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文档序号:762566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一代网络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网络(NGN),尤指一种NGN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电信网络是基于时分复用(TDM)电路交换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PSTN主要用于承担语音业务。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传统电信网络出现难以提供足够带宽、不能增加新业务等问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近年来,以网际协议(IP)网络为核心的NGN得到迅速发展,并应用于固定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
图1是目前NGN结构示意图,图1中,软交换通过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edium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等控制协议控制媒体网关。在软交换上进行信令交互,软交换上还运行H.323/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等协议,而媒体网关(MG,Media Gateway)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资源分配,如业务承载的建立等。
另外,图1中的分组网中,IP分组网络逐渐成为NGN承载网络,一般不同的运营商拥有属于自己的IP分组网。这样,在移动运营商、固网运营商和传统的Internet服务提供(ISP)运营商之间,将有大量的IP报文交互;另外,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之间、不同的固网运营商之间以及不同ISP运营商之间也存在大量的IP业务报文交互。为了完成上述的各种IP报文的交互即IP域的互通,必须引入相应的设备形态,解决IP域之间的承载建立、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及其穿越、安全性、服务质量等IP域互通问题。目前如何解决IP域互通问题,电信业还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组网解决方案,也没有实际的应用和实现,而只是对其中个别IP域互通问题进行了解决。
图2是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其协议TS102.333中定义的纯IP互通设备网络组网示意图,ETSI相关标准定义了网关控制器即软交换通过H.248消息控制媒体网关完成以下功能①IP端点的跨域分配,即分配本地IP端点,并指示本地IP端点与哪一侧的远端IP端点互通;②远端IP地址及端口的过滤,一般采用针孔式防火墙实现;③IP包标记,即在IP报文上添加合适的虚拟局域网(VLAN)、差分服务编码点(DSCP)、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等的值;④资源预留;⑤网络地址转换(NAT)控制等。
如图2所示,当网关控制器接收到来自终端用户的呼叫信令后,网关控制器通过H.248消息通知媒体网关在媒体网关内部分配两个本地IP端点即T1和T2,并在媒体网关内部双向拓扑连通,之后网关控制器指示两个本地IP端点分别和两个IP域的远端端点建立承载关系,如T1与IP接入网中的IP端点互通,T2与IP核心网的IP端点互通,从而实现IP域的互通。其中,IP端点的信息包括该IP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如上所述,ETSI TS102.333及其它相关协议仅解决了利用H.248协议实现网关控制器控制媒体网关进行各IP域媒体流的承载建立、远端地址及端口过滤、网络地址转换、资源预留等操作;而未考虑终端用户直接向软交换发出呼叫信令所带来的软交换的安全性问题,这样,由于未对终端用户屏蔽软交换的地址信息,不能保证软交换不受到恶意攻击。
另一方面,ETSI的相关协议没有明确定义异种运营商之间的业务报文的编解码转换或报文格式转换的实现方法。由于网络形态等原因,异种业务运营商在IP网络上传递语音和图象时采用的音频、视频编解码往往不同,如固网运营商通常采用G.711、G.729等语音编解码,而3G移动网络运营商多采用AMR编解码,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中承载的语音或视频包,如果不进行相应的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是无法实现互通的。
为了保障软交换的安全,对终端用户屏蔽软交换的地址信息,目前采用会话边界控制器(SBC)来实现。图3是现有技术SBC组网示意图,图3中,双向点划线表示媒体流,双向虚线表示信令流,双向实线表示Internet数据流。SBC通常支持SIP、H.323、MGCP等协议的呼叫代理功能,SBC对终端用户来说可看作是软交换,终端用户的注册和呼叫消息经由SBC的信令处理后转发给软交换;SBC对软交换来说则可看作是终端用户,软交换将呼叫被叫终端的请求经由SBC的信令处理后转发给被叫终端。
SBC通过对来自终端用户或软交换的消息进行信令处理,得到本次会话的地址变换状况、带宽需求等信息,并根据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等信息决定是否允许媒体流通过,从而起到保护网络的作用。
图3中,例如在一次会话中,各种信令在交互阶段都会在协议消息的净荷中携带地址信息,并根据这些地址信息进行报文的应答,而且本次会话的媒体流通道的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都是由信令交互协商产生的动态信息,这些动态信息也承载在消息净荷中。普通NAT没有对这些IP净荷中的地址信息做任何处理,因此实际业务承载无法正确建立,而SBC设备分析这些协议的内容,对其中的地址信息做相应处理,保证了承载的正常建立,实现了IP业务报文在终端用户、SBC、软交换和被叫终端之间的正确穿越。
SBC可以实现SIP、H.323、MGCP等信令代理功能,但是由于SBC位于靠近接入网的边缘,对大型网关使用的控制协议如H.248的支持能力较差。另外,SBC未考虑异种运营商之间的业务报文的编解码转换或报文格式转换等问题,在组网应用中仍然需要别的设备完成IP净荷中业务报文的编解码转换或报文格式转换等问题。
从现有技术来看,各解决方案只是解决了个别IP域互通问题,而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组网解决方案。如果要彻底解决IP域互通的问题,需要另外增加能解决剩余IP域互通问题的其它设备,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组网的复杂度,增加了设备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引入了设备间时延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GN中的IP互通网关,该IP互通网关能够针对不同业务的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同时保证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组网的复杂度,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IP互通网关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业务的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同时保证软交换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下一代网络NGN中的IP互通网关,IP互通网关在承载建立控制上遵循ETSI相关标准,包括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的共用模块物理层模块、链路层模块、IP层模块,该IP互通网关还包括以下模块传输层模块,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用于区分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业务类型,并将不同业务的IP报文发送给对应的业务模块或发送至目的IP域;业务模块,用于对来自传输层模块的IP报文进行信令代理处理、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及媒体转换、H.248协议处理;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均被发送至目的IP域。
所述IP互通网关中的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信令代理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且根据发送规则表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H.248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或根据发送规则表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发送至目的IP域;所述业务模块包括信令代理模块、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H.248协议处理模块;其中,信令代理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并按照所述代理规则表中的代理规则替换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地址信息;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已建立承载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的IP报文,对该IP报文进行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处理;H.248协议处理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为H.248报文的IP报文,并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本地IP端点的跨域分配用以建立承载、完成转发接收到的承载业务IP报文的IP QoS控制信息设定、完成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的过滤规则设定,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处理。
所述传输层模块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路由协议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动态路由模块;所述业务模块还包括动态路由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为路由协议报文的IP报文,按照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用于存储路由信息的路由规则表;并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之后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该回应报文至目的IP域。
所述IP互通网关还包括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按照过滤规则表进行过滤的ACL及防火墙模块;所述物理层模块和链路层模块按照协议将接收到的正常IP报文发送给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
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所述ACL及防火墙模块根据手工配置信息在所述过滤规则表中设置允许进入IP互通网关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根据软交换指示,采用合法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更新过滤规则表。
所述信令代理模块根据手工配置或者代理过程更新所述代理规则表。
所述发送规则表中包括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和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根据来自路由规则表的涉及IP互通网关向外发送IP报文所需的路由信息,更新所述发送规则表中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或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根据软交换指示分配本地IP端点时,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添加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通过手工配置生成所述用于存储路由规则的路由规则表。
所述发送规则包括以所述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为索引的表项,该表项包括远端IP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使用的编解码类型和IP报文格式,以及输出媒体流的IP QoS控制。
一种采用IP互通网关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在IP域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IP互通网关中的传输层模块接收到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后,区分所述IP报文的业务类型,并区分出的不同业务类型的IP报文发送给所述IP互通网关中不同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或发送至目的IP域;B.IP互通网关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至目的IP域。
步骤B中所述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的方法为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至目的IP域。
所述IP互通网关中的业务模块包括信令代理模块、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及H.248协议处理模块;步骤A中所述传输层模块区分并发送所述IP报文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或发送至目的IP域的方法为A1.传输层模块接收到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后,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需要进行信令代理,若需要则进入步骤A4;否则,进入步骤A2;A2.若所述传输层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及发送规则表依次判定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将该IP报文发送至所述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进行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处理后进入步骤B;若判定所述接收到的IP报文未建立承载,则进入步骤A3;若判定所述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但不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将该IP报文发送至目的IP域;A3.所述传输层模块判断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且未建立承载的IP报文是否为H.248报文,若是H.248报文,则将该IP报文发送至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由该模块在软交换控制下建立承载,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转发接收到的IP报文的IP QoS控制、IP地址的跨域分配及网络地址转换处理后进入步骤B;否则结束本流程;A4.所述信令代理模块按照代理规则表替换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中的地址信息,之后进入步骤B;所述IP互通网关的业务模块中还包括动态路由模块;在步骤A3中,否则之后,结束本流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传输层模块判断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且未建立承载的IP报文是否为路由协议报文,若是,则IP互通网关中动态路由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规则表中的路由信息,并将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发送至目的IP域后结束;否则,结束本流程。
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为路由协议报文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规定的路由协议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路由协议报文。
所述IP互通网关还包括ACL及防火墙模块;步骤A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有IP报文经过IP互通网关时,所述物理层、链路层接收IP报文并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将接收到的IP报文转发给所述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否则,丢弃该IP报文,并做相应统计后结束。
步骤A1中所述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端口号与代理规则表中记录的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否则,判定为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
步骤A2中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已建立承载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与由H.248协议处理模块按照ETSI标准流程,根据软交换指示,存储在过滤规则表中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之后查找发送规则表中的按照ETSI标准流程记录在自身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与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若记录显示该IP报文对应的发送至的对端IP端点的编解码类型或报文格式不一致,则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否则判定该IP报文不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
步骤B中所述传输层模块更改接收到的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的方法为采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本地另一端点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采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与本地另一端点建立承载的远端端点的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目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步骤A3中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为H.248报文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记录的H.248协议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H.248报文。
步骤B中所述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IP报文的方法为对于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对于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
所述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为来自H.248协议处理模块、信令代理模块和动态路由模块的IP报文;所述承载业务的IP报文中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的报文为来自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的IP报文。
步骤A4中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在单一设备中提供一种实现IP域互通的IP互通网关,该IP互通网关集成符合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NGN结构,在软交换控制下建立承载;通过配置ACL、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特性保证运营商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进行过滤;在软交换控制下针对每个媒体流完成IP QoS控制,体现不同等级用户的差分服务;实现IP地址的跨域分配及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穿越即SBC功能、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的业务报文格式转换、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等功能。
本发明IP互通网关包括符合标准协议栈定义的物理层模块、链路层模块、IP层模块;传输层模块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用于区分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业务类型,并将不同业务的IP报文发送给对应的业务模块或发送至目的IP域;三个业务层模块及ACL及防火墙模块实现SBC功能的信令代理模块;实现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的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功能的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实现符合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NGN结构,在软交换控制下建立承载、在软交换控制下针对每个媒体流完成IP QoS控制、IP地址的跨域分配及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的H.248协议处理模块;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进行过滤的ACL及防火墙模块;另外业务模块还可以包括实现动态路由协议基础上的本地IP地址优选功能的动态路由模块;四种规则表存储过滤规则的过滤规则表;对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进行代理处理的代理规则表;存储IP报文发送路由的路由规则表以及存储IP报文发送规则的发送规则表。
IP报文进入IP互通网关的处理过程大致为物理层和链路层按照协议接收到IP报文,并判定IP报文为正常报文后,将IP报文发送给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传输层按照代理规则表的代理规则将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转发给信令代理模块,而对于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进一步根据过滤规则表判断是否为建立了承载的IP报文,若是且发送规则表指示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将该IP报文发送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若不是,则根据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属于H.248协议的IP报文发送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另外,若IP互通网关中存在动态路由模块,则将属于动态路由协议的IP报文发送给动态路由模块;最后经过业务模块处理的IP报文按照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从IP层,链路层发送给目的IP地址。
IP互通网关作为一种单一的IP互通设备,在承载建立控制上遵循ETSI相关标准,具有SBC功能,及IP业务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能力等,解决了IP域之间的承载建立、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及其穿越、安全性、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IP互通网关针对不同业务的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保证了NGN中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了组网复杂度,同时也减少了设备资金的投入。
另外,IP互通网关还可以具备动态路由协议基础上的本地IP地址优选功能,保证了IP报文经IP互通网关发往目的地的转发路径为最优路径,提高了IP报文的传输质量。


图1是目前NGN结构示意图;图2是ETSI定义的纯IP互通设备网络组网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SBC组网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IP互通网关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IP互通网关用于不同业务类别运营商之间的组网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通过IP互通网关处理IP报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单一设备中提供一种实现IP域互通的IP互通网关,通过本发明IP互通网关中各模块的协同工作,实现IP域互通,解决了IP域之间的承载建立、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及其穿越、安全性、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IP互通网关针对不同业务的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同时保证了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了组网的复杂度,减少了设备资金的投入。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NGN中,移动运营商,固网运营商和传统的ISP运营商之间,需要交互大量的IP报文,同样,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之间,不同的固网运营商之间以及不同ISP运营商之间也需要交互大量的IP报文。为了在不同的IP网络之间实现各类不同IP报文的交互,本发明在不同IP网络间提供一种IP互通网关,实现IP域互通。
本发明IP互通网关作为一种独立的IP互通设备,在承载建立控制上遵循ETSI相关标准,具有SBC功能,及IP业务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能力等,解决了IP域之间的承载建立、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及其穿越、安全性、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由于IP互通网关为单一设备,与现有技术可能的多个设备联合组网相比,具有组网简单、减少设备间时延以及节省成本等优势。另外,IP互通网关可以根据路由规则优选本地IP地址,提高IP报文的传输质量。
IP互通网关的基本功能包括符合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NGN结构,在软交换控制下建立承载;在IP互通网关上通过配置ACL、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特性保证运营商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进行过滤;在软交换控制下针对每个媒体流完成IP QoS控制,体现不同等级用户的差分服务;实现IP地址的跨域分配及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穿越即SBC功能、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的业务报文格式转换、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等。另外,IP互通网关还可以具备动态路由协议基础上的本地IP地址优选功能。
图4是本发明IP互通网关结构示意图,IP互通网关在承载建立控制上遵循ETSI相关标准,包括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的共用模块物理层模块、链路层模块、IP层模块,该IP互通网关还包括以下模块传输层模块,符合标准协议栈定义,用于区分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业务类型,并将不同业务的IP报文发送给对应的业务模块或发送至目的IP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对来自传输层模块的IP报文进行信令代理处理、RTCP及媒体转换、H.248协议处理;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均被发送至目的IP域。对IP互通网关组成的具体描述如下IP互通网关共用的物理层模块、链路层模块、IP层模块共用模块符合标准协议栈定义;其中传输层模块符合标准协议栈定义,还根据代理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信令代理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且根据发送规则表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H.248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或根据发送规则表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发送至目的IP域。
三个业务层模块及ACL及防火墙模块1)实现SBC功能的信令代理模块;NGN业务应用中各种信令在交互阶段都会在协议消息的净荷中携带地址信息,并根据这些地址信息进行报文的应答;而且其媒体流通道的地址和端口都是由信令交互协商产生的动态信息,这些信息也是在消息净荷中承载。IP互通网关的信令代理模块处理IP报文净荷中的地址信息,使得信令和媒体交互在正确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进行,比如将将接收到的IP报文净荷中的源地址信息更换为信令代理模块的地址信息,目的地址信息更换为软交换的地址信息,然后将该IP报文转发给软交换。这里所提到的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端口号等。
2)实现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功能的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
由于网络形态等原因,异种业务运营商在IP网络上传递语音和图象时采用的音频、视频编解码往往不同,如固网运营商通常采用G.711、G.729等语音编解码,而3G移动网络运营商多采用AMR编解码。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中承载的语音或视频包,经过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中的相应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后才能实现不同IP域间语音或视频包的互通;通常,为了提高业务质量,3G运营商在编码后的语音或视频包前加上UP帧头,再进行标准的IP封装,而固网运营商的IP报文中则没有UP帧头。固网和移动IP报文互通时,可以通过对UP帧头的删除和添加处理来实现;语音、视频报文净荷在IP上的承载,都使用RTP协议,采用如下的封装形式IP头部+UDP头部+RTP头部+报文净荷;而RTCP协议是对RTP传输的一种质量监控协议,由于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和异种运营商的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后的IP报文中RTP载荷的字节数不同、RTP包的个数也有可能不同,所以在IP互通网关上需要通过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中的RTCP协议重新计算生成RTCP报文的统计报告,以反应实际的网络传输质量。关于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功能的具体实现可参见现有多种实现方式,这里强调的是,在IP互通网关中具备实现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的能力,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
3)实现符合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NGN结构,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本地IP端点的跨域分配用以建立承载、完成接收到的承载业务IP报文的IP QoS控制信息设定、完成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的过滤规则设定,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的H.248协议处理模块;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NGN网络架构已经成为目前电信网络建设的趋势,IP互通网关作为媒体网关的一种具体设备形态,需要支持H.248信令处理和接受软交换控制;在软交换控制下针对每个媒体流完成IP QoS控制,包括设定VLAN标签、MPLS标签和IP头的DSCP字段,从而体现不同等级用户的差分服务。该功能遵循ETSI相关标准;IP互通网关同时和多个IP域互通,因此在分配IP端点时必须确定用于与哪个域互通,才能选择正确的本地地址。运营商内部的IP网络有可能采用私网地址如10网段的A类地址建设,不同运营商互通时需要进行私网地址到公网地址再到私网地址等的一系列地址转换过程,才可以实现。该功能遵循ETSI相关标准。
4)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进行过滤的ACL及防火墙模块;由于IP网络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运营商对于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是不信任的。需要在IP互通网关上通过配置ACL、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特性,丢弃非法报文。另外,IP互通网关在添加IP端点的时候是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只有成功建立的承载通道上,才接收远端发来的报文,即针孔式防火墙功能。
另外,IP互通网关还可以具备实现动态路由协议基础上的本地IP地址优选功能的动态路由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路由协议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动态路由模块。
在全IP互通应用中,支持动态路由协议,使动态路由模块实时获得全网的路由信息。在接受软交换控制添加IP端点时,动态路由模块根据对端IP地址和本地的路由表,分配与路由关系最佳匹配的本地出端口和源IP地址,这样当IP报文从本地发往目的地时,所经历的转发路径将是最优路径,提高了IP报文的传输质量。这一点是包括ETSI、ITU-T等标准化组织没有考虑的。
四种规则表1)存储过滤规则的过滤规则表;过滤规则表以允许发送报文进入IP互通网关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为索引。过滤规则表由两个模块维护与更新ACL及防火墙模块根据手工配置信息维护过滤规则表,设置允许进入IP互通网关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并标识其为手工配置生成的非承载业务地址;而H.248协议处理模块按照ETSI标准流程,根据软交换指示,将合法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更新到过滤规则表中,并标识其为H.248信令处理生成的承载业务地址,从而使得合法建立的承载上的业务报文被正常处理,实现针孔式防火墙。关于针孔防火墙的具体实现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2)对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进行代理处理的代理规则表;代理规则表由信令代理模块根据手工配置或者代理过程更新,而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断是否将接收到的IP报文发送给信令代理模块做处理。
代理规则表中记录了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端口号,以及在这个IP地址和端口号收到报文后,如何替换IP和传输层头部以及IP报文净荷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代理规则。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端口号与代理规则表中记录的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一致,则根据所述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对应的代理规则对IP报文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进行相应替换处理。
3)存储IP报文发送路由的路由规则表;路由规则表可以通过手工配置生成,以目的IP地址为索引,记录本地使用的出端口或IP地址,和普通的路由表没有区别。路由规则表中涉及IP互通网关向外发送的IP报文所需的路由信息同步至发送规则表,作为非承载业务IP报文的发送规则。
当IP互通网关中存在动态路由模块时,路由规则表还可以由动态路由协议模块生成,动态路由模块根据属于路由协议报文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规则表。具体实现属于现有技术,可参见相关协议,这里不再赘述。
4)存储IP报文发送规则的发送规则表。
发送规则表中一部分路由信息是来自路由规则表的涉及IP互通网关向外发送IP报文所需的路由信息,并标记为用于发送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
另一部分路由信息是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由H.248协议处理模块维护,以已经建立承载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为索引,记录其收到承载业务IP报文后的发送规则。由于一个本地IP端点既与远端IP端点建立承载关系,又与IP互通网关内部的另一个IP端点拓扑连通,因此该本地IP端点将同时与远端和本地另一个IP端点相互发送报文,发送的对端将有两个。发送规则表中将分别记录这两个对端的信息,包括对端IP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对端IP端点使用的编解码类型以及IP报文格式即是否带UP帧头等信息。由于承载业务的IP报文在用户之间是端到端单向传送的,因此在查询时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接收到报文的源IP地址是另一个本地IP端点还是远端IP端点,确定继续发送至的对端是本地的另一个IP端点,还是远端IP端点,若接收到报文的源IP地址是另一个本地IP端点,则继续发送到的对端是远端IP端点;若接收到报文的源IP地址是远端IP端点,则继续发送到的对端是本地IP端点。
按照ETSI标准流程,如在一次会话中,H.248协议处理模块根据软交换指示分配本地IP端点时,在发送规则表中添加以这个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为索引的表项,该表项记录发送对端为远端IP端点时的信息,包括远端IP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使用的编解码类型和IP报文格式即是否带UP帧头,以及输出媒体流的IP QoS控制,包括VLAN标签、MPLS标签和IP头的DSCP字段,这些IP QoS控制信息在向远端IP端点发送媒体流时封装在IP报文的相应字段。同时,按照H.248协议,软交换对本地IP端点的编解码类型和报文格式即是否带UP头,也记录在发送规则表中。按照同样流程,IP互通网关本次会话的第2个IP端点添加时,发送规则表中记录相应信息。之后软交换控制IP互通网关内部的两个IP端点拓扑连通时,H.248协议处理模块把发送规则表中这两个IP端点的相关表项关联起来,分别把发送对端是内部另一个IP端点的信息添加在表中,包括另一个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使用的编解码类型和IP报文格式即是否带UP帧头等。这样在发送承载业务报文时就可以根据两个IP端点的编解码类型和报文格式是否相同,判断出是否需要进行RTCP及媒体流转换处理。
由图4可见,来自源IP域的源目的地址的IP报文进入IP互通网关的处理过程大致为物理层和链路层按照协议接收到IP报文,并判定IP报文为正常报文后,将该正常的IP报文发送给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传输层按照代理规则表的代理规则将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转发给信令代理模块,而对于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进一步根据过滤规则表判断是否为建立了承载的IP报文,若是且发送规则表指示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将该IP报文发送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若不是,则根据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属于H.248协议的IP报文发送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另外,若IP互通网关中存在动态路由模块,则将属于动态路由协议的IP报文发送给动态路由模块;最后经过业务模块处理的IP报文经由传输层模块发送至IP层模块,并按照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穿越ACL及防火墙模块后传送至链路层模块,再按照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从链路层经物理层模块发送给目的IP域的目的IP地址。以下将源IP域的源目的地址简称为源IP域;将目的IP域的目的IP地址简称为目的IP域。
下面结合图5具体描述本发明IP互通网关的应用,图5是本发明IP互通网关用于不同业务类别运营商之间的组网示意图,在同类业务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应用与此类似。图5中,在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1及控制IP互通网关1的软交换1;在固网运营商与ISP运营商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2及控制IP互通网关2的软交换2;在移动运营商与ISP运营商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3及控制IP互通网关3的软交换3。
下面以IP互通网关在软交换控制下实现移动和固定用户互通的过程为例,描述IP互通网关的应用。假设图5中的固定用户如IAD或普通电话呼叫移动用户,固定运营商的软交换发现被叫用户为移动用户后,向IP互通网关1的软交换1发送信令,软交换1接收到所述信令后通知IP互通网关分配一个IP端点与固定运营商网络建立承载,并告知IP报文中编解码类型等相关信息记录在IP互通网关1中;软交换1发现被叫用户是移动用户后,发送信令给移动运营商的软交换,移动运营商的软交换分配了本地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返回给软交换1;软交换1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端口号通知IP互通网关1分配一个IP端点与移动运营商网络建立承载,并告知IP报文中的编解码类型等相关信息记录在IP互通网关1中;IP互通网关1的两个端点被软交换1连接起来,至此IP互通网关与外部的两段承载和内部的拓扑连通均已建立。当有IP报文在固定运营商的固定用户与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用户之间交互时,IP报文在经过IP互通网关1时,IP互通网关1对接收到的IP报文进行处理对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进行区分,并确定由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相应处理后按照内部已建立的拓扑进行发送,具体处理过程详见图6。
图6是本发明通过IP互通网关处理IP报文的流程图,一般,进入IP互通网关的IP报文大体有四种类型。承载业务的IP报文即媒体流、H.248消息、信令代理报文和路由协议报文,其中,后三种统称为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媒体流也称为IP业务报文。在IP域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IP互通网关中的传输层模块接收到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后,区分所述IP报文的业务类型,并区分出的不同业务类型的IP报文发送给所述IP互通网关中不同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或发送至目的IP域(详见步骤600~步骤612);IP互通网关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至目的IP域(详见步骤613)。假设IP互通网关中已设置动态路由模块,本发明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00~步骤601当有IP报文经过IP互通网关时,按照标准协议栈定义的普通物理层、链路层接收IP报文并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将接收到的IP报文转发给ACL及防火墙模块后进入步骤602;否则,进入步骤614。
本步骤的实现符合相关协议规定,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602ACL及防火墙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判断该IP报文是否合法,若合法则将该IP报文转发给传输层模块或经由IP层模块转发给传输层模块(参见图4)后进入步骤603;否则,进入步骤614。
本步骤中,ACL及防火墙模块从过滤规则表中读取过滤规则,并按照读取的过滤规则过滤接收到的IP报文。关于过滤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针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过滤,则判定为合法的IP报文直接发送至传输层模块;如果仅针对IP地址进行过滤,则判定为合法的IP报文经由IP层模块发送至传输层模块。
步骤603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需要进行信令代理,若需要,则进入步骤612;否则,进入步骤604。
代理规则表中记录了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端口号,以及在这个IP地址和端口号收到报文后,如何替换IP和传输层头部以及IP报文净荷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代理规则。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端口号与代理规则表中记录的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否则,判定为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
步骤604~步骤607传输层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已建立了承载,若已建立了承载,则传输层模块更改接收到的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进一步根据发送规则表判断是否需要对该IP报文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若需要,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对该IP报文进行相应转换处理并重新计算生成RTCP报文后进入步骤613;若不需要,则进入步骤613;若未建立了承载,则进入步骤608。
本步骤中,传输层模块从发送规则表中读取发送规则,并按照读取的发送规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了承载且需要对该IP报文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后,将该IP报文转发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判断收到的IP报文是否已建立了承载可以这样来做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与由H.248协议处理模块按照ETSI标准流程,根据软交换指示,存储在过滤规则表中的合法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了承载。
对于已建立承载的IP报文,传输层模块采用发送规则表中的本地另一端点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采用发送规则表中与本地另一端点建立承载的远端端点的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目的地址信息。这里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查找发送规则表中的按照ETSI标准流程记录在自身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与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若记录显示该IP报文对应的其它两个IP端点的编解码类型和报文格式不一致,则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否则判定该IP报文不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
步骤608~步骤609传输层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判断该IP报文是否为H.248报文,若是,则将该IP报文转发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相应处理,之后进入步骤613;否则,进入步骤610。
本步骤中,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规定的H.248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H.248报文。这里传输层模块规定的H.248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包括公开的,或私自定义的等,可参见传输层协议相关规定。
H.248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的相应处理包括根据来自软交换的携带在H.248消息净荷中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和路由规则表,分配本地IP端点作为承载,其中IP端点的IP地址是按照路由规则表优选的本地地址,从而减少IP报文传递路径时延;同时根据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更新过滤规则表、综合包标记、编解码类型等信息;更新发送规则表;之后生成发送给软交换的回应报文。
步骤610~步骤611传输层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判断该IP报文是否为路由协议报文,若是,则动态路由模块根据该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规则表并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之后进入步骤613;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步骤中,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规定的路由协议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路由协议报文。动态路由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规则表中的路由信息,并将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这里传输层模块规定的路由协议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包括公开的,或私自定义的等,可参见传输层相关规定。
步骤612信令代理模块对接收到的IP报文头部和净荷中的IP地址、端口号信息做相应替换处理后结束本流程。
传输层模块从代理规则表中读取代理规则,并按照读取的代理规则替换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相应信息。
步骤613经过业务模块处理的IP报文按照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从IP层,链路层发送给目的IP域,之后结束本流程。
发送规则表按照IP报文的不同,对于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对于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比如来自H.248协议处理模块、信令代理模块和动态路由模块的IP报文为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而来自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的IP报文为承载业务的IP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来自动态路由模块的需要发送的是回应报文。
步骤614丢去该IP报文,并做相应统计。
本步骤所提到的统计是指统计被丢弃的IP报文数等。
从本发明方法可见,在本发明提供的IP互通网关中,针对不同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同时保证了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了组网复杂度,同时也减少了设备资金的投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下一代网络NGN中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IP互通网关在承载建立控制上遵循ETSI相关标准,包括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的共用模块物理层模块、链路层模块、IP层模块,该IP互通网关还包括以下模块传输层模块,符合TCP/IP标准协议栈定义,用于区分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业务类型,并将不同业务的IP报文发送给对应的业务模块或发送至目的IP域;业务模块,用于对来自传输层模块的IP报文进行信令代理处理、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及媒体转换、H.248协议处理;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均被发送至目的IP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IP互通网关中的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信令代理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且根据发送规则表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H.248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H.248协议处理模块;或根据发送规则表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发送至目的IP域;所述业务模块包括信令代理模块、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H.248协议处理模块;其中,信令代理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并按照所述代理规则表中的代理规则替换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地址信息;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已建立承载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的IP报文,对该IP报文进行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处理;H.248协议处理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为H.248报文的IP报文,并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本地IP端点的跨域分配用以建立承载、完成转发接收到的承载业务IP报文的IP QoS控制信息设定、完成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的过滤规则设定,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层模块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判定为路由协议报文后,将该IP报文发送给动态路由模块;所述业务模块还包括动态路由模块,接收来自传输层模块的为路由协议报文的IP报文,按照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用于存储路由信息的路由规则表;并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之后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该回应报文至目的IP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IP互通网关还包括对来自其它IP域的IP报文按照过滤规则表进行过滤的ACL及防火墙模块;所述物理层模块和链路层模块按照协议将接收到的正常IP报文发送给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ACL及防火墙模块根据手工配置信息在所述过滤规则表中设置允许进入IP互通网关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根据软交换指示,采用合法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更新过滤规则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代理模块根据手工配置或者代理过程更新所述代理规则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规则表中包括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和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根据来自路由规则表的涉及IP互通网关向外发送IP报文所需的路由信息,更新所述发送规则表中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或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根据软交换指示分配本地IP端点时,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添加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通过手工配置生成所述用于存储路由规则的路由规则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P互通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规则包括以所述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为索引的表项,该表项包括远端IP端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使用的编解码类型和IP报文格式,以及输出媒体流的IPQoS控制。
10.一种采用IP互通网关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P域之间设置IP互通网关,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IP互通网关中的传输层模块接收到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后,区分所述IP报文的业务类型,并区分出的不同业务类型的IP报文发送给所述IP互通网关中不同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或发送至目的IP域;B.IP互通网关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至目的IP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的方法为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经业务模块处理后的IP报文至目的IP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互通网关中的业务模块包括信令代理模块、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及H.248协议处理模块;步骤A中所述传输层模块区分并发送所述IP报文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或发送至目的IP域的方法为A1.传输层模块接收到来自源IP域的正常的IP报文后,传输层模块根据代理规则表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需要进行信令代理,若需要则进入步骤A4;否则,进入步骤A2;A2.若所述传输层模块根据过滤规则表及发送规则表依次判定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将该IP报文发送至所述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进行音频、视频编解码转换、异种运营商间IP业务报文格式转换及RTCP报文的重新发起处理后进入步骤B;若判定所述接收到的IP报文未建立承载,则进入步骤A3;若判定所述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但不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则更改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后将该IP报文发送至目的IP域;A3.所述传输层模块判断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且未建立承载的IP报文是否为H.248报文,若是H.248报文,则将该IP报文发送至所述H.248协议处理模块,由该模块在软交换控制下建立承载,在软交换控制下完成转发接收到的IP报文的IP QoS控制、IP地址的跨域分配及网络地址转换处理后进入步骤B;否则结束本流程;A4.所述信令代理模块按照代理规则表替换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IP报文中的地址信息,之后进入步骤B;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互通网关的业务模块中还包括动态路由模块;在步骤A3中,否则之后,结束本流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传输层模块判断所述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且未建立承载的IP报文是否为路由协议报文,若是,则IP互通网关中动态路由模块根据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规则表中的路由信息,并将按照路由协议产生回应报文发送至目的IP域后结束;否则,结束本流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为路由协议报文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规定的路由协议报文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路由协议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互通网关还包括ACL及防火墙模块;步骤A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有IP报文经过IP互通网关时,所述物理层、链路层接收IP报文并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将接收到的IP报文转发给所述ACL及防火墙模块,通过ACL及防火墙模块的合法IP报文被发送至传输层模块;否则,丢弃该IP报文,并做相应统计后结束。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判断接收到的IP报文是否需要进行信令代理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端口号与代理规则表中记录的IP互通网关允许作为信令代理使用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需要进行信令代理,否则,判定为不需要进行信令代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已建立承载且需要进行报文格式或编解码转换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与由H.248协议处理模块按照ETSI标准流程,根据软交换指示,存储在过滤规则表中的远端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则判定接收到的IP报文已建立承载;之后查找发送规则表中的按照ETSI标准流程记录在自身的本地IP地址和端口号与接收到的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若记录显示该IP报文对应的发送至的对端IP端点的编解码类型或报文格式不一致,则判定该IP报文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否则判定该IP报文不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传输层模块更改接收到的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和目的地址信息的方法为采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本地另一端点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源地址信息;采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与本地另一端点建立承载的远端端点的地址信息替换该IP报文的目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中所述判断所述IP报文是否为H.248报文的方法为若接收到的I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传输层模块记录的H.248协议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则判定该IP报文为H.248报文。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按照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的发送规则发送IP报文的方法为对于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对于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采用用于发送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的发送规则进行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承载业务的IP报文为来自H.248协议处理模块、信令代理模块和动态路由模块的IP报文;所述承载业务的IP报文中需要进行编解码或格式转换的报文为来自RTCP及媒体转换模块的IP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12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中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一代网络(NGN)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本发明在单一设备中提供一种实现IP域互通的IP互通网关,通过本发明IP互通网关中各模块的协同工作,实现IP域互通,解决了IP域之间的承载建立、编解码或报文格式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及其穿越、安全性、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IP互通网关针对不同IP报文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在异种业务运营商之间的IP报文互通,同时保证了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了组网的复杂度,减少了设备资金的投入。
文档编号H04L29/06GK1941753SQ20051011252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郭 东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