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624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照相机上的按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照相机是根据按键所传递的指令来完成其相应的功能,而按键一般都设置于照相机背部的控制面板上,其主要包括有MENU/OK键,用来进入照相机的主选单并对所选项目进行确定;上下键及左右键,用来控制照相机操作的主要部分,其可以选择指令或对照相机输入指令。上下、左右键可分别用来选择上下、左右方向所对应的菜单(MENU)项。此外,上下键可用来将已拍摄的影像放大并上下移动,以突出想要显示的影像区域并浏览影像上的不同部分;左右键可以通过左右移动已拍摄的影像而能够将影像调整于相框中的合理位置,这些上下键及左右键组成照相机的四向控制键。
上述上下键还可以用来设定照相机的焦距,以充当变焦键并实现变焦功能,例如当按压该按键的“T”键时,可使照相机镜头往前延伸而得到较长的焦距,从而使得影像变大;当按压该按键的“W”键时,可使镜头缩回而得到较短的焦距,从而使得影像变小并能够得到更大的视野。
请参照图1A至图1C所示,现有左右键9是呈对称性,其具有一横向杆状主体90及对称分布于主体90两端的左键91与右键92,在主体90上设置有两安装孔900,用来将左键91与右键92组装于控制面板7(请参照图3中的标示)上,并且通过分别按压左键91与右键92的凸露于控制面板外侧的操作面910与920,可以使得与其对应的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接触面911与921上的柱状触动部912与922直接触动相应的电路开关(未图示),这样就可以实现左右键9的方向调整功能。
在主体90上还设置有两个位于左键91与右键92之间并呈悬臂状的支撑体93与94,在该两支撑体93与94之间设置有一对呈对称排布的弹性件95与96,借助支撑体93与94的支撑与连接,两弹性件95与96均能够被可靠安装于控制面板7(如图3所示)的内侧,且因每一弹性件95及96均被设计成弯曲造型,从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每一弹性件95及96的中间部位均对应形成有一块状接触部950及960,在两接触部950与960的与左、右键91与92的接触面911与921处于同一侧的表面上也各设置有一柱状触动部951与961。当外力按压该两接触部950或960的另一表面时,其上的柱状触动部951或961将会分别触动相应的电路开关71或72(请参照图3中的标示),其具体的作动方式会在下文进行详述。
请参照图2所示,现有上下键8也具有对称结构,于上下键8的主体80的纵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上键81及一下键82,而于其横向两侧则对称设置有转轴83与84,通过这种方式可将该上下键8安装于控制面板上。
请参照图3所示,将上下键8与左右键9安装至控制面板7上,上下键8的上键81与下键82恰好可以分别抵靠在左右键9的弹性件95与96的接触部950与960上。当使用者按压上下键8的凸露于控制面板7外侧的操作面85与86时,其可以分别驱动上键81与下键82使其按压弹性件95与96,弹性件95与96将发生弹性变形并分别带动触动部951与961向下移动,并将触动位于电路板70上的电路开关71与72,而在电路板70上的与电路开关71与72相对应的电路(未图示)将会导通,这样就可以执行上键81与下键82所传递的指令。有关电路开关及其相应电路的设计可参考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187671号或美国专利第6,639,159号所揭露的内容。
从上述结构分析可知,左右键9是直接通过其上的触动部912与922来触动电路开关(未图示),而上下键8则是通过位于弹性件95与96上的触动部951与961来间接触动电路开关71与72,并且当使用者将外力从上下键8的操作面85与86上撤离之后,该上下键8将借助弹性件95与96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回复力而回复至原位。
但是,上述上下键8的工作方式及其结构存在有明显缺陷,例如按键段感不明显、弹性件的耐久性差、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等。理由是因上键81与下键82的触动电路开关71与72的触动部951与961是设置于弹性件95与96上,当触动部951与961压下电路开关71与72时,接触操作面85与86的使用者并不能明显感知,但为确保电路开关71与72能够使得相应的电路导通,使用者一定会加大按压力,此动作极易导致弹性件95与96产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对上下键8所提供的回复力减小,从而使得操作不灵敏并影响该按键的准确调整功能。又因弹性件95与96是采用了对称结构,其发生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外力原本就比较大,从而更易导致其发生塑性变形。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按键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其可以增强该按键作动时的段感,提高按键作动的可靠性,从而确保该按键能够准确传递指令。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其可以减小该按键的作动力,并能够让按键顺利回复原位,从而增强按键的灵敏度。
依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该按键是安装于一控制面板上,能够准确传递指令,该按键具有一可将按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的主体、位于按键主体上并凸露于控制面板外侧的操作面、至少两个设置于该按键主体上并伸入控制面板内侧的触动部,以及至少一设置于按键主体上并位于两个触动部之间的接触部。所述操作面可用来接受来自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的按压;当操作面受到其中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将会驱动触动部移动,并使得其中一触动部能够触动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电路板上的其中一电路开关,而当操作面受到另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触动部移动并使得另一触动部能够触动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电路板上的另一电路开关。当操作面受到任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所述接触部均会被迫偏移,并迫使至少一组装于控制面板内侧、位于电路板与接触部之间并与所述接触部相接触的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当外力消失之后,由该弹性件的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该接触部上,从而使得按键能够很快回复原位。
上述弹性件具有两个可以将其固定在控制面板内侧的端部,而在两端部之间则形成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是与按键的位于两触动部之间的接触部相接触,当按键受到外力按压时,按键上的接触部将会按压弹性件上的接触部,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
上述弹性件上的接触部是位于弹性件的中间位置,按键上的接触部是位于按键主体的中间位置。
上述弹性件还可以是将其中一端部固定在控制面板内侧,而另一端部为自由端,接触部形成于自由端上,并能够与按键上的接触部相接触,当按键受到外力按压时,按键上的接触部将会按压弹性件上的接触部,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
上述弹性件具有弯曲造型,并呈非对称结构。
上述按键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方向键与第二方向键,两方向键均伸入控制面板的内侧,所述的两个触动部是分别形成于该两方向键上。
在上述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安装部,可将按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按键结构的改进是通过将触动部直接设置在按键上来增强按键的段感,提高按键作动的可靠性。且因与该按键相匹配的弹性件是呈非对称结构,其发生弹性变形所需的外力较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过大外力而造成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当对按键的作用力消失之后,弹性件还可以立即复原,因其弹性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按键上,并使其及时回到原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按键的灵敏度。

图1A是现有左右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在图1A中所示的左右键的其中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在图1A中所示的左右键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上下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上下键与左右键安装至相机的控制面板上时,表示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上下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图是本发明左右键从其中一方向观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左右键从另一方向观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上下键与左右键安装至相机的控制面板上时,表示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上下键结构的改进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左右键结构的改进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按键结构的改进能够确保按键准确完成指令传递的功能,在相机的按键中,四向控制键能够用来控制相机操作的主要部分,该四向控制键主要包括上下键及左右键,现以该四向控制键为例,对本发明按键结构的改进做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4与图6所示,本发明上下键1具有对称结构,于该上下键1的主体10的纵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可伸向控制面板7内侧的上键11(第一方向键)与下键12(第二方向键),以及凸露于控制面板7外侧的操作面15与16,两个操作面15与16可以分别单独接受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外力,这样可以控制该上键11与下键12的作动方向。于该上下键1的主体10的横向两侧对称设置有轴状安装部13与14,通过这种结构可将该上下键1安装于控制面板上。本发明上下键结构的改进之处在于触动部110与120是直接设置在上键11与下键12上,当外力按压操作面15或16时,上键11或下键12将会通过其上的触动部110或120直接触动电路开关71或72,此时接触操作面15或16的使用者可以明显感知,借此提高按键(上下键1)段感,并能够防止使用者因肓目按压而损坏按键。此外,在上下键1的主体位于安装部13与14之间的中间位置还形成有一肋状接触部17,其作用容后详述。
请参照图5A与图5B所示,本发明左右键2也呈对称性,其具有一横向杆状主体20,其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00;左键21为第三方向键;右键22为第四方向键,两键21与22对称分布于主体20两端,并具有凸露于控制面板7外侧的操作面210与220及与该操作面210与220相对应的位于控制面板7内侧的接触面211与221,在接触面211与221上设置有柱状触动部212与222,用来触动相应的电路开关(未图示);以及支撑体23与24,其位于左键21与右键22之间并呈悬臂状。
一弹性件25是位于上下键1与电路板7之间(如图6中所示),其具有弯曲造型,两端部固定于上述支撑体23与24上,这样可将弹性件25组装于相机内部;而于该弹性件25的中间部位则形成有一可被上下键1的中间接触部17按压而能够使得弹性件25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部250。
请参照图6所示,当上下键1与左右键2被安装至控制面板7上时,上下键1的触动部110与120恰可对准电路板70上的电路开关71与72,而其接触部17将与弹性件25的接触部250相接触。当使用者按压上下键1的凸露于控制面板7外侧的操作面15与16时,其可以分别驱动上键11与下键12的触动部110与120,使其触动电路开关71与72,这样可以执行由上键11与下键12所传递的指令。
在上述上键11或下键12作动的同时,位于上下键1中间的接触部17将对弹性件25的接触部250进行按压,并使得接触部250向下移动,弹性件25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从操作面15或16上消失之后,弹性件25立即复原,且因其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上下键1的接触部17上,借此上下键1可及时回到原位,并预备下一个指令的到来。且因本发明弹性件25是呈非对称结构,其发生弹性变形所需的变形力比较小,不但可以提高操作的灵敏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使用过大压力而造成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况且,因本发明提高了上下键1的段感,既增强了对电路开关作动的可靠性,又能避免因肓目按压而损坏弹性件。
本发明按键结构的改进并非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还可以采用如图7与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上下键1’上的接触部17’偏离中间位置,并靠近于上下键1’的其中一安装部13’。位于左右键2’上的弹性件25’被设计为悬臂梁的构造,其一端固定于左右键2’的支撑体24’上,另一端则为自由端,并在自由端上形成一接触部250’,且该接触部250’的位置是与接触部17’的位置相对应,当将上下键1’与左右键2’组装于控制面板上时,两接触部250’与17’恰能准确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其安装于一控制面板上并能够准确传递指令,该按键具有一可将按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的主体,及位于按键主体上并凸露于控制面板外侧以接受外力按压的操作面;其特征在于在该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触动部及至少一个接触部,其中触动部是伸入控制面板内侧,当操作面受到外力按压时,将会驱动所述的触动部移动,并使得该触动部能够触动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电路板上相应的电路开关;及接触部是设置于按键主体上并位于两个触动部之间,当操作面受到外力按压时,该接触部将会被迫移动,并迫使一组装于控制面板内侧、位于电路板与接触部之间的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当外力消失之后,由该弹性件的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该接触部上,从而使得按键能够回复原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两个可以将其固定在控制面板内侧的端部,而在两端部之间则形成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是与按键的接触部相接触,当按键受到外力按压时,按键上的接触部将会按压弹性件上的接触部,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上的接触部是位于弹性件的中间位置,按键上的接触部是位于按键主体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一个可以将其固定在控制面板内侧的端部,及一个自由端,并在该自由端上形成有一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按键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接触部,以分别控制两个位于电路板上的不同的电路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弯曲造型。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呈非对称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按键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方向键与第二方向键,两方向键均伸入控制面板的内侧,所述的两个触动部是分别形成于该两方向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安装部,可将按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
10.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其安装于一控制面板上,能够准确传递指令,该按键至少包括有第一方向键、第二方向键、第三方向键、第四方向键及至少一个组装于控制面板内侧的弹性件,其中第一方向键与第二方向键是设置在同一主体上,且在这两个方向键上均形成有凸露于控制面板外并用来接受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外力的操作面;第三方向键与第四方向键是均设置在另一主体上,且在这两个方向键上均形成有凸露于控制面板外并用来接受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外力的操作面,及位于控制面板内的触动部,该触动部可用来触动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电路板上的相应电路开关,当位于第三、四方向键上的其中一操作面受到外力按压时,相应的触动部将会被迫移动并能够触动相应的电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触动部,用来触动位于控制面板内侧的电路板上的相应电路开关,当位于第一、二方向键上的其中一操作面受到外力按压时,相应的触动部将会被迫移动并能够触动相应的电路开关;在承载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是位于第一、二方向键的两个触动部之间,当第一、二方向键上的其中一操作面受到外力按压时,该接触部将会与触动部同时移动;所述弹性件是位于电路板与设置于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的接触部之间,并与所述接触部相接触,当接触部被迫移动时,接触部将驱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当外力消失之后,由该弹性件的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接触部上,从而使得第一、二方向键及其触动部能够回复原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承载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还设置有可以将第一、二方向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的安装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承载第三、四方向键的主体上设置有可以将第三、四方向键组装于控制面板上的安装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承载第三、四方向键的主体上伸出两个支撑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两端部,通过将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两支撑体上而使得弹性件可以组装于控制面板内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弹性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可以与承载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的接触部相接触,当第一、二方向键中的任意一键受到外力按压时,弹性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上的接触部是位于弹性件的中间位置,而位于承载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的接触部是形成于该主体的中间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两端部,其中一端部固定于支撑体上,而另一端部则为自由端,并在该自由端上形成有一接触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位于承载第一、二方向键的主体上的接触部是与弹性件上的接触部直接接触,当第一、二方向键中的任意一键受到外力按压时,弹性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
19.如权利要求10、14或17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具有弯曲造型。
20.如权利要求10、14或17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呈非对称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3、14或17所述的按键结构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支撑体呈悬臂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结构的改进,该按键具有一主体、操作面、两个触动部及至少一接触部,当操作面受到其中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将会驱动触动部移动,并使得其中一触动部能够触动一电路开关,而当操作面受到另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触动部移动并使得另一触动部能够触动另一电路开关。所述接触部是设置于按键主体上并位于两个触动部之间,当操作面受到任一方向的外力按压时,该接触部将会被迫偏移,并迫使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当外力消失之后,该弹性件的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弹力将直接作用于接触部上,从而使得按键能够回复原位。
文档编号H04M1/23GK1835154SQ20051005491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谭宏杰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