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及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61843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及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功率控制的设备,以及一种传输功率控制方法。这种设备和方法能够适当地应用于采用诸如W-CDMA(UTRA FDD)系统的CDMA(码分多路访问)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背景技术
图1表示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已经提出了与各种系统相符的移动通信系统,并且本文将说明W-CDMA(URTA FDD)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
在图1中,标号1表示核心网络;2表示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3表示无线电基站(节点B);4表示用户设备(UE)。
核心网络1是为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路由而设置的。例如,核心网络可以由ATM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路由器网络等构成。
核心网络1还与其它的公共交换网络(PSTN)相连,使得用户设备(移动站)4能够与固定电话装置进行通信。
将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看作无线电基站3的主机设备,并且配备有控制(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管理)这些无线电基站3的功能。因此也可以将RNC称为基站控制器。
而且,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还配备有执行传输功率控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功能(将稍后对此进行说明),并且此外还配备有切换(handover)控制功能,用于在切换状态下,在其控制下从多个无线电基站3接收由用户设备4发射的信号,并且将所选取的更高质量的数据发送给核心网络1侧。
无线电基站3在由RNC 2进行的无线电资源的控制下与用户设备4进行通信。
而且,无线电基站3还配备有执行传输功率控制(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功能,将稍后对此进行说明。
当用户设备4出现在无线电基站3的无线电区域之内时,用户设备4建立与无线电基站3的无线电通信链路,并且经由核心网络1与其它的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户设备4与无线电基站3之间的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会产生,例如,远近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借助在来自无线电基站3的指令下通过外环传输功率控制和内环传输功率控制来增大或减小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而得到了解决。
另一方面,无线电基站3的传输功率还可以通过由用户设备4执行的外环传输功率控制和内环传输功率控制而得以增大或减小。由此,多径干扰和其它蜂窝网络干扰可以得到缓解。
将核心网络1和RNC 2之间的接口称为Iu接口,而将RNC 2之间的接口称为Iur接口,将RNC 2与各个无线电基站3之间的接口称为Iub接口,并且将无线电基站3和用户设备4之间的接口称为Uu接口。特别地,由设备2到3构成的网络称为无线电接入网络(RAN)。
传输功率控制下面,将具体说明在无线电基站3和用户设备4之间执行的传输功率控制。
传输功率控制是针对上行方向(上行链路)和下行方向(下行链路)的发射信号执行的。这里,将说明上行链路中的发射信号的传输功率控制。
图2表示用于实施上行链路中的发射信号的传输功率控制的设备的结构。
这里,假设传输功率控制是在无线电基站3和RNC 2的协同工作下进行的。
在图2中,由标号10到19表示的元件设置在无线电基站3侧。标号10表示正交检测器,11表示解扩频部分,12表示瑞克(RAKE)组合器,13表示解码器,14表示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5表示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16表示第一接收质量目标管理器,17表示比较器,18表示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19表示传输处理器。
元件20、21设置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2侧。标号20表示第二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21表示比较器。
内环传输功率控制首先说明传输功率控制的内环传输功率控制。
使用天线(未示出)从用户设备4接收使用扩频码进行了扩频的无线电信号。同时,将通过进行频率转换等获得的信号输入给正交检测器10,以分离成同相分量和正交相分量,将这两种分量输入给解扩频部分11。此处省略了各个分量的单独说明。
这里,将简要说明作为接收对象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的DPCH(专用物理信道)的帧格式。
图3表示DPCH的帧格式。
如图所示,DPCH包括DPDCH和DPCCH二者。
DPDCH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域。例如,在该域中对包括音频数据和分组数据等的传输块(发射块)进行多路复用。
DPCCH是用于存储控制信息的域。将以下信号存储在该域中导频信号(预定模式的已知信号),作为用于信道估测和SIR测量的信号;TFCI(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信号,表示传输块的多路复用状况;FBI信号,作为用于控制闭环差异和站点选择差异的信号;以及,TPC信号,作为传输功率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增大或减小从无线电基站3发射到用户设备4的信号的传输功率。
将DPDCH作为使用诸如QPSK(HPSK)的相位调制的相位面上的同相分量进行发射,而将DPCCH作为正交分量也进行发射。
解扩频部分11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频处理,并且将解扩频信号供应给瑞克组合器12和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15。
用户设备4利用用于信道分离的信道化码分别对DPDCH和DPCCH进行扩频处理,并且还利用用于识别于其它用户设备的扰频码对DPDCH和DPCCH进行扩频处理。因此,解扩频部分11使用扰频码和信道化码进行解扩频处理。
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15利用包含在作为DPCH的正交分量的DPCCH中的导频信号测量第一接收质量(例如,SIR(信号干扰比)),并且然后将测量结果输入给比较器17。这里还可以基于在瑞克组合器12中进行的瑞克合成之后的导频信号实施SIR测量。
比较器17对由第一接收质量目标管理器16给出的目标接收质量(目标SIR)与来自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15的测量结果(测得的SIR)进行比较,并且将比较结果施加给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18。
根据比较结果,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18在测得的SIR小于目标SIR时,产生用于指示增加传输功率的TPC信号,并且将该TPC信号施加给传输处理器19。
此时,当测得的SIR大于目标SIR时,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18产生用于指示减小传输功率的TPC信号,然后将该TPC信号施加给传输处理器19。
传输处理器19将TPC信号连同必须要发送给用户设备4的其它数据一起经由下行链路发送给用户设备4。
由此,用户设备4根据从无线电基站3接收到的TPC信号来增大或减小对无线电基站3的传输功率。
从本控制方法可以明显看出,对从用户设备4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传输功率控制,以在未忽视用户设备4的位置的情况下使SIR接近目标SIR。由此,远近问题得到了解决。
上面说明了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基本操作,然后下面将说明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由解扩频部分11进行了解扩频的接收信号随后输入给解码器13。
如图所示,解码器13得到了存储在DPDCH中的数据(传输块)和存储在DPCCH中的TFCI信号。
这里,TFCI是代表以多路复用模式存储在DPDCH中的传输块的多路复用状况的信息,并且能够对多个多路复用传输块进行解多路复用。
由此,解码器13根据TFCI提取各个传输块、对各个块进行解码处理(例如,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Viterbi解码,而对分组数据进行Turbo解码),并且输出解码结果。
然后将解码数据传送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侧,并且还输入给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
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计算,例如,误差质量(CRC误差或没有CRC误差、比特误差率、块误差率等),并且将其发送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侧中的比较器21。
这里,将对用于计算误差质量的典型方法进行说明。
CRCI(循环冗余校验指示符)测量接收到的一个传输信道(这里,指定为RAB#1或类似信道,其是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信道之一)的CRC校验结果,并且将测量结果计算为误差质量。
具体来说,CRC校验是利用包含在解码数据内的CRC校验位进行的,所述解码数据是通过对经由传输信道(RAB#1)在与TTI(传输时间间隔)周期单元(例如20ms)相对应的无线电帧内接收到的包含音频数据的信号而获得的,并且将校验结果(包括误差和非误差)计算为误差质量。
上面说明了典型的误差质量计算方法,并且将采用任何一种计算方法获得的误差质量经由Iub接口提供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的比较器21。
比较器21从第二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20获得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该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是传输信道(例如,RAB#1,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信道之一)所需的质量值,并且将其与得自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的接收质量进行比较,以对由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16管理(存储)的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执行更新控制。
也就是说,当作为比较的结果,发现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计算的接收质量低于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时,则进行更新控制来升高(增加+d)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
此时,当作为比较结果,发现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计算的接收质量高于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时,进行更新控制来降低(增加-d)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
通过上面说明的外环控制,根据接收误差质量对目标SIR进行更新,能够防止出现以下情况即使当接收误差低于预定误差质量时,也不执行用于增加传输功率的控制。
多呼叫最后,将会说明多呼叫状态下的编码处理。
这里,将会说明这样一个示例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将作为接收质量计算对象的传输信道指定为发射音频数据的传输信道。
图4是用于说明传输信道的多重处理(用于上行链路)的示意图。
在该图中,321到324表示各个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器。29表示传输信道多路复用器;30表示第二交错部分;31表示物理信道映射部分。
这里321到323表示用于音频数据的传输信道;324表示用于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
对于各个传输信道编码处理器321到324,将传输块(发射数据块)从上层输入每个TTI中。
图5是表示在对输入用户设备4的音频信号进行AMR(自适应多速率)编码(12.2kbps)时传输块大小的示意图。
当采用AMR编码时,根据编码数据的重要程度,将编码数据输出为分类成等级A(RAB#1)、B(RAB#2)和C(RAB#3)的数据。
例如,在信令状态下(语音存在状态),在每个TTI(例如20ms)中,输出81位数据作为等级A,输出103位数据作为等级B并且输出60位数据作为等级C。
在输出背景噪声时,在每个TTI(例如,20ms)中输出39位数据作为等级A。在这种情况下,不输出等级B和等级C的数据。在非信令状态(语音不存在状态)下,在每个TTI(例如,20ms)中,不输出等级A、B和C的数据。
这里,在每个TTI中对其输入了等级A、B和C的数据的各个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器321到323对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在每个TTI中分组数据输入到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器324中,但是在没有要进行发射的分组数据时,从不输入这样的分组数据。
对于等级A和分组数据,作为由CRC加法器22执行的CRC计算的结果,添加了12位的CRC校验位。在等级B和C的情况下,未添加CRC校验位。而且,在等级A的情况下,即使在非信令状态下(当输入0位时),也输出预定位作为CRC位。
利用所添加的CRC校验位,将分组数据分别输出给在每个TTI中输入的传输块。
接下来,在进行信道编码处理之前,码块分段部分23根据需要(例如,当码块过长时,或其它类似情况下)将码块分成多个块。然后由信道编码器24对各个块进行编码。
根据重要程度,以1/3的编码率对等级A和B进行卷积编码,而以1/2的编码率对等级C进行卷积编码。同时,分组数据是以1/3的编码率加以Turbo编码的。就分组数据而言,最好一次对添加了CRC校验位的各个数据进行Turbo编码。
然后,将进行了信道编码之后的数据输入到无线电帧均衡器25,以通过添加位或类似手段来进行位调整,以致数据能够被n=TTI/10ms得到的值整除。
由第一交错部分26对进行了位调整之后的数据进行交错(重排列处理),并且然后利用无线电帧分割器27将其分成多个数据部分。此后,将在分割之后的各个数据部分依次地(例如,每隔10ms)输入速率匹配部分28。
速率匹配部分28通过重复和刺穿(puncture)(缩减),以根据重要程度对各个数据给出冗余(分别由编码处理器321到324处理),以致将从各个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器321到323依次输出的数据的总和容纳在一个无线电帧中,来尝试着将数据施加到无线电帧中。
由此,传输信道多路复用器29沿时间轴对每隔10ms从各个传输信道的编码处理器321到323输出的传输块进行多路复用,并且将该数据提供给第二交错部分30,作为容纳在一个无线电帧内的数据。
第二交错部分30在多路复用处理利用物理信道映射部分31对物理信道执行映射之后,对数据进行交错,以通过物理信道实现上行链路的信道传输。
顺便说一下,如果没有对无线电基站3指示出经多路复用的传输块的状态,那么对于无线电基站3来说,将很难对经多路复用的传输块进行解多路复用。
因此,在TTI周期内发射的传输块(TBs)的数量和传输块(TB)的大小是利用传输格式指示符(TFI)的值指示的,而且将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的值分配给无线电接入承载信道(bearer)的TFI的组合。
这里,由于TFCI是代表多路复用处理的状态的信息,因此可以称其为多路复用状态信息。
图6A和6B示出了在音频传输(上行链路12.2kbps)和分组传输(下行链路32kbps)的多呼叫传输期间的传输格式指示符(TFI)和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的指定。
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包括九个指示符C0到C8,并且这些指示符从用户设备(UE)4经由DPCCH发射到无线电基站3(节点B)。在无线电基站3中,通过利用接收到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检测传输格式,来执行各个无线电接入承载信道(RAB)的传输块(TB)内的解码处理和解多路复用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专利第47253/1998号的小册子)说明了如下一种方法在多码传输中仅使用指定的一个单独的物理信道,通过增大传输功率来发射控制信息(导频标志和TPC标志),以实现频率资源应用效率的提高和通信质量的提高。此外,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特开2001-217770号公报)说明了用于消除在执行切换连接之前和之后在外环控制中出现不匹配的传输功率控制。另外,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特开2001-285193号公报)说明了用于分别保持多个信道中的预定通信质量的外环传输控制,即使在仅使用一个数据位作为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传输控制位时也能保持预定的质量。而且,专利文献4(日本未审特开2003-18089号公报)说明了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该设备能够将接收质量保持为期望的质量,而与外环传输功率控制中的传播环境变化无关。
将用于多呼叫处理期间的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第二接收质量的计算对象指定为用于即使在非信令状态下也能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传输信道)(例如,前面说明的CRC位)时与将该对象指定为用于分组数据传输的信道时相比是优选的,因为能够连续地进行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不过,在基于允许编码率变化的数据执行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时,通常会出现问题。
例如,当以C位的形式将CRC位添加给音频数据X(位),并且通过卷积编码处理(编码率1/3)对该数据进行编码时,由以下公式来表示编码之后的位数量Y。
Y=(X+C+T)×3其中,T是在编码处理之前连接在该码块的最后部分的尾部位的数量。T为8位。C是CRC校验位的数量,并且为12位。
这里,精确地得到了信令状态下的编码率。由于X为81,所以RI=(X+C)/{(X+C+T)×3}=(81+12)/(81+12+8)×3=1/3.26而且,精确地得到了背景噪声状态下的编码率。由于X=39,所以R2=(X+C)/{(X+C+T)×3}=(39+12)/(39+12+8)×3=1/3.47而且,精确地得到了非信令状态下的编码率。由于X=0,所以R3=(X+C)/{(X+C+T)×3}=12/{(12+8)×3}=1/5即使在将卷积编码率等同地设定为1/3时,非信令状态下的编码率也会变小,这是因为在输入给编码器的位数量当中,尾部位的比例变高了。由此,编码率按照信令状态、背景噪声状态、非信令状态的顺序而变小。
由于当编码率较小时,在解码处理中比特误差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校正,因此,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针对非信令状态下的数据计算的误差质量变得高于背景噪声状态下的误差质量,并且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针对背景噪声状态下的数据计算的误差质量变得高于信令状态下的误差质量。
因此,如图7所示,在信令状态下,有可能将分组数据和DCCH控制得满足期望质量,因为根据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计算的AMR的误差质量,利用外环控制对目标SIR进行更新控制,以满足预定的AMR质量。但是在非信令状态下,分组数据和DCCH不满足各自的期望质量,因为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计算的AMR的误差质量表现为相对更高的质量,从而外环控制降低了目标SIR。
而且,当通过分割成多个无线电帧来发射通过对发射块进行误差校正编码(信道编码)然后对发射块执行交错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如果分割目的地上的无线电帧数量N变化,那么当N的值变大时,突发误差的持久性将被加强。因此,利用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14可以计算出优异的误差质量,从而导致了类似的问题。
当作为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进行监测的对象的数据不是音频数据,而是其它的数据(例如分组数据)时,由于编码率和分割目的地上的无线电帧数量N发生变化,也认为突发误差的持久性发生了变化。
而且,即使在代替多呼叫状态的单呼叫状态情况下,如果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因为在音频数据中持续存在非信令状态而降低,则也会产生在信令状态下的接收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编码率改变时的外环控制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在分割目的地上的无线电帧数量N改变时的外环控制问题。
最后,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考虑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例如,编码率和分割的数量等的改变)来实现传输功率控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器,用于检测接收数据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以及,更新控制器,用于进行目标质量的更新,当通过检测处理检测到的持久性较高时,该更新比通过检测处理检测到较低持久性时对目标质量的更新慢。
优选地,所述较慢的更新是通过减小目标质量的更新宽度或者延长更新周期来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持久性的改变是根据交错周期检测的。
优选地,所述持久性的改变是根据编码单元内的数据长度检测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传输功率控制方法,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接收数据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并且,进行目标质量的更新,当通过检测处理检测到较高的持久性时,该更新比通过检测处理检测到较低持久性时对目标质量的更新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发射机,用于发射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测量结果信息和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信息;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用于基于来自发射机的所述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
优选地,用于确定接收误差的对象是即使在非信令状态下也能进行发射的音频数据传输信道或分组传输信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用于测量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发射机,用于在通过使用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信息对测得的接收误差进行校正之后,向无线电基站控制器发送所述信号;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用于基于从发射机发送来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发射机,用于通过测量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发送误差信息;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用于基于从发射机发送来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的指示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其中,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执行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当用户设备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高时,该更新比在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低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从无线电基站至少接收接收误差的测量结果,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将由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并且测量由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包括更新控制器,用于基于接收误差的测量结果和用户设备与无线电基站之间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信息,对第一接收质量执行更新控制,当传输误差的持久性高时,所述更新比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低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更新控制器,用于将音频数据传输信道看作监测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对象,并且用于执行在非信令状态下比信令状态下慢的目标质量更新。


图1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用于传输功率控制的设备的结构。
图3示出了上行链路的DPCH帧格式。
图4示出了传输信道的多路复用方法。
图5示出了音频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大小。
图6示出了TFC和TFCI之间的关系。
图7示出了目标SIR和块误差之间的关系。
图8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传输功率控制的设备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对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例如,编码率和分割数量等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根据该检测结果执行传输功率控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基本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采用图1中所示的WCDMA(UTRA FDD)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也可以引入这样的变化将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 2和无线电基站3的部分或整体功能集成到节点中。
而且,对于上行链路的帧结构、音频通信的数据大小和TFCI,可以采用与图3到图6中所示的那些相同的方案。
图8表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用于执行传输功率控制(用于上行链路)的设备的结构。
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将无线电基站3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 2组合而构成。该图示出了将各个功能分别分配给无线电基站3和RNC 2的示例。
在这一结构中,在无线电基站3侧设置有元件40到51。标号40表示正交检测器;41表示解扩频部分;42表示瑞克组合器;43表示解码器;44表示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5表示检测器;46表示发射机;47表示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48表示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9表示比较器;50表示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51表示传输处理器。
标号52到54表示设置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2侧内的元件。标号52表示更新控制器;53表示第二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而54表示比较器。
内环传输功率控制首先说明传输功率控制当中的内环传输功率控制。
通过天线(未示出)从用户设备4接收使用扩频码进行了扩频的无线电信号。同时,然后将通过对这样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诸如频率转换的处理获得的信号输入给正交检测器40,然后在被分离成同相分量和正交相分量之后将其输入给解扩频部分41。此处省略了对各个单独元件的说明。
解扩频部分41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频,并且将经过解扩频处理之后的信号施加给瑞克组合器42和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47。
用户设备4,例如,使用用于信道分离的信道均衡码分别对DPDCH和DPCCH进行扩频处理,并且还使用用于将用户设备4与其它用户设备区分开的扰频码进行扩频处理。因此,解扩频部分41使用扰频码和信道化码进行解扩频处理。
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47利用包含在DPCCH(作为DPCH的正交分量)中的导频信号测量第一接收质量(例如,SIR(信号干扰比)),并且然后将测量结果输入给比较器49。还可以基于在瑞克组合器12中进行了瑞克合成之后的导频信号来执行对SIR的测量。
比较器49对由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8给出的目标接收质量(目标SIR)与来自第一接收质量测量部分47的测量结果(测得SIR)进行比较,并且将比较结果施加给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50。
基于该比较结果,当测得SIR小于目标SIR时,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50生成用于指示增加传输功率的TPC信号,并且将这一TPC信号施加给传输处理器51。
同时,当测得SIR大于目标SIR时,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发生器50生成用于指示减小传输功率的TPC信号,然后将这一TPC信号施加给传输处理器51。
传输处理器51经由下行链路将TPC信号连同要发送给用户设备4的其它数据一起发射给用户设备4。
由此,用户设备4基于从无线电基站3接收到的TPC信号增大或减小了目的地为无线电基站3的发射信号的传输功率。
从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对从用户设备4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传输功率控制,以使SIR接近目标SIR,而与用户设备4的位置无关,因此远近问题得以解决。
上面说明了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基本操作过程,接下来将说明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外环传输功率控制将来自解扩频部分41的解扩频接收信号输入给解码器43。
如图所示,将存储在DPDCH中的数据(传输块)和存储在DPCCH中的TFCI信号供应给了解码器43。
这里,TFCI是代表在多路复用状态下存储在DPDCH中的传输块的多路复用状态的信息,并且能够在多路复用状态下将多个传输块解多路复用。
由此,解码器43根据TFCI提取各个传输块并且对各个传输块进行解码处理(例如,对音频信号进行Viterbi解码,对分组数据进行Turbo解码),以便输出解码结果。
然后将解码数据作为用户数据传送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侧,并且还输入给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
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例如计算误差质量(CRC误差或非CRC误差、块误差率等),然后将计算结果施加给发射机46。
当然,可以使用前面说明的CRCI作为计算误差质量的方法。
另一方面,检测器45检测从用户设备4接收到的数据中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然后将检测结果施加给发射机46。
在这个示例中,持久性的改变是使用经由DPCCH从用户设备4接收到的TFCI信息和由上层处理器(未示出)提供的TTI信息而进行检测的。
编码率当编码率按照上述方式变化时,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也发生改变。
例如,当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指定音频数据(图5和图6中的RAB#1)作为误差质量计算的对象时,在信令状态、背景噪声状态和非信令状态下,编码率会分别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由TFCI确定的TFI,将编码率变化的源识别为信令状态、背景噪声状态或非信令状态。由此,也可以利用TFCI来检测持久性的改变。
在图6B的示例中,TFCI=C0、C3、C6代表非信令状态,TFCI=C1、C4、C7代表背景噪声状态,而TFCI=C2、C5、C8代表信令状态。因此,从非信令状态到背景噪声状态的变化可以通过TFCI从C0变化到C1而检测出来,并且可以检测到持久性的降低。而且,从背景噪声状态到信令状态的变化可以通过TFCI从C1到C2的变化检测出来,并且因此也可以检测到持久性的降低。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来检测信令状态等的变化,不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根据检测结果将持久性信息施加给发射机46。
作为持久性信息的示例,可以采用分级排序,比如可以采用信令状态=11、背景噪声状态=01和非信令状态=00(二进制表示),而且诸如信令状态、背景噪声状态=1、非信令状态=0或者信令状态=1、背景噪声状态、非信令状态=0(二进制表示)的分级排序也是可行的。
由于编码率的实际变化不仅是由于尾部位的影响,而且是由卷积编码自身的编码率的动态变化(例如,从1/2变化到1/3)而导致的,因此当编码率动态变化时,可以向发射机46表明持久性的增加。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检测器45来说,优选地基于从用户设备4接收到的信号或者基于来自上层的通知,来检测编码率信息的变化。
当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计算与音频数据不同的数据的接收质量时,根据这种计算,足以获得作为计算对象的信道的编码率信息。
而且,在采用Turbo编码时,由于编码单元中的数据长度越长,误差校正能力越高,因此,如果需要对作为Turbo编码的对象的信道进行监测,则优选地利用TFCI来估算传输块的大小,并且当该大小较大时,将持久性判定为高。
TTI检测器45也能够使用TTI信息。在对传输块进行误差校正编码(信道编码)并且通过分割为多个无线电帧将通过交错处理获得的数据进行发射时,如果在分割目的地上的无线电帧的数量变化,则突发误差的持久性随着N的值变大而增加。
据此,当TTI变大(例如,从20ms变为30ms)时,持久性可以得到增加。
因此,优选地利用上述事实将与TTI的值相对应的持久性信息施加给发射机46。
例如,通过诸如持久性=11(TTI=40ms)、持久性=10(TTI=30ms)、持久性=01(TTI=20ms)和持久性=00(TTI=10ms)的分级排序(二进制表示),向发射机46提供持久性信息。
此时,发射机46经由Iub接口将来自检测器45的持久性信息和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计算的接收质量(例如,CRCI)发送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
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发送基于编码率获得的持久性和基于TTI获得持久性,而且还可以发送与这种持久性的组合相对应的值。
当初始提供了经Iub接口向RNC 2指示TFI的功能时,将TFI信息输入给更新控制器52,或者也可以在利用RNC 2中的转换器(未示出)将TFI信息转换为持久性信息之后将其输入给更新控制器52。
从不增加Iub上的业务量的观点考虑这一方法是优选的,因为不需要在Iub上特别地传送持久性信息。
而且,就TTI信息而言,当初始这一信息由RNC 2管理时,将TTI信息从用于TTI的管理器(未示出)输入到更新控制器52,或者在利用RNC 2中的转换器(未示出)将TTI信息转换成持久性信息之后将其输入给更新控制器52。
更新控制器52接收第二接收质量信息和持久性信息,来执行由第一接收质量目标管理器48管理的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质量)的更新控制。
也就是说,比较器54从第二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53获得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是传输信道(例如,用于发射音频数据的信道之一的RAB#1)所需的质量值),将该目标值与来自发射机46的第二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对由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8管理(存储)的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执行更新控制。
当通过比较发现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计算的接收质量低于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时,进行更新控制,以升高(增加+d)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
同时,当通过比较发现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计算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时,进行更新控制,以减小(增加一d)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在考虑持久性的情况下执行了更新控制。
从根本上说,当指示持久性较高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的更新比在指示持久性较低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的更新慢。但是下面将会说明较慢更新的示例。
取决于更新宽度的控制当指示持久性较高时,通过使得d的值较小来指示持久性较低(换句话说,使得d的增大来指示持久性较高),来将利用单个更新的变化宽度设置得较小。当然,优选地,可以根据持久性来逐步地改变该宽度。
取决于更新周期的控制将与持久性较高的指示相对应的更新周期TH设置得长于与持久性较低的指示相对应的更新周期TL(TH>TL)。(换句话说,将与持久性较低的指示相对应的更新周期TL设置得短于与持久性较高的指示相对应的更新周期TH。)据此,在检测到较高持久性时,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8对目标质量执行的更新要慢于在检测到较低持久性时对目标质量的更新。
通过上述的处理,如果持久性变高,则外环传输功率控制不中断,但是能够通过慢速控制来防止第一目标值(目标SIR)的快速减小。而且,如果接收误差质量变得过差,即使持久性较高,通过慢速的外环控制也可能使目标SIR升高。
而且优选地,仅进行目标SIR的慢速减小,而不引入用于增大目标SIR的慢速控制。
当持久性变得较高时,消除慢速控制,并且第一目标质量(目标SIR)得到自然充分地控制。由此,例如,在多呼叫状态下,可以抑制超过其它数据的预定水平的质量降低。
对于单呼叫状态,也能够得到防止当在持久性较高时更新的目标SIR的影响下持久性再次减小时,质量降低超过数据的预定水平。
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为发射机46提供校正功能。
就是说,发射机46从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获得测得的第二接收质量,并且从检测器45获得持久性信息,以根据该持久性信息对第二接收质量信息进行补偿。
例如,当持久性较高时,将第二接收质量校正为更低水平,以表明误差质量很差。
与直接基于实际误差质量进行的控制相比,发射机46通过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4发送经过校正的第二接收质量,将外环控制控制得更慢。
比较器45在不特别注意持久性的情况下,根据经过校正的第二接收质量与来自第二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53的第二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的比较结果,进行对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更新控制。
结果,由于在持久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的快速减小变为慢速减小,因此,例如,可以抑制在多呼叫状态下超过其它数据的预定水平的质量降低。
即使在单呼叫状态下,当在持久性较高时更新的目标SIR的影响下持久性再次减小时,超过数据的预定程度的质量降低也能够得到防止。
在该实施例中,将持久性信息提供给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8。
发射机46至少将由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44计算的第二接收质量发送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侧,但并不需要发送持久性信息。
另一方面,第一接收质量目标值管理器48从检测器45获取持久性信息,并且即使在指示持久性较低时,也执行在指示持久性较高时的对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的慢速更新。
也就是说,更新控制是在不考虑持久性的情况下利用更新控制器52进行的。然而,当所获得的持久性信息表明持久性较高时,象上述的根据更新宽度进行的控制那样,根据针对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的通知缩小更新宽度的情况进行慢速更新控制,或者象上述的根据更新周期的控制那样,根据针对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的通知在n次(n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当中的一次的更新周期中进行更新控制的情况来进行慢速更新控制。
如上所述,由于对于持久性较高的情况,可以将第一接收质量的目标值(目标SIR)的快速减小变成慢速减小,因此可以抑制在多呼叫状态下质量降低超过其它数据的预定水平。
即使在单呼叫状态下,还可以防止当由于持久性较高时更新的目标SIR的影响使持久性再次减小时,质量降低超过数据的预定水平。
还可以将在各实施例中的上述外环传输功率控制引入到用户设备4当中。
也就是说,将图1中所示的无线电基站3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的各个结构设置在用户设备4中,以实现针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内环传输功率控制和外环传输功率控制。从而,可以根据结果将TPC命令发送到无线电基站3。
在这种情况下,当改变了无线电格式(例如,与WCDMA相应)时,可以使用采用改变后的格式的TFCI、导频信号、TCP和数据等。
根据本发明,可以解决在编码率发生变化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问题。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解决当在分割目的地上的无线电帧数量发生变化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问题。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考虑了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例如,编码率和分割数量等的改变)的传输功率控制(外环传输功率控制)。
本申请与2004年9月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04-263081相关并且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日本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器,能够进行操作以检测接收数据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以及,更新控制器,能够进行操作以执行对目标质量的更新,当通过检测器检测到较高的持久性时,所述更新比当通过检测器检测到较低的持久性时对目标质量的更新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较慢的更新是通过减小目标质量的更新宽度或者延长更新周期而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持久性的改变是基于交错周期检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持久性的改变是基于编码单元内的数据长度检测的。
5.一种传输功率控制方法,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接收数据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以及执行目标质量的更新,当检测到的持久性较高时,所述更新比在检测到较低持久性时对目标质量的更新慢。
6.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发射机,能够进行操作,以发射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测量结果信息和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信息,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来自发射机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基站,其中用于识别接收误差的对象是在非信令状态下执行发射的音频数据传输信道或分组传输信道。
8.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第二接收质量计算器,能够进行操作以测量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发射机,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在通过使用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信息对测得的接收误差进行了校正之后,向无线电基站控制器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根据从发射机发送来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针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
9.一种无线电基站,用于将来自用户设备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该无线电基站包括发射机,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基于从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测得的数据的接收误差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发送误差信息;以及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基于发射机发送来的信息,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针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的指示来更新第一接收质量;其中,所述第一接收质量管理器还能够执行对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更新控制的操作,当用户设备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高时,所述更新比在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低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慢。
10.一种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从无线电基站接收至少接收误差的测量结果,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将由用户设备发射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与第一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功率控制信号并且测量由用户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误差,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包括更新控制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根据接收误差的测量结果和用户设备与无线电基站之间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信息,对第一接收质量执行更新控制,当传输误差的持久性高时,所述更新比在传输误差的持久性低时对第一接收质量的更新控制慢。
1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利用外环传输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更新控制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将音频数据传输信道看作监测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对象,并且在非信令状态下执行比在信令状态下慢的目标质量更新。
全文摘要
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及传输功率控制方法。为实现考虑了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例如,编码增益和扩散数量等的改变)的传输功率控制(外环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利用外环功率控制来控制用于内环功率控制的接收信号的目标质量。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器,能够进行检测接收数据的传输误差的持久性的改变的操作;以及,更新控制器,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即,在检测到持久性低时对高持久性的检测进行目标质量的逐步更新。
文档编号H04B7/26GK1747352SQ200510071449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9日
发明者篠崎敦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