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245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例如用于数字电视广播接收设备等的图像显示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中对作为机壳及扬声器装置等的一部分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同时对正面可见的外形进行了改进。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已经得到了推广。例如,在日本,不仅卫星数字广播,诸如广播卫星(BS)数字广播和110度(110-degree)通讯卫星(CS)数字广播已经启动,而且地面数字广播也已经启动了。
目前,可能获得普及的是薄形大屏幕的电视广播接收设备,其采用了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SED显示器或类似的图像显示器所构成的平板显示器。
即使是在薄形增大尺寸屏幕的图像显示设备中,扬声器对获得音频输出是必不可少的。扬声器必须小心地安装在机壳(cabinet)内以防止削弱声音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机壳正面的框架与扬声器安装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11-338372中,公开了一种薄形图像显示设备。也公开了一种扬声器安装结构。在前机壳的下部,通过穿孔形成声发射单元。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s.06-284488和08-056319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导向来自扬声器的声音的结构,该扬声器位于前框架的右部和左部的后面。
在薄形图像显示设备的例子中,因为其很薄的形状使得扬声器安装位置也受到了限制。由于显示屏的后面几乎没有空隙,扬声器只好被设置在显示屏的周围。例如,将扬声器设置在显示屏的下部。
在传统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声发射单元是安装于前框架的边缘,同时与扬声器开口面积一样的面积被分配给声发射单元。因此,当框架边缘可见时,存在显示屏区域和基本上等于扬声器开口的声发射单元区域。现在,在某些情况中,如为减小从显示屏周围的框架边缘的正面所见的边缘宽度而进行的设计中,安装扬声器变得很困难。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了一些设计,即使在作为框架边缘的扬声器安装区域被制造得从正面看起来较小时,也加固具有框架的机壳本身。另外,扬声器安装结构的改进使得可以将此结构作为一项新功能而使用。
在实施例中,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具有安装于机壳中的图像显示单元和扬声器装置,该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形成机壳的前框架,其上设置有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屏以便屏幕可以从框架中心处的开口显现;框架形成部,其形成前框架的一部分并位于前框架的下部;声发射单元,其沿所述框架形成部的纵向伸长地开口,用于前开口,从横截面观看时具有相对表面23形成喇叭部,从前开口朝向后开口在折弯时暂时后缩以彼此靠近,在此后缩位置处形成后开口;以及机壳表面23a,其连续地形成至声发射单元前开口底侧,机壳表面向下时沿前框架后侧方向折弯,该表面是倾斜而后缩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特点的总结构图。所提供的附图及相关说明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总视图;图2是以放大方式示出的图1中一部分的视图;图3是示出图1中的声发射单元21R的后侧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从图3中取出的扬声器装置60R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60R从正面所见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扬声器装置60R从侧面所见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扬声器装置与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设备安装在一起的状态从后侧所见的视图;图8是示出一个实施例中的扬声器装置和框架形成部的安装状态的图解视图;图9A和93是解释图8所示的框架形成部的功能和效果的图解视图;以及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电路模块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通常,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得到一种设计,当从机壳正面观察图像显示设备时,该设计可以使扬声器安装区域看起来更小。另外,前框架底侧部分的强度得以加强,且在抬起设备时可以实现稳定操作。
现在将详细描述一实施例。图1示出了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视广播接收设备11的正面外观。电视广播接收设备11主要包括基本上是四边形的薄形机壳12和支架13,其中该机壳作为设备主体,支架竖直地支撑机壳12。支架13形成为基本上是薄形的盒子。
机壳12具有前框架12a。框架12a由框架形成部12a1、12a2、12a3和12a4形成,这些框架形成部设置在右、左、顶、底部以构成前框架12a。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下部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结构具有特别的特点,后文将对此详细地说明。
从机壳12的框架12a的开口处,显露出图像显示单元14的显示屏14a,该图像显示单元包括,例如,平面型液晶显示板或类似物。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从正面观看屏幕时,水平扫描线方向是指左右方向,垂直方向是指上下方向。
在位于框架12a下部的框架形成部12a4上,当从正面观看时,以狭长切口的形式在横向形成左右声发射单元21L和21R。此外,在此情况下,框架形成部12a4设计成从正面观看时其宽度W1尽可能地减小。在声发射单元21L和21R上设置网格以阻止灰尘或类似物进入机壳12内。
此外,在声发射单元21R的上方,切口形指示器窗口52和长方形遥控信号接收窗口53设置于框架形成部12a4中。
图2是声发射单元21R外围的放大视图。构成声发射单元21R的顶壁22和底壁23具有独创性的轮廓以改善声音效果。壁22和23形成为喇叭形,其中,两壁沿着彼此分离的方向折弯并张开,从横截面观察,它们是从声发射开口朝向前部的。后文将详细地说明这一轮廓及声音效果。
如上所述,声发射单元具有沿横向在框架形成部12a4中形成为细长开口部的特点,并且具有在一位置上形成后开口的形状,在该位置上,为了在开口部获得喇叭形状,开口部的上壁22和下壁23暂时地后缩而折弯成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靠近,从横截面观察时,其形状从前开口朝向后开口。
图3是示出从机壳12的后侧观察到的扬声器装置60R安装部的视图,它与从正面观察的视图即图2相反。图4也示出了扬声器装置60R。扬声器装置安装在机壳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左右两边,即分别安装在图1的声发射单元21L和21R的后面。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参考图3和图4将只描述一个扬声器装置60R。
扬声器装置60R具有长方形单元基板61。单元基板61具有位于其右左上下角的安装孔61a、61b、61c和61d。单元基板61,在单元基板61中心区域的顶部和底部的偏右和偏左的位置,也具有安装孔61e和61f。作为震动吸收器的弹性环分别设置在安装孔61a至61f上。弹性环设置在单元基板61的一个和另一个表面上的相应的孔中。安装孔及用于该安装孔的震动吸收器的数量保持尽可能地少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组装工时及方便组装的目的。
在单元基板61水平方向的中心和垂直方向的中心处,从基板61的后侧安装有高频扬声器(也称高音喇叭)71。高频扬声器71通过安装部71a和71b固定到单元基板61上。连接安装部71a和71b的连线与连接安装孔61e和61f的连线相交成直角并交叉。
此外,对单元基板61来说,从后侧看时,低频扬声器72安装在左侧,而低频扬声器73则安装在右侧。扬声器72和73分别具有设有椭圆形开口的金属框架72a和73a,并且分别在框架72a和73a的后部整合有驱动部72b和73b。另外,框架72a和73a的前开口周围形成有套环(collar)72c和73c。在套环72c和73c的角部形成有安装件,这些安装件,例如,分别旋到垂直形成于单元基板61中的安装突起上。参考标号72d、72e、72f和72g指的是扬声器72的安装件,而参考标号73d、73e、73f和73g指的是扬声器73的安装件。
如图3所示,在扬声器装置60R所处的框架12a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后侧上,支撑部15a至15f,在与安装孔61a至61f对应的位置处,与机壳垂直地形成一体。在图3中,支撑部15a、15b、15e和15f可以被看到,而支撑部15c和15d被遮住。
扬声器装置60R具有与支撑部15a至15f对齐的安装孔61a至61f,而且螺钉例如从安装孔61a-61f向支撑部15a-15f推进。因而,扬声器装置60R与机壳12整合为一体。
这样,在扬声器装置60R的单元基板61和形成框架12a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后面之间就产生了间隙。
因此,在此设备中,其上安装有指示器和遥控接收电路的基板80被设置在此间隙中。安装在基板80上的遥控接收电路面向遥控信号接收窗口53,而诸如LED的指示器面向指示器窗口52。由于基板80设置在扬声器装置60R的单元基板61和框架形成部12a4之间的间隙中,所以不需要为了安置基板80而特别地扩张框架形成部12a4的宽度W1。利用螺钉或类似物,将基板80固定到框架形成部12a4后侧上的突出的销钉形的支撑部上。
图5是扬声器装置60R的从正面所见的视图。为了对应高频扬声器71的开口部,单元基板61上形成有开口61g。对应低频扬声器72、73的开口部,形成有开口61h和61i。参考标号61j和61k是在制造过程中固定开口61h的宽度而安装的横杆,而提供给开口部61A的参考标号61l和61m是在制造过程中固定开口61i的宽度而安装的横杆。
在单元基板61中,形成有向前延伸扬声器72的开口的腔室部62a,还形成有向前延伸扬声器73的开口的腔室部63a。此外,在开口61h的周围形成有引导部62b,该引导部通过腔室部62内部的声压来加速空气震动并将空气震动引导到框架12a的喇叭部,而且该引导部向前突出。类似地,在开口61i的周围形成有引导部63b,该引导部通过腔室部63内部的声压来加速空气震动并将空气震动引导到框架12a的喇叭部,而且该引导部向前突出。
图6是扬声器装置60R的从侧面所见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在单元基板61的正面上,突出地形成有上述腔室部62a和63a,并且还突出地形成有引导部62b和63b。
现在,当设置有扬声器时,单元基板61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在扬声器同方向上的直径长度的110%以内。
图7示出了上述机壳12的后侧。扬声器装置60R安装在形成框架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后侧上。同时在左侧还安装有扬声器装置60L。扬声器装置60L具有与扬声器装置60R相同的结构,并且安装到框架形成部的方法也与上述的安装方法相同。
扬声器装置60R和60L相对于在中心的高频扬声器的中心轴P上的中心点而对称构造。安装孔61e和61f是相对于一点对称的,安装孔61a和61d也是相对于一点对称的,而且安装孔61b和61c还是相对于一点对称的。此外,扬声器72和73相对于一点也是有对称关系的。
这就使得组装工作变得容易了。即,可以将扬声器装置60R安装在扬声器装置60L一侧,并且反过来,也可以将扬声器装置60L安装在扬声器装置60R一侧。另外,即使当扬声器装置倒置时,例如,当扬声器装置60R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并水平地翻转时,安装孔和支撑部仍然匹配,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安装扬声器。这就意味着,当扬声器装置在组装线上被组装到机壳中时,可以保证传送和接收扬声器装置时的相对位置的高度自由。这方便了生产线的设计、确保了极高的效率、并消除了组装工人手工组装图像显示设备时的误差。
图8是示出了扬声器装置60R和机壳12的框架形成部12a4的安装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参考标号81指液晶板,而参考标号82指框架板(chassis plate)。
在框架形成部12a4的声发射单元中,顶壁22和底壁23的形状是为了改善声音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如上所述。壁22和23具有喇叭形状,其以这样一种方式弯曲张开,从横截面看,当它们从声发射开口朝向前部时,沿顶部和底部的方向彼此分离开。在由壁22和23(相对的表面以构成喇叭部)构成的开口上设置网格24,且在底部变窄。
现在,从壁23延续的下壁(即机壳表面)23a具有从横截面处观看到的轮廓,其在向后返回到图8所示的后侧时折弯。因为具有这种轮廓,壁23a前面提供这样一种功能,其使得位于设备前方的观众在视觉上不太注意到。这是因为,与从正面看起来是垂直的并和观众相对的壁相比,当从正面向下观看(沿箭头A方向观看)时,壁23a是倾斜的并面朝观看者,而且来自此表面的光反射不是指向观众,而是指向下方的。因此,当从正面观看框架部时,框架边缘,特别是扬声器安装区域如从正面观看时可以看起来更小。另外,在声发射单元的后开口和扬声器装置的前面的声音输出单元的开口之间,设置有防振动件241,以防止不必要的共振。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轮廓,在利用施加到框架形成部12a4底部的力来举起设备时,框架12a的强度得以加强。假设设备具有如图9A所示的结构,将力B1直接施加到框架形成部的厚度方向,那么就有可能发生变形。相反地,如图9B所示,施加到框架形成部12a4下部的力B1被转移到B2方向并施加到壁23a的宽度方向。因此,壁23a不会发生变形,在运送操作中具有优势。
如上所述,在此设备中,将框架边缘处的扬声器安装区域设计成从正面观察看起来更小。因此,将声发射单元21R和21L设计成在横向具有细长的轮廓。但是,因为采用了这种轮廓,扬声器开口就不能为了保持或改善声音效果而直接地安装在框架形成部12a4的后侧。所以,在此实施例中,将声发射单元21R和21L制成具有喇叭形状,而扬声器装置60R和60L从框架形成部12a4的后面后缩而安装。
因此,在扬声器装置60R和框架形成部12a4之间产生了间隙。所以,在此设备中,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一间隙,而将其上安装有上述指示器和遥控接收电路的基板80安装在此间隙中。将基板80设置于扬声器装置60R的单元基板61与框架形成部12a4之间的间隙中并不需要增加框架形成部12a4的宽度W1。利用螺钉或类似物将基板80固定到框架形成部12a4后侧上的突出的销钉形支撑部上。
此外,如图8所示,在声发射单元21R中,与上壁22的前突出部相比,下壁23的前突出部是后缩的。因此,声发射单元所提供的声音输出,与垂直对称的喇叭形状提供的声音输出相比,具有更大比率的沿下壁23和23a前进的分量。那么,已经前进到下侧的声音分量被地面反射并向前传播。这对于高音分量特别有效。
注意,单元基板61、腔室62a、延伸开口部61h的引导部62b及声发射单元21R可以是一整体部件。可替换地,单元基板61、腔室62a及延伸开口部61h的引导部62b可以是一整体部件,而声发射单元21R可以形成于机壳内。另外,对于引导部62a前端的接触部和声发射单元21R的后开口部,设置有弹性件来吸收震动并阻止震动声音传出来。
无庸赘述,可以将上述的腔室62a、引导部62b、声发射单元21R及类似的部件称为腔体。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电视广播接收设备(图像显示设备)11的信号处理系统。构成信号处理系统的不同类型的电路模块主要位于机壳12内部,而且在靠近机壳背面的位置处,即,处于图像显示单元14的显示屏14a的后侧附近。
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天线222所接收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经过输入端子223供应给调谐单元224。调谐单元224从输入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中选择并解调所需频道的信号。接着,从调谐单元224输出的信号供应给解码单元225,并受到例如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的二次解码处理(2-decode),进而再供应给选择器226。
此外,用于接收模拟电视广播的天线227所接收的模拟电视广播信号经过输入端子228供应给调谐单元229。调谐单元229从输入模拟电视广播信号中选择并解调出所需频道的信号。接着,从调谐单元229输出的信号,在模/数(A/D)转换单元230处数字化之后,被输出给选择器226。
另外,将供应给模拟信号输入端子231的模拟视频和音频信号供应给A/D转换单元232以实现数字化,然后再把它们输出给选择器226。此外,将供应给数字信号输入端子233的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原样地供应给选择器226。
选择器226从四种类型的输入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中选择出一种,再将选择的信号供应给信号处理单元234。信号处理单元234向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提供预定的信号处理,以将这些信号提交用于在图像显示单元14处进行图像显示。对于图像显示单元14采用,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等的平板显示器。另外,信号处理单元234向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提供预定的信号处理,并将它转换成模拟信号,再将模拟信号输出给扬声器215(对应于上述的扬声器装置60R和60L)以再现声音。
现在,电视广播接收设备11具有不同的操作,包括由控制单元235统一控制的上述不同类型的接收操作。控制单元235是与中央处理器(CPU)等结合成一体的微处理器。一旦接收到来自操作单元216和操作器221(未示出)的操作信息或通过光接收单元218接收到由遥控器17传送的操作信息,控制单元235以反映操作内容的方式分别控制各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35使用存储单元236。存储单元236主要配备有只读存储器(ROM),其储存CPU所执行的控制程序、随机存储器(RAM),其用于为CPU提供工作区域,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储存有不同的设置信息、控制信息和类似的信息。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确实地,这里所描述的新颖方法及系统可以以其他形式来实现;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在此处所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上也可以有不同的省略、置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同物可以覆盖这些形式或改动,使它们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具有安装在机壳中的图像显示单元和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架(12a),形成所述机壳,所述前框架上设置有所述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屏,使其从位于所述前框架中心的开口处露出;框架形成部(12a4),形成所述前框架的一部分并位于所述前框架的下部;声发射单元(21R、21L),沿所述框架形成部的纵向细长地开口,用作前开口,从横截面观看,具有相对表面从前开口朝向后开口在折弯时暂时后缩以相互靠近,在此后缩位置处所述声发射单元形成后开口,所述相对表面形成喇叭部;以及机壳表面(23a),其连续地形成至所述声发射单元的前开口的底侧,所述机壳表面向下时沿所述前框架后侧方向折弯,倾斜且后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前框架的纵向的两个位置处形成有所述声发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支撑部(15a至15f),突出地形成于所述框架形成部的后表面上的所述声发射单元的后开口周围;以及扬声器装置(60R、60L),具有作为声音输出单元的开口,所述扬声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使所述开口与所述声发射单元的所述后开口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防振动件(241),设置在所述声发射单元的后开口和所述声音输出单元的开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单元和所述机壳表面与所述机壳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网格(24)设置在所述声发射单元的后开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单元(21R、21L)在相对于所述前框架(12a4)左右对称的位置处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装置具有长方形单元基板(61),所述单元基板(61)在至少右、左、顶、底的角部具有安装孔(61a、61b、61c、61d),而所述安装孔通过弹性环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5a至15f)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根据一实施例,前框架(12a)形成机壳,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屏设置成从前框架中心处的开口中露出。框架形成部(12a4)位于前框架(12a)的下部,而且还形成有声发射单元(21R、21L),其沿框架形成部纵向细长地开口。机壳表面(23a)连续地形成至开口底侧,并且向下时沿前框架后面方向折弯,倾斜且后缩。
文档编号H04N5/64GK1878269SQ20061008710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9日
发明者曾我高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