配置成符合发射机设备所在通信系统所遵循的任何或所有协议。分组是在一个与声码器或系统作为用于信号的正确固定速率建立的速率相等的固定速率上从信号编码器中重现的。根据信号特性,在这里对信号编码器进行操作,以便以恰当固定速率来产生分组。信号编码器的操作是由发射设备所在的通信系统设计和控制的。重现到的分组保存在一个缓存器中。
当发射设备处于中继模式时,接收到的信息来源于与终端设备不同的设备,并且可以在与分组表示的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不同的速率上得到接收。然后,分组形式的缓存信息应用一个汇聚器。在步骤202,汇聚器与系统设备进行协商,以便确定它要从多个分组组合中创建的汇聚分组的大小。所述协商基于当前系统状态、当前可用资源以及将要提供给如上所述的接收信息的服务质量;根据用户需求,以上论述了汇聚分组所基于的因素。在这里创建了一个汇聚分组,同时保持了信号的时延需要。所述时延需求由系统提供给汇聚器,在发射机处于终端模式的情况下,该需求也可以由信号编码器提供。因此,汇聚器产生汇聚分组并且仍旧保持信号的时延需求(也就是固定速率)。汇聚器可以在汇聚分组报头中包含信息来表明信息的速率。汇聚分组则经过了信道编码和调制来满足与接收信息相关联的特定用户需求。在步骤204中将汇聚分组传送到通信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所述节点可以是系统设备(例如基站)或用户设备(例如移动台)。汇聚分组可以在一个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不同的速率上发射。
现在参考图3,其中显示了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在步骤300,汇聚信息是从通信系统中的节点接收的。该节点可以是系统设备或用户设备。接收设备得到通知或者了解到接收信息的汇聚程度。例如,接收设备可以知道在一个接收到的汇聚分组中包含的分组数量。而接收到的汇聚信息则临时保存在一个缓存器中。然后,所述信息应用于一个解汇聚器,所述解汇聚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随后,所述解汇聚器将信息转换成它的单元部分。例如对分组来说,将汇聚分组转换成了N个分组,其中在这里N等于或大于2。这N个分组临时保存在一个缓存器中,当接收设备处于终端模式时,这些分组将以固定速率输入到一个信号解码器或其他终端设备中。当接收设备处于中继模式时,解汇聚分组以一个与固定速率不同的速率应用于其他设备。在中继模式中,分组传送到其他设备中的速率可以是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汇聚器,用于根据用户服务需求来汇聚信息并且发射经过汇聚的信息。
2.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信息汇聚还基于许可的传输速率。
3.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汇聚器具有一个输入端,以便与第一缓存器相耦合。
4.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其中如果通信设备在终端模式中操作,则第一缓存器从终端设备接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缓存器从终端设备中再现信息,以及如果通信设备在中继模式中操作,则第一缓存器从不同于终端的设备中接收信息。
5.权利要求4的通信设备,其中第一缓存器根据信息的时延需要来再现所述信息。
6.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用户服务需求与提供给通信系统的用户的服务质量相关,其中在所述通信系统内部使用了所述设备。
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一个解汇聚器,用于根据用户服务需求而对接收的经过汇聚的信息进行解汇聚。
8.权利要求7的通信设备,其中如果通信设备在终端模式中操作,则解汇聚器根据经过解汇聚的接收信息的时延需求而将所述信息传送到一个终端设备,以及如果通信设备在中继模式中操作,则将解汇聚的信息传送到不同于终端的设备。
9.一种传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用户服务需求来汇聚至少一部分信息。
10.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用户服务需求而在汇聚了接收信息的情况下解汇聚所述接收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组数据网络上的实时服务的分组汇聚,其中使用经由通信系统发送和/或接收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所述信息以聚合形式发送。通过将多个表示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分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汇聚分组。所述汇聚分组是在保持信息时延需求的同时基于用户服务需求形成的。汇聚分组的大小是根据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协商形成的。由于使用的是汇聚分组,因此可以对分组进行较少的调度并且可以在与不容忍时延的信息的固定速率所不同的速率上发送汇聚分组。
文档编号H04L12/28GK1620037SQ200410060058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阿贾·雷库马, 迈克尔·D.·特纳 申请人:朗迅科技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